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科技界政协委员呼吁:别让科学家太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10:5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7日电科技日报报道,在3月6日政协科技界小组讨论会上,许多委员道出了科研人员的“累”。中科院声学所所长田静直言,科研骨干真的很累,并不是因为科研。做实验,通宵达旦,长时间连轴转,对他们来说,不觉累。让他头疼的是,有时正当进入状态,一些“十万火急”的电话就不期而至:“催您呢,上级检查组来了!”“这里在评审呢,你快过来!”……“要么去评,要么被评”,有科研人员发出这样的黑色幽默。许多像田静这样的科研将帅,正或多或少地遭受“不自由”的尴尬。

  科研人员的“累”一为“项目”。做一个项目一般需要5年的周期,有人算了一下大致的时间安排:前两年论证、申请和开题,后两年总结、验收、发表文章、推广,中间只剩下一年时间,其间还要疲于应付各个阶段的检查和评审。“这样怎么能做出具有原创性的一流成果呢?”一位委员质疑。

  二为“评奖”。“因为评价结果与单位利益、各种考核直接挂钩,与高校排名、招生情况紧密相连,所以许多科研人员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填报材料,写总结报告,以参加数不清的‘评奖运动’,即使不得已也要为之。”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尚廉不满“铺天盖地”的大小科技评奖,他说,这样必然导致科研人员千方百计地去“包装”成果,其水平质量可想而知。“许多人就是身上压着数不尽的评奖任务,负重前行!”

  三为“指标”。武汉大学设计研究总院院长王长德举了个例子:一个城市污水治理专项,规定用短短几年时间,把劣五类水改善达标至四类水标准。“虽然愿望良好,但实际操作难上加难。污染一个湖也许只要几年功夫,但治湖却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有些项目因为定得不切实际,让项目负责人绞尽脑汁,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王长德建议,在立项时和立好项目后,要真正地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

  四为“杂事”。“卫生检查、教学检查……事无巨细,科研一把手因为应对各种名目的检查而分身乏术,这种情况在高校较常见。”黄尚廉说。

  “科研需要‘发愣’”,田静告诉记者,他的老师马大猷先生就喜欢“发愣”。他经常见到老师在办公室独自发愣,“别看面无表情,其实脑子在飞速运转。”

  可是,近几年,田静“发愣”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他最近一直在所里提倡一件事儿———“让声学所放得下几张安静的书桌。”他希望国家对于已经认可的科研队伍,给予相当稳定的支持,让他们沉下心来。他说:“科研,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脑力体操,它需要冥想,需要思考,需要较为自由和宽松的环境。(陈磊)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