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两会”上,我在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8日15:57 人民网 | ||||||||
人民网记者 史江民 采访“两会”,已是第三次。一位首次上会的同事对我说:“采访‘两会’我缺乏经验,你可要多帮我。”她的话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第一次“两会”采访。我告诉她:“没有经验也是优势,你会有激情,会有发现。采访‘两会’会使你成长更快,会让你触摸到国家进步的脉搏。”
回想自己采访“两会”的岁月,感触颇多。2001年,我采访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兴奋的心情难以言表。政协委员名人多,照相机根本忙不过来。记得有一天,我跑了三个驻地,任务就是给明星委员们拍照片。从彭丽媛、冯巩、谢晋到张海迪、王馥荔等,一个都不能少,还见缝插针与明星们合影。署上“人民网记者史江民摄影”发表出来,心里感到美滋滋。那年采访,我平均每天睡四小时,政协会议闭幕,我就累得病倒了。这年采访,也写了一些不错的小稿,但印象更深的是明星委员的照片。 2002年,我参加了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采访。人大代表名人相对少,会议前期,我依然抱着侥幸心理,又把目标放在特别代表身上。薄熙来、申纪兰、李双良等,常在媒体露面的代表,依然是我追逐的对象。好不容易采访到一位,写完稿,突然发现他们的名字已遍布媒体,我的稿件内容与其他媒体大同小异,失落感顿生。会议中后期,我把目标转向基层代表。有的代表果然出口不凡,有思想、有观点。我采访了来自山西大同县的基层代表王雪萍,就给“一语惊人”栏目写了十条,后发表六条。“山西不能躺在煤堆上睡大觉”、“人大代表的素质关系国计民生”等许多鲜活生动的语言都出自她的原版谈话。 今年,采访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任务又落到我肩上。我根据话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代表去采访。比如“食品安全”百姓议题,我先后采访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局党组书记王新怀,东盛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存周和江苏省政法委书记孙安华等三位代表。三位代表分别来自食品市场管理、食品生产和政府监管部门,一个话题三人谈,观点可能会更全面性、更有说服力。这次我采访的面较广,有基层官员、企业老总、也有专家学者。我还采访了一些“生面孔”代表,如江苏射阳县高级农艺师、残疾人姜德明,他一人就准备了36份建议或议案;还有山西团代表、“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模范个人”韩雅琴等。她们的事迹都让人感动。我相信明星的影响,更坚信思想的力量。不论听会还是采访,我依旧乐此不疲。不论明星代表,还是“生面孔”代表,对他们,我始终充满期待。 “两会”上,我在变,国家也在变。采访“两会”心态的变化,折射着我的成长历程。我从关注明星“面孔”转向挖掘代表思想、关注国计民生,从浅尝辄止到更加注重学习、调研和积累,少了许多哗众取宠,多了一些沉淀思考。而国家,从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到中部崛起;从农村税费改革、农民增收到粮食直补、全部减免农业税;从转变政府职能到民主决策、依法行政;从追求GDP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种更加注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种更加注重学习、调整与长远发展的大国心态,正是采访“两会”给我的最大教益……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