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中国热”引发新闻大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8日17:39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孟娜程 云杰 全晓书)2005年的中国两会吸引了全世界各媒体记者的关注。向大会新闻中心报名的外国记者比去年增加15%,达到570人之多,港澳台记者也有290多人,比去年增加14%。 在人民大会堂三楼眺台上,长焦镜头如横倒过来的树林,聚焦主席台;一楼大厅里,不同肤色的中外记者四处游走,见缝插针地采访,有的干脆“躲”在角落里用便携电脑发
据不完全统计,西方三大通讯社每天各发自两会的报道都在10条以上。分析人士指出,在新一轮“中国热”风靡世界的背景下,两会引起中外记者的新闻大战在情理之中。 “在法国每一户人家都会用很多‘中国制造’的东西。街头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中国游客的身影,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让法国人得到实惠,所以我们没有办法不来关注中国,”法国电视二台记者席文对新华社记者说。 他说,过去一年来,法国电视二台对中国的报道不断增加,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去年10月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期间,法国媒体对中国表现出极大热情,报纸、电视、网络竞相报道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 西班牙埃菲社记者安东尼奥说,西班牙语地区最有影响的埃菲社现在每天约有10到12条关于中国的报道。“中国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经济增长很快,很多国家都想在中国开拓新市场。” 今年1月底,西班牙的四大全国性报纸《国家报》、《世界报》、《缘由报》、《阿贝塞报》借助马德里自治区主席阿吉雷访问北京和上海之机,连续10天以整版篇幅报道中国,形成相当规模的“中国热”现象。 韩国经济新闻社记者吴光镇说:“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国和投资国,在中国有2万多家韩国企业,两国经济依存度不断加深。中国近来提出要提高引资质量,韩国企业很关心这些相关政策对他们的影响。”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孙传炜说:“我们的读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已经在中国经商或有兴趣到中国投资的商人,两会传递出的讯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商机。比如,新加坡在环保领域有一些非常优秀的企业,现在中国政府强调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长达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政治稳定、巨大的消费市场,已经成为投资的最大诱惑力。2004年,中国直接吸引外资达606亿美元。 中国领导人鲜明的执政风格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的责任也成为世界聚焦中国的重要原因。乌克兰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夏光对新华社记者说,春节期间,温家宝总理走进河南的艾滋病村与艾滋病人共度春节,以及此前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走进医院和艾滋病人握手都被乌克兰国内的报纸和网站报道,“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艾滋病防治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但国家领导人会这样走近艾滋病人,这样关心他们,在全世界还很罕见。” 美国有线新闻电视公司资深记者李斯坦说,中国是一个平和的地区领导者。“去年东南亚国家受海啸袭击后,中国政府和社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帮助,显示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长期关注外国媒体涉华舆论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孟建说,去年以来,随着“中文热”、“中国文化热”在世界各地的兴起,新一轮的“中国热”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去年下半年以来,世界各主要媒体,包括美国《财富》杂志、英国《金融时报》、加拿大《环球邮报》,都不约而同地派出采访团到中国采访,并史无前例地推出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系列专题报道。 就在两会召开之际,英国广播公司从7日开始首次推出“中国周”,全方位报道中国事务以及中国的崛起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 孟建说:“事实上,海外读者和观众长期以来对中国并不了解,随着中国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和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读者和观众对中国更加好奇,这是新闻大战的最直接成因。” 《金融时报》记者詹姆斯·金奇在其《世界随中国起舞》文章中写到:“过去的25年里,中国日益对外开放引发了各种变化。未来也许在更大程度上是中国如何改变世界,而不是世界如何改变中国。” 与其相呼应,英国广播公司在7日首播的中国周报道中公布了一项对全球22个国家的民意测验:2300名受访者中48%的人认为,中国的崛起将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中国获得的积极评价高于除英国之外的所有大国。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