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招生腐败查处总在曝光后 代表委员开出三剂药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02:47 新闻晨报

  北航广西招生事件、西安音乐学院招生乱收费行为……2004年,高考招生腐败行为通过媒体监督,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

  为什么总在媒体披露丑闻之后才查处高校招生腐败行为?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指出,高校招录管理上的漏洞暴露很多,而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黑幕

  招生工作是“厚利肥差”

  典型案例: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招生黑幕———2003年8月,两名基本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却以美术专业课高考“状元”和“榜眼”的身份被录取;在海南大学教务处组织的学生专业课抽查中,居然一半学生不及格,甚至出现2分(百分制)的离谱成绩。这并不是学生高考作弊的问题,该院美术系一名学生坦言:“招生老师收了我的钱”。

  社会声音:招生工作是一项“肥差”,是人所共知的“秘密”。

  黄泰康代表:其实招生人员受贿一直存在,只是开始比较隐蔽。正是由于重视不够、打击不力,才导致这种腐败行为肆无忌惮,最终形成典型的权钱交易。招生人员收受贿赂涉嫌职务犯罪,必须严加惩处。

  “潜规则”

  “钱学交易”明码标价

  典型案例:北航招生丑闻———2004年8月,一名广西考生在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档后,遭该校招生工作人员索要10万元钱。此事经媒体披露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社会声音:“违规”的是考生和家长。花钱“买”好学校上,这是“江湖规矩”。这个考生和家长破坏了高校招生的“游戏规则”。

  郭永运代表:“钱学交易”这一“潜规则”从被默认到“明码标价”,人们为招生腐败共同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我们必须建立起问责制,出现问题一查到底。

  “自主权”

  差三分的含义是交三万

  典型案例:兰州理工大学招生事件———一名内蒙古考生在2004年高考中取得547分的好成绩,比当地本科线高出了50多分。她报考的一般本科院校中,第一志愿是兰州理工大学。

  该校招录人员称,她的成绩比学校在内蒙古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低3分,可以考虑通过“机动名额”录取她,但必须要交3万块钱。

  社会声音:学校招生自主权越来越大,“机动名额”就是敛财“聚宝盆”。

  万选蓉委员:个别高校不能正确对待逐渐扩大的招生自主权:不是用来选才,而是用以敛财。有的高校利用外语小语种、保送生、特长生、预科生等特殊招生形式,钻“机动名额”、“定向招生”、“自主招生”等招生录取政策的空子,在招生录取环节进行乱收费。

  “赞助费”

  隐藏起来的毒瘤

  典型案例:2004年7月,一名浙江考生在考取西安音乐学院后,被招生办要求将3万元“教育基金”汇到学校账户,否则不予录取。此事经报道后,有关部门查出近几年西安音乐学院收取各种“赞助费”和“捐款”金额巨大。

  社会声音:高校从招录人员的确定、录取分数线的划定到选人提档,整个招生过程神秘莫测。一些高校关起门来,招生操作程序甚至全由几个人“承包”了,“暗箱操作”严重。

  苟建丽委员:招生信息的不公开,为高校招生的“暗箱操作”留足了空间。应该让招生活动全程透明。有关部门对高校收费不但应当进一步完善收费种类、标准和监督措施,更重要的是要管住使用环节。

  择校被喻为一个无法探悉的黑洞,但这个黑洞到底黑在哪?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学校权力过大,而有效监管失位,使得违法违规成为黑洞。

  从某种程度上讲,以制约权力为内容的改革尚未波及到校园。如今,谁能说清一个校长有多大权力,巨额择校费、赞助费花到了哪里。

  监管的失位,必然导致在择校等问题上出现一些违法违规现象。

  治疗

  代表委员给择校热“开出猛药”

  针对择校热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症结,正在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会诊后开出三剂药方。

  一、将暗箱操作变为公开行为(此方起效要快)。

  马志武代表认为,从杜绝名校腐败入手,对择校费加强管理,增加透明度,使择校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在择校中尽可能争取公平。

  二、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此方药力要猛)。

  陈守义委员说,政府要使校际均衡发展。教育经费投入要向薄弱学校、普通学校倾斜。朱友林代表说,今后不能再有重点校和普通校之分。

  三、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此方剂量要足)。

  朱友林代表认为,现有的应试教育机制是择校热的诱因。

  苏文金代表说,根治择校热,要增加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资,建立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确保教育事业有稳定的经费来源。

  诊断

  择校“黑洞”黑在哪?

  择校被喻为一个无法探悉的“黑洞”,但这个黑洞到底“黑”在哪?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学校权力过大,而有效监管失位,使得违法违规成为“黑洞”。

  从某种程度上讲,以制约权力为内容的改革尚未波及到校园。如今,谁能说清一个校长有多大权力,巨额择校费、赞助费花到了哪里。

  “监管的失位,必然导致在择校等问题上出现一些违法违规现象。”

  作者:据新华社报道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