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兰州民评官试验 外部评价成制度创新实践(3)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11:50 瞭望东方周刊 | ||||||||
能否落实到制度安排 “通过追踪企业法人和公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来解决和改善我们政府工作中的问题。”程正明表示,对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要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指定专人督察落实。否则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评议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绩效的组织实施制度,使评议活动成为一项制度性、长期性的工作。 长期研究政府绩效评价的中国行政学会副秘书长鲍静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是各地多次试验都面临的一个困惑。“政府想找你顾问就顾问,不想找,试验就戛然而止了,随意性太强。” “这些年我们做了很多事,半途而废的或者好事办成坏事的也很多。”包国宪表示,“兰州试验”尽管取得了引领风气的初步效果,但仍要警惕“但开风气不为先”的夭折可能。 “要办好‘民评官’,形成长效机制,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建立起来的。目前仍取决于省领导的决心和支持。”作为评议领导小组组长的程正明充分估计了由“试验”到制度性安排会遇到的难题。 程正明透露,“下一步的重点是如何让评议结果成为省委组织部以及纪委和监察部门考核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参考。这恐怕还要有个过程,但这是我们认定的一个方向。” 另一方面,包国宪等中心的学者正在筹划一项更为大胆的试验——对中国31个省份的政府绩效评价。 中心的目标是学习美国民间机构锡拉丘兹大学坎贝尔研究所,该所自1998年以来就与美国《政府管理》杂志合作,每年对各州或市的政府绩效进行评估,并发布评估报告,引起了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 对于外界质疑该中心能力的声音,包国宪认为目标并非不可企及。“作为先行者,我们会将这次的软硬件基础和成熟的经验带入以后更有意义的工作中。” 民企眼中的弊端 甘肃各市、州非公企业代表在评议活动中反映了大量甘肃非公经济环境存在的问题。一些陋习痼疾和原有体制之弊让人深思: ——乱摊派问题时有发生。中心在调研中了解到,嘉峪关、金昌市税务局给非公企业下达征订税务杂志数量,要求企业如数征订,对不征订的企业百般刁难。同时,对企业征订的杂志不按时送达企业,或有时干脆不送。 ——乱收费现象依然存在。据了解,省建委在对从业人员资格审查中,强行要求培训,并收取较高的培训费和年检费,每本办证费高达260元。酒泉市质检部门在质检过程中,以每只高于市场价20元的价格向企业销售检验仪表。 ——融资渠道不畅和融资成本过高。非公企业一致反映融资难、担保难、贷款难,尤其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被银行评定资信等级为AAA级的非公企业也难向银行获得贷款。 ——推诿扯皮不断出现。据了解,金昌市一家生产乙炔的企业,在办理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时,质检部门与工商部门相互推诿,都不愿承担责任。质检局认为,要办理经营许可证必须先有营业执照,而工商局认为,要办理营业执照必须先有经营许可证,致使该企业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办到了营业执照。 ——部分公务员素质偏低。个别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态度恶劣,出口伤人。 ——政府协调职能有所弱化。部分省直属单位制定的行业管理条例与地方政府出台的一些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不一致时,地方政府部门协调存在困难。《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悦/兰州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