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和谐的核心是民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18:45 新华网 | ||||||||
3月5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温家宝总理所作的充满民生关爱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委员的强烈共鸣。据统计,会场上雷鸣般的掌声有20多次。这掌声是赞许,是鼓励,更是美好的期盼,充分表达了中国老百姓的心声。 “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
《政府工作报告》摘录:一年来的成就集中表现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重庆市万州区委书记马正其代表评价说,虽然报告讲成绩仅用了500字,却高度概括了这一年多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凡成就,浓缩了万众一心、共渡难关的辉煌历程。河北省张家口市市长高金浩代表认为,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科学发展观在各地的落实。他说,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解决当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深层矛盾,才能在发展中惠泽百姓、赢得人心,“过去说发展是硬道理,现在看,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 不少企业界人士也深切地感受到,自身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江苏梦兰集团董事长钱月宝代表深有感触地说,去年的宏观调控对企业也是一种考验,它迫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变增长方式,走上追求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 在谈到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时,经济学家萧灼基委员提出,宏观调控不是可有可无,时轻时重,若断若续,而是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始终。只有把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整个经济社会才能均衡平稳发展。他指出,改善宏观调控,要更好地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 “两个‘自古未有’只有共产党做得到” 《政府工作报告》摘录: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就可以实现。 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 “读书、种地不用农民自己花钱,这两样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这是个历史性的变化,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得到。”新疆喀什地委书记史大刚代表盛赞总理报告亲民、爱民,含金量高。 不少代表、委员提到,一定要使中央扶持“三农”的好政策落到实处。贵州省原政协副主席袁荣贵委员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这一点没有改变,粮食生产效益低的状况没有改变,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还在扩大,解决“三农”问题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必须要把减免农业税的政策不转弯、不打折扣地送给农民。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委员说,现在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太快,正在抵消给农民的实惠。《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令人感到振奋,希望下一步有更具体的措施出台。 听到贫困孩子不用再为读书愁的消息后,拉萨市实验小学校长卓玛委员高兴地说:“对我们西部的孩子来说,这真是一个喜讯。”她说,这次到北京来,看到从国家领导到社会各方面,都在关心西部孩子的读书和成长,很受感动,看来西部的孩子还是很有福气的。 对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代表、委员们给予了高度评价。云南省元阳县副县长卢艳芬代表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县有近7万名剩余劳动力,相当一部分是辍学的学生。我们曾尝试向沿海输送,但因为学历太低,根本没有竞争力。这也让我们深思,农村教育是农村发展的根本所在,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各种类型的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湖南金侨置业集团董事长任玉奇代表也认为,在农村实施义务教育是一项充满阳光和雨露的政策,将有利于大大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你惦记着群众,群众就会拥护你” 《政府工作报告》摘录: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只有执政为民,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河北省衡水市市长冀纯堂代表说:“从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可以看出:只要你惦记着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群众就会拥护你。中央这次把就业难、就学难和看病难当作一个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充满了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深切关怀,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由《政府工作报告》可见,我国已进入“共享发展”的新阶段。河南省金丝猴集团董事长赵启三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句话特别让人感动,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充分体现出了本届政府亲民、爱民、为民的执政理念,必然会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 推动“执政为民”,必须要有体制和机制上的保障。民盟重庆市委主委陈万志委员认为,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应扩大民主,公众不但要有表达权,而且要逐步参与决策、监督实施。他认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是“执政为民”的体制保障。 “和谐的核心是民生” 《政府工作报告》摘录: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努力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在谈到和谐社会时,著名作家王蒙委员说:“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为之奋斗的目标。在我看来,一个和谐的社会应是经济、政治、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中国人民大学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代表认为,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是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的体现,显示我国的发展正进入一个新时代。他特别指出,社会稳定不等于社会和谐。稳定可以是控制的结果,而和谐是经过努力后形成的一种自然的、良性的状态。 对于和谐社会的内涵,著名学者金开诚委员从传统文化的高度作了解读。他说,“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它一是主张多样,二是主张平衡,意指聚集不同的事物而取得整体的平衡。要达到“和”,就要协调各种利益,综合不同意见,化解复杂矛盾。陈万志委员认为,一个和谐的社会不是不产生矛盾的社会,而是能够把矛盾有效解决、纠错机制很强的社会。 “和谐的核心应是民生。”郑功成代表认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安全网。郑功成提出,要通过“三次分配”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即:要改善一次分配,提高劳动者报酬;加强二次分配,加大对困难群众和落后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重视三次分配,鼓励企业及社会各界兴办慈善事业。浙江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代表认为,解决公平问题,一方面要增加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征管力度,同时要加大政府救助性、保障性转移支付的力度。 “公平和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不能忽视法律保障的作用。”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胡旭晟委员认为,和谐社会必须有一个科学、公正的法律和司法体系作为支撑,同时,它还要求社会对法律权威的尊重和认同,也就是说大家都要依法办事。 “我们对敢讲问题的政府有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摘录: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缺点。 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总理报告让人们看到了本届政府应对发展挑战和复杂形势的从容和自信。陕西省宝鸡市市委书记吴登昌代表说:“报告对政府存在的问题毫不回避,也没有大而化之,而是讲得很透彻,很有针对性,表明了政府下大力气解决问题的决心。”他认为,报告用这么大篇幅讲问题,赢得了广大代表更多的信任。这说明,存在问题不可怕,只要领导层对形势有清醒认识,同时,各种应对措施具体、得当,就没有什么难题是克服不了的。 特别是对政风建设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作了专门论述,给政府官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青海省西宁市市长王小青代表认为,加强政风建设,首要和核心的问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关注民生、体恤百姓方面卓有成效。在此过程中,干部作风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干群关系的好转。吴登昌代表强调,一定要把加强政风建设落在实处,不断改善政府形象,让各级政府真正成为人民的政府、为民的政府。 (来源:半月谈 采写:薛凯 王永前 王秀真 黄海燕 林双川 / 编辑:张寒)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