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1日08:59 新华网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一种社会理想,更是现实的社会实践。要从现实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矛盾出发,激发各种创造活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和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一种发展目标,而且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和谐的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被克服。共产党人的责任是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平稳地跨过这个“矛盾凸显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境界。

   江苏是个社会发展较快的东部省份,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全社会来讲江苏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不再有饥寒之虞,城乡收入达不到低保标准的仍有近百万之众;二是从全省来讲江苏已经实现了初步小康,但仍有很大一部分苏北地区的人民没有实现初步小康;三是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较快,但各方面发展不平衡。这些发展进程的不平衡,引发了不同人群的社会心理失衡和各种社会矛盾,影响了地区的团结稳定。

   解决这些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与矛盾,江苏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争取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首先,落实“五个统筹”,把发展的和谐作为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立足点。“穷生斗、富生安”,不发展、慢发展无以安居乐业,不全面不协调难以和谐稳定。我们必须通过加快发展、全面协调解决发展中的不和谐问题。一是统筹城乡共同发展。依靠工业化致富农民,依靠城市化带动农村,依靠产业化稳定提高农业,鼓励农村人进城务工经商,城里人下乡开发农业。二是统筹南北区域发展。去年,苏中地区的外资增速已超过苏南,苏北地区的民资增速也超过了苏南,欠发达地区的内在发展力量开始激活。三是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针对江苏资源匮乏,主要靠人力资源发展的特点,把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江苏发展的主体战略。四是统筹省内与国外发展。针对江苏地域狭小、缺少发展空间的弱点,坚定不移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立足在国际市场找饭吃,不与中西部抢市场。同时积极发展民营经济。五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江苏在全国人均占有国土面积最少,环境承载和修复力薄弱,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其次,坚持“五个兼顾”,把利益的兼顾作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马克思说,人们奋斗的一切,无不与他们的利益有关。江苏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妥善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在具体利益的分配上,江苏注意坚持“五个兼顾”。

   一是兼顾国家、企业、群众三者利益。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阳光操作、规范操作,对分流下岗和置换身份的职工给予合理经济补偿。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把保护被征地农民和被拆迁居民的利益摆在突出位置,提高农村征地补偿标准,严格实行依法拆迁,将城乡土地收益更多地让利于农民和拆迁居民。

   二是兼顾发展能力强的群体与发展能力弱的群体的利益。重点是做好推动创业和扩大就业两篇文章。一方面,在全省大力培育和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加速发展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始终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努力做到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保证到位。

   三是兼顾改革中得益较多群体与得益较少群体的利益。坚持把发展经济与造福百姓统一起来,从制度上对低收入者实行救助,重点帮助失地农民、失房居民、失业职工和因灾因病致贫家庭解决生活困难,保证他们“三有”──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帮他们解决“两难”──看病难、子女上学难。

   四是兼顾社会中先富群体与后富群体的利益。重点是扶持苏北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着眼于激发和增强苏北的发展活力,扎实推进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

   五是兼顾不同行业群体之间的利益。在制定政策、推进发展中,注意寻求各方利益的结合点,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群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重点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实现社会和谐,重在建设。我们把全面推进“法治江苏”、“平安江苏”、“文化江苏”、“诚信江苏”、“绿色江苏”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和内容,积极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市场环境和人居环境。来源:半月谈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