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年轮:请求释法化解危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1日10:36 南方都市报 | ||||||||
“守得云开见月明”。金融风暴的黑云渐行渐远,沉寂中的港岛,最先醒来的是旅游业;在内地游客访港的热潮里,香港经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 回归已两年,香港的赛马依旧一周跑两天,特区的经济架构、金融体系和司法体系保持如故,外流港人还乡者日众。
这一年,因为居港权事件,人大首次对《基本法》释法,“一国两制”的概念进一步得到了明确。 维多利亚海滨,新立了墨绿色的回归纪念碑,一座标志港人当家做主、开始建设香港新里程的碑石。 □谢海涛 - 董氏年轮 1999年,成立不到两年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面临一个几乎无力自行解决的难题——居港权问题。此事自香港回归当年发端,一直困扰着特区政府。5月18日,特区政府终于不能承受,不得不在香港回归之后,首次请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进行立法解释,由此引出一个事后香港人耳熟能详的特定称谓——人大释法。 谁是香港“居民”? 居港权问题关键是什么样的人可定义为香港“居民”。根据《基本法》第二十四条规定,香港永久性居民在香港以外所生中国籍子女,均为香港居民,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居留权。但《基本法》却没有列明他们在获得永久居民身份之前所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是否可以成为永久性居民。1997年7月3日,数百名回归之前非法入境的无证儿童到香港入境处“自首”申请居港权,获发“行街纸”(香港境内活动的暂准证)。7月10日,香港特区政府引入“居留权证明书”制度,规定内地人士必须于内地申请居港权。数千名港人内地所生子女申请司法复核。8月11日,法援署选出4个无证儿童代表个案,向法院申请居港权。 1999年1月29日,香港特区终审法院对4宗无证儿童争取香港居留权的个案进行了终审裁决。以李国能为首的5名香港终审法院法官一致裁定,任何在港居留达7年的港人,他们的子女无论何时出生,都应享有居港权。终审法院作出此项裁决,等于认可港人在内地所生子女无须经内地公安部门审批,即可享有在香港的居留权,似乎有为了判决自行解释法律的嫌疑。有香港法律界人士指出,该判决中有关特区法院可审查并宣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行为无效的内容,违反《基本法》的规定,“是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对‘一国两制’的严重挑战”。 香港可能多出167万人 裁决一出,香港顿起轩然大波,有人认为法院敢于否定行政当局的意见,是司法独立的象征,而更多的有识之士则深感忧虑。特区政府的调查显示,根据推算,因终审法院裁决而可能享有居港权的内地人士高达167.5万人。经评估,光是房屋、教育及医疗的建设开支就高达7100亿港元。如果新增劳动力全部投入香港劳动市场,香港失业率将超过22%。这一裁决给特区政府和香港社会带来巨大压力。董建华警告,此事后果不堪设想,港人多年来的努力将付诸流水。律政司司长梁爱诗就此事访问内地后表示,此判决违反宪法及《基本法》,必须予以纠正。 董建华请求人大释法 2月24日,特区政府请求终审法院就判词中有关终审法院有权审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的部分作出澄清。26日,终审法院5位法官表示毫不质疑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解释《基本法》及按《基本法》条文和规定程序行使权力。特区政府随即表态欢迎及尊重此项裁定。5月18日,特区政府行政会议决定,由特首董建华向国务院请求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特区政府估计,人大常委会释法后,将可令符合取得香港居留权的港人在内地子女,由167万人大幅下降至不超过20万人。5月19日,香港立法会通过决议,支持政府要求人大常委会释法。5月下旬,董建华正式向国务院提交报告。6月初,国务院常委会议讨论并通过有关议案,提交人大常委会考虑。 6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港人在内地所生子女要求进入香港,需要经过内地机构审批,并持有有效证件方可进入香港;《基本法》第24条第2款第3项规定,是指无论本人是在香港特区成立以前出生还是以后出生,在其出生时,其父母双方或一方须是香港永久居民。 但令人惊心动魄的居港权事件并没有因此而落幕,在2000年8月2日还引发入境处大楼纵火案,酿成入境处高级事务主任梁锦光等两人死亡,50人受伤的重大惨案。事件一直扰攘到2002年才基本平息下来。 纵观“居港权”事件的全过程,董建华在此事件中显示出了很好的政治眼光和法制意识,他依据《基本法》和人大释法,促使终审法院修正了有关居港权的判决,终避免了因167万人移居香港可能引发的重大危机。 - 年度十大事件
胡锦涛赴港庆祝香港回归 受中央政府委托,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专程赴港参加香港回归两周年庆祝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香港特区两年来的成就。 解决居港权问题 5月18日,行政长官董建华作出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有关居港权条文,以确立立法原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特区政府的请求,依法行使《基本法》解释权,解释了居港权有关条文,但没有影响终审法院1月29日所作出的判决。 提出“人才、环保”两大主题 行政长官董建华10月6日发表施政报告,强调培养吸引人才和搞好环保、改善港人的生活环境质素两大主题。报告并为香港的未来明确定位,为将香港建成亚洲的首要都会,享有类似纽约和伦敦的重要地位。舆论普遍认为这是关系香港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引。 成功举行首届区议会选举 香港特区首届区议会选举11月28日举行,共有790多人报名参选。在18个区390个席位中,76个自动当选,另经选举产生314个席位。这次选举,市民投票踊跃,投票率达35.8%,比1994年区议会选举增加2.7%。 香港经济迈向整体复苏 特区政府11月公布,1999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达4.5%,较第二季度的0.7%增长有显著改善,也较市场预期高。同时的经济表现还包括失业率上升势头得到抑制,社会零售商品销售趋旺及出口增长等。香港经过两年痛苦的调整期后,经济已步入整体复苏期。 迪斯尼主题公园落户香江 为巩固香港区域性旅游中心地位,特区政府与沃特迪斯尼公司经过长达一年的谈判,11月初终于达成协议,双方共同投资225亿港元,在香港大屿山竹篙湾兴建一座迪斯尼主题公园,其中,特区政府占五成七股权。这个全世界第5个迪斯尼公园的首期将于2005年开业,预计将有力刺激香港旅游业。特区政府估计将可直接向社会提供1.4万个工作职位并在未来40年内,为香港带来1480亿港元的经济收益。 政府发行盈富基金 特区政府去年当机立断,大举入市抗击港元炒家。过后,政府经咨询各方意见,11月12日以鼓励做长期投资的盈富基金的形式将手上官股回放市场。盈富基金的推出,大受市民及投资者欢迎。基金上市后交投稳定,而恒生指数更由13000点升至12月24日以16833点报收,创出1997年金融风暴后的历史高位。 公务员体制改革蓝图推出 特区政府3月8日公布公务员体制改革蓝图,决定引入竞争与淘汰机制,打破香港公务员职业终身制,并决定在广泛咨询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实施改革。根据公务员事务局的改革建议,香港当时的逾18万公务员,日后将有2/3改用合约制。 香港政府支持申办亚运会 特区政府在经过多方评估后,于11月20日致函中国香港奥委会会长霍震霆,表明政府支持申办2006年亚运会。 华航空难3死200多人伤 8月22日,香港挂8号风球,天气恶劣,香港国际机场发生自去年7月启用以来最严重的意外。一班由泰国曼谷飞港的华航客机,在降落时意外翻转,航机四轮朝天并发生火灾,导致3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 岁月留声 当政府面对新闻界日趋尖锐的批评时,正如我们的国际顾问对我说的∶“建华,香港有这么好的优势,为什么不向他们展示?你应该每天向他们说一遍,让全世界知道你们正在做些什么。”我们大抵仍须努力,在香港和国际间多做推广工作,日后我们也会在这方面下工夫。 ——12月2日在香港总商会商业高峰会议发言 - 施政报告之1999 主题:培育优秀人才 建设美好家园 重点 1.明确定位 加强与内地联系,协同发展珠江三角洲。与广东省政府成立联合工作小组,统筹在六个环保主要合作项目的工作。 2.知识为本人才为要 输入内地优秀人才,协助本港扩阔经济基础,将于短期内公布计划内容。 3.改革稳中求进 继续推行改革计划(例如有关公务员事务、卫生和福利等改革),并会谨慎行事。 4.改善贫困阶层处境 加强服务老弱、伤残、失业人士,继续向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援助。 协助新来港定居人士融入社会。 相关专题:董建华提出辞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