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人4年资助贫困生216名 用完积蓄借钱行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3日15:47 新民晚报 | ||||||||
赵雪定和受助学生赵德军在一起 江苏省高淳县的热心人赵雪定,4年里累计资助贫困学生216名,盛名之下,他开始入不敷出——“我真的快撑不下去了” “216”这个数字让记者大吃一惊,因为,截至2004年4月,江苏省高淳县的热心人赵雪定在3年多的时间里,已经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23个,没想到,不到一年又新增了93名,达到216个。
贫困生把他当救星 赵雪定是江苏省高淳县的一个县级影剧院的承包人,主要帮助剧团或演出公司联系业务、策划演出方案,从中赚取一定的劳务费。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赵雪定开始了他第一次资助。当时有个企业家想资助高淳高级中学的2个贫因生,校方找来了8名学生供挑选。最终,6名贫困生没得到资助,只能伤心地走了。正在学校办事的赵雪定见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即表示:他要资助其中的4名学生。在这以后,只要当地媒体刊播贫困生的消息,赵雪定总是慷慨解囊,每学期每人至少200元,最多1200元,直至完成本阶段学业。 赵雪定的爱心已经遍布高淳县40多所中小学校,每个乡镇都有赵雪定资助的学生。2004年4月,新华社播发《赵雪定与123个孩子》的稿件后,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安徽卫视等分别对赵雪定作了专题报道,很多报刊转载或进行追踪报道,赵雪定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名人,附近的贫困学生已把他当成了“救星”。 从2001年开始赵雪定已累计无偿资助216名学生,投入30多万元。曾经执著的他,即使被很多人讥笑为“赵疯子”或“脑子有病”,也没有停止无偿资助的义举。然而,日前他见到记者时却有口难言、欲言又止:“我真的快撑不下去了!” 用完积蓄借钱行善 今年42岁的赵雪定,刻意穿着颜色鲜艳的衣服,企图掩盖岁月和劳累带来的沧桑。“我已经成了当地的名人,困难学生都知道找我求助。”赵雪定苦笑着说:“只要他们打电话来,我都不好拒绝,也不忍心拒绝。怎么办呢?”“今年上半年我资助180多名贫困学生,多的2000多元,少的200元,大概要掏11万元多一点吧。我一直在算这笔钱怎么去筹,现在肯定不够。不够就借,挣了再还。等还清了,新的一学期又要开始了。” 一直想买辆轿车的赵雪定,筹划了一年多也没买成,“有时我也在问自己,无偿资助那么多贫困学生是不是脑子有病。我从中尝到了他人无法体会的快乐。但是,现状表明,我可能很快就无法享受这种快乐了,因为我不知道我能撑到什么时候。我把全年的收入全部投入也不够啊。社会对我寄予太多的期望,我承担不了,我刹不住车,但我知道我快撑不下去了。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的话,我连启动资金都没有了。” 他说:“我去年收入21万元多,仅资助学生就19万元多,已经动用了以前的积蓄,我银行里已经没存款了。我的生活有时候其实连被资助对象都不如。”“有很多人也想参与资助贫困学生,但他们却不得其门而入。真的希望社会在扶持贫困学生方面多加引导,弘扬这种美德。” 让赵雪定休养生息 赵雪定说:“我在深圳、广州、北京、上海的一些朋友,已经开始加入资助贫困生的行列。我教会了他们如何了解这些情况,怎么到学校找要资助的学生。” 赵雪定认为:“这一群体太小、太少了,难以满足那么多贫困学生的需求。如果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我和我的同道就不会那么累了。”“安徽曾经有个百万富翁,因为收养了很多残疾儿童,最后一贫如洗。我当时还笑话他:怎么这么傻,一点计划也没有。我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可能步他的后尘,这非常可怕。我不会停止我的慈善事业,但我不能把面铺那么开,而且还要腾出精力来运作影剧院,腾出一定的精力去赚钱,这样我资助的行为才能更长久些。” 做慈善事业,的确应该有个休养生息的过程。赵雪定累了,他想好好整理一下运作方式。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相关专题:新浪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