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实现全国高校招生公平需要一个过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04:05 新京报
实现全国高校招生公平需要一个过程

   洪可柱 1943年9月出生于福建闽侯,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局长、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朱丽兰表示,适当时候将调研相关问题

  本报讯 “当前的确存在各地高招指标分配不均的问题,但需要一个过程来改变。”昨日,针对本次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提出的高招指标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朱丽兰表示,该机构会考虑代表、委员的建议,适当的时候将组织调研。

  对于有代表提出打破地域限制、全国统一高考分数线的建议,朱丽兰表示,这些代表的说法有道理,但是高等教育的不公平问题还没有纳入到本届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考虑范畴。“因为它有了长期的历史形成过程,能否改,不是马上就能解决的。”朱丽兰说,2001年,青岛三学生告教育部侵犯教育公平权,山东重视了这个问题,因此统一了分数线,这是前进了一步,但是全国来统一分数线,目前还很难实现。

  朱丽兰认为,代表、委员们可以向教育部反映指标分配不均衡的问题,由教育部来调查。对于有专家建议由全国人大某个机构牵头来组织调查和决策,朱丽兰明确表示,这个建议是不对的,把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位置弄错了。“我们的职责一个是立法,一个是监督,绝不能干预政府的工作。”但是她表示,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会广泛听取民意的,但是不会参与事情本身的处理。”对于有代表建议为教育公平立法的建议,朱丽兰表示,“考大学的问题,我们也很关心,但是要进入到法律程序,目前还不成熟,本届人大还难以将高等教育法进行修订。有些我们是要进行大量调研的。”朱丽兰说,一部法律的修订和出台是有很多前期工作需要做的。

  代表建议

  建议30所高校全国统一分数线

  洪可柱代表建议,其他高校录取分数线自行划定

  本报讯高考招生应该取消对地域指标、重点高校实行联考,在全国统一录取分数线。昨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局长洪可柱向大会提交《关于改进高考制度、实现高考机会公平、建立全国三十所名校联考与地方自主招生两次考试相结合模式的建议》。

  洪可柱建议,在全国实行春秋两季两次高考的制度,秋季由教育部会同中纪委、监察部在全国统一举行,全国最著名的三十所名校实行联考,试卷、考试时间、录取分数线均为全国统一,根据分数填报志愿,根据志愿数(电脑排位)确定各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各校录取名单、录取分数在全国主要媒体公示十天,无异议则寄发正式录取通知书。未列入三十所名校的高校则参加春季招生考试,春季招生考试原则上维持现有模式,由各省自主招生,考试时间全国统一,录取分数线各省自行划定。

  洪可柱还建议,在此前提下,对西部地区实行一定的倾斜。

  针对“北京、上海教育水平高、学生素质高,而一些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低、学生素质低,所以前者考生要多录取”的观点,洪可柱认为,检验基础教育质量高低最公平的办法还是考试。而且他认为,分布在北京、上海等地区的部属重点高校,是属于全国人民共同享有的资源,不能只照顾本地学生。

  对话

  “公平就是按统一分数录取”

  洪可柱驳斥贫困地区考生高分低能观点

  “按考分从高到低录取”

  新京报:你一直从事工程工作,为什么会关注高招问题?

  洪可柱(以下简称洪):我是一名来自福建偏远山区的农民儿子,对农村小孩上学难早有体会。走上工作岗位后,感受更深,我们中建三局聘用有几万名农民工,他们受教育十分困难,受教育的程度都不高。

  新京报: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洪:一是义务教育不公平,二是高等教育不公平。

  新京报:你建议里指出的高考招生不公平具体是什么表现呢?

  洪:北京、上海等地区重点高校对本地实施优惠政策,增加了本地招生指标,降低本地录取分数线。

  新京报:招生指标分配是主因?

  洪:没错。所以我提交了一份建议,提倡在全国实行春秋两季高考制度,名校联考统一录取分数线,按考分从高到低地录取,取消指标。为什么要指标呢?国家投资款是全国各地人民纳的税,为什么要人为地给不同地区设置不同的指标呢?如果是公平,就首先是按统一的分数录取。

  “中西部地区教育并不差”

  新京报:但有人士提出,实行统一分数线会导致新的不公平,因为他们的理由是中西部地区教育基础薄弱,那么很可能这些学生难以达到分数线。

  洪:恰恰跟他们所担心的相反,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并不差,而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基础可能比较差。我认为,在实行统一分数线的前提之下,应该对教育基础落后的地方给予照顾,降低分数线,而不是降低北京和上海。

  新京报:那么北京和上海的考生会不会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不公平?

  洪:因为国家过去对中西部地区投入得比较少,基础比较落后,所以现在要扶持,降低分数线,为它们培养人才。这是还历史债,不存在不公平。

  新京报:也有人士认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考生虽然分数低但是素质高,而贫困地区的考生则相反,如果以考试分数为招录惟一指标,也会造成新的不公平。

  洪:不排除有个别现象,但是教育总要有一个衡量标准。考试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办法,特殊情况下有可能低分高能或高分低能,但是一般情况不是这样,不能以偏盖全。像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提供给学子的机会是公平的、均等的。

  不论你的门第有多高,无能的就考不上。

  “教育不能按照市场规律去办”

  新京报:有些教育界人士指出,重点高校招生指标分配不得不考虑地方投入。

  洪:我也留意到这些观点。他们认为谁给投资谁收益,所以给地方优惠政策。我觉得它是看似有理,实则无理。北京是全国的首都,它的地区发达是国家照顾的结果,是全国人民支持的结果,上海也是这样,它们有义务对全国落后的地区提供帮助。

  新京报:可是他们会认为现在已经实行市场经济,应该按市场规律去运行!

  洪: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不能按照市场规律去办,否则就变成金钱交易了。

  “这是重大利益调整”

  新京报:你提这份建议之前,有没有与教育界人士交流?

  洪:我来之前,跟武大很多教授进行过交流,他们都赞同。还有上会之后,包括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张所长等一批教育界人士,也在我这份建议上签了名。他们都认为,高考招生必须从体制上改变。

  新京报:你这份建议,直指北京、上海占有优势资源,你提交建议之前,是否有过一些担忧?

  洪:是的。我的好多同学、老师及朋友都生活居住在北京,我曾担心,提出此项建议是否触及他们的利益,得罪很多人。但是现在看来我可能多虑了,包括刚才说的张所长,他是北京的,也表示坚决支持,认为非改不可了。

  我想,从长远来看,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看,大家都会理解的。

  新京报:你和教育部长周济以前是校友,关于高考招生你们有没有进行过交流?

  洪:原来他是华工(华中理工大学)的教授,我是华工的兼职教授,那时他对高考招生制度也有看法。

  新京报:那你觉得他对你的建议会有什么看法呢?

  洪:我相信他一定能理解,因为他过去也有这样的感受。这确实是重大的利益调整,我相信他在教育部长这个位置上,如果作这种调整肯定有很多的难处。

  专家观点

  大学应可设为国立省立市立

  杨东平建议,国立大学向全国公平招生,地方高校可倾向当地生源

  “可以考虑划分面向全国公平招生的国立大学和主要面向当地招生的省立或市立大学的属性,实行分类管理。”针对解决高招不公平的方法,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杨东平建议,国立大学主要以目前的一些部委所属重点高校为主,由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由扩招产生的招生增量,更多投放到录取数额与人口总数严重悬殊的欠发达省份,逐渐调整分到各省市区的配额,不断趋于公平,省立或市立大学可倾向当地生源。

  现行高招制度为城市优先原则

  “国家重点高校高考招生生源的地方化倾向,有悖于教育公平。”杨东平认为,长期形成的有欠公平的高考招生制度,是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优先取向的做法。

  另外,从“211”工程到“985”工程,国家推出的一批重点大学,而这些大学大多为中央部委与地方共建模式。这样一来,当地政府也要求回报,这实际上也加剧了地区之间高等教育的不平衡。

  高考改革未触及招生配额层面

  杨东平说,恢复高考以来,尤其是近年来,高考制度的改革主要还偏重于技术层面,比如高考科目、命题内容于自主权的改革,和高考时间、录取方式的改革等等,但这些技术性的改革,远未触及到招生配额的层面。

  杨东平认为,近几年出现的重点高校地方化倾向值得关注,但重点高校回报当地的招生数额是否应该有个明确的比例限额,这些本应面向全国,公平招生的重点高校投放各省市区的名额与这些省市区人口总人数的比例,应该控制在多大范围内,怎样尽可能缓解配额悬殊所造成的矛盾,都是一些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赖颢宁 张剑锋 廖卫华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