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民周刊:不关机的日子(5)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12:25 新民周刊

  网络进行时:“人的联合”

  在不远的将来,互联网将不再是一台台计算机的联合,而真的成为一个个“人”的联合

  撰稿/方兴东 麦 田

  过去10年,互联网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是发展的主旋律还是比较初步:无数的投资者和创业者将互联网变成了一个热闹的“技术驱动”的商业环境,主要将个体网民变成消费者、读者和用户。

  但是,随着博客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发展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主旋律也将发生质变:互联网将越来越成为一个“以人为本”的虚拟社会,在新的环境中,个体网民成为创造者、建设者和分享者,成为互联网的主体力量,而不仅仅是一个局外人。“博客就是网上的家”,就是个人在网络空间中全方位的自我展现。在博客不断大众化的普及浪潮下,新兴的BT文化和iPod文化成为新的亮点,它们将共同塑造以个人为中心的全新互联网面貌。

  BT文化

  2004年底,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大名鼎鼎的美国电影协会(MPAA),给一位美国年轻人发出法律警告函,因为他使用Bittorrent下载软件,从朋友那里下载了一款电脑游戏。(BT下载,国内一般戏谑称呼为“变态下载”。)

  MPAA的大棒子高高举起,显然不会仅仅因为一款电脑游戏。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MPAA对这个被警告的美国年轻人,可谓恨之入骨——因为他就是目前网络上最流行的下载软件Bittorrent的开发者,BT之父——Bram Cohen。

  在4年前,当Bram Cohen将自己开发的Bittorrent作为开源软件而免费发放时,包括他自己都没有想到Bittorrent会如此火爆。Bram Cohen当时只有一个单纯的想法:如何尽可能利用网络带宽,提高网络下载速度。在这种思路主导下,Bittorrent被设置成一种真正的网络共享模式,我们抛开技术细节不谈,Bittorrent最突破性的变革是使得文件下载者在自己下载的同时,也上传该文件为他人提供下载——互联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享精神,在Bittorrent下载模式设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让Bittorrent流行的关键因素,除了设计的巧妙,还有一点是Bram Cohen放弃了对Bittorrent的知识产权,而将其作为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发布。这样,全球互联网上任何一个程序员,都可以对Bittorrent进行编译和部分修改。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中国国内,以网名为“灿烂微笑”为代表的一群程序员,将Bittorrent汉化和优化,推出了“比特精灵”、“Bittorrent plus”、“bitcomet”等等多个Bittorrent的中文版本。这些让中国用户深感方便的中文版,和各类适时而生的BT资源网站,例如“BT@china”、“BT守望者”等等,一起使得BT下载成为2004年以来,大陆互联网最火热的应用之一。

  从表面看,BT下载只是一种下载方式的改变。但实际上,BT下载对互联网贡献了两个意义:首先是对“带宽”的“压榨”:在Bittorrent以前的下载软件,因为基本都需要去一个下载服务器,这样,当下载的网友增多,提供下载的服务器就成了整个速度的瓶颈,下载速度总是比实际带宽所允许的最高速度差很多。而Bittorrent的设计模式,却使得下载可以用到带宽的极限速度,将硬件资源使用到极限。正因如此2003年以来,国内的一些电信服务商采取了种种措施,限制网民使用BT下载——因为对于电信服务商来说,它们的系统设计是不能承担所有用户都以极限带宽来访问网络的。

  其次是个人网络力量的凸现:有了BT,任何一个非专业的人士,不用去架设FTP服务器就可以与他人共享自己硬盘中的文件。这样,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很多网民开始习惯24小时在线。他们在线下载或上传,但无论什么,24小时在线的用户,以其对网络的粘着,体现了个体在网络上越来越强大的力量和影响力。

  iPod文化

  因为类似MPAA这样知识产权保护组织的打击,所以如果说BT下载的火爆是互联网非主流的一面,那么2004年以来,苹果电脑公司推出的iPod流行,则可以说是互联网最时尚的应用。根据数据统计,去年一年,苹果的iPod全球销量就超过了1500万台!

  表面上看,iPod其实只是一款硬盘随身听——即使在苹果电脑公司顶尖的产品设计下,iPod具有了绝对流行的精美外观设计和产品品质,但iPod从功能上来说,还是只是一款普通的硬盘随身听。

  但实际上,如果iPod仅仅只是硬盘随身听,那么它绝对不可能拥有目前的流行度和市场占有率。iPod的流行,特别在美国,是因为苹果公司为这款产品捆绑了一个网络服务:iTune——拥有iPod的用户可以通过iTune频道,以99美分的超低价格下载MP3,并且和朋友分享。这意味着,MP3等视听娱乐产品,可以以几乎免费的价格,被iPod的用户下载和分享,大大地刺激了市场需求——就好像百年前的福特推出800美元的T型汽车一样,苹果公司推出的iPod根本性地、结构性地创造出现有知识产权模式和互联网共享模式之间的平衡模式。

  而更进一步,iPod的流行,如上述非主流的互联网应用BT下载一样,同样是将互联网越来越推向“个人”,基于个人的应用、分享,使得“个人”在网络上的粘着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具有力量!

  博客文化(Blog)

  但互联网根本性的改变,还是来源于Blog(博客)。博客,在最开始一直被很多网民认为只是“网络日志”。但博客是一个非常新的东西,本身还在不断的比较变化中,就现在的应用状况看,用一个词最简单描述博客的话,博客就是“网民在网上的窝”,或者说一个网民安家落户的地方。原来博客比较正式的定义是,博客是一种网络个人信息过滤和发表的形式,或者说是一种非常结构化的个人网上出版方式。但是,随着近几年博客的发展,博客的概念越来越满足更多人的需要。它的很多功能、特性都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可以这么说,如果前几年的互联网是“门户时代”,那么,“博客”的兴起,已经呈现出取代“门户”的趋势。因为“博客”,是完全个人化的应用,而且是这种应用的集成。比如,博客中国网(www.blogchina.com)新推出的“BT博客”,就是在博客上集成了Blog的应用等等。

  我们更进一步地看看,其实“博客”应用,落脚点是在“客”字。网民通过书写博客或使用博客服务,逐渐地在互联网上建立起一个网络上的“我”,一个个体在网络上的“代理人”。再加上带宽等条件的允许,24小时在线的“博客”,其实相当于“永生”于互联网的个体的数字化存在。而如此,以前基于门户、搜索的“物化”、或者说信息系统的互联网,才真正成为了“人”的网络。

  风起青萍之末!进入2005年,互联网的巨变正在酝酿中,上述BT、iPod、Blog(博客)三条线索,很可能是让我们解读下一代互联网的解码器。而无论是24小时在线下载的BT,时尚数字娱乐的iPod,集成个人应用的Blog(博客),我们从这三种互联网应用中,都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脉络:人!

  物化的互联网已经步入黄昏,Person to Person的互联网正慢慢浮现在前台。我们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互联网将不再是一台台计算机的联合,而真的成为一个个“人”的联合——“以人为本”的互联网,我们的互联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