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窗》社长陈中作客新浪谈创刊20周年(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1日15:17 新浪网 | ||||||||
《南风窗》社长陈中(右)和新浪主持人合影 摄影 陶震宇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媒体在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您觉得媒体它在社会中承担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责任呢? 陈中:昨天我做了一个发言,我说回顾中国新闻史一百年,可以看到几个特点,从第一个阶段的时候,从陈独秀的《新青年》开始,那是一百年前了,我觉得是传播新思想和民众启蒙的作用是比较大的。然后到了革命战争年代,传媒应该成了揭露和打击敌人的武器,
到了现在,第一它是信息总汇,第二它更多的包括我们自己同业人员,传媒的同业人,都说我们要起舆论监督作用,官方也好,从业人员也好,社会也好,比较强调是这一点。但实际上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传媒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桥梁作用。因为我们很多的问题,实际上社会的问题,是在一种信息不畅或者是没有很好的沟通,然后造成了误解,这样的话它会成为一个问题,实际上在这个方面,媒体要起的是一个桥梁作用。 主持人:陈先生像您刚才提到的,比如现在社会上有一个很热点的问题,很难解决它,可能当政府不会解决,但是当传媒曝光之后,这个问题就会有很多人重视,解决它,您怎么样看待这个现象? 陈中:这个就是传媒它的功能、作用、力量。在这里面我觉得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但是您说的这一种,一般来说,特别是中国很多发展不平衡,包括在管理上各个层级不平衡,有许多不公的事情。咱们这次两会也说了上访,80%都是合理的要求,为什么存在这么多?为什么我们现在提出要提高执政党的能力呢?那就是在很多层面上还做得不到位。在他自己的土地上,“山高皇帝远”,自以为是的情况下,媒体把他向全社会曝光,确实解决,媒体发挥了桥梁的作用,能够沟通和解决这些问题。现在我们媒体更多了,媒体本身是一种桥梁,包括我们新浪,咱们这次反对日本进入安理会成为常任理事国,然后签名,我们中国政府都说网民的意见,由外交部向日本政府,向安理会提出来,觉得这个是非常正常的一种民意的代表。 比如前几年刘涌案,也是网上审判,实际上传媒在这个过程里面,它能够起到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 主持人:任何事情都有正反面,刚才提到媒体监督作用,它也有反面作用,您对这个反面作用觉得怎么样更加规范媒体的规章制度,让媒体把更好作用发挥到更大?因为有的时候,比如说会出现一些有偿新闻。 陈中:这个现在第一媒体面临的市场,所以昨天我们在研讨会也谈到这个,因为媒体要面对的,比如说民众,民主政治或者是底层关怀,或者是社会发展,包括所有的这些社会问题,同时它面对的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是我们现在当下中国社会比较主体的,媒体也在其中。这里面通常就媒体自身的生存,而且媒体自己本身在办刊的定位和运作过程里面,包括从业人员的素质上面都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就是三令五申禁止有偿新闻,而且媒体现在比早几年已经好了很多。 在这方面,媒体应该有自己的理念、宗旨、定位和社会功能。但是媒体它本身又是信息总汇,而且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会利用媒体来做广告,包括咱们新浪,即便是我们《南风窗》,也会在别的地方去做广告,像我今天这里跟网友交流,也是品牌推广,所以这里面会有功利和理念的一个关系问题,它不一定是冲突的,但是它必须是良性的,这个有偿新闻,我们觉得是不齿的。《南风窗》能够坚持到现在,很多读者都说《南风窗》有一种品质,一种气质,像一个人一样。我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读者才会有这么高的忠诚度和认可度,但是确实在传媒界里面,有一些不好的现象也是存在的。我觉得是过程当中,但是它会健康的在发展当中来解决。 主持人:快人快语,您和《南风窗》真是物以类聚,风格很相近。 陈中:谢谢。 主持人:其实责任的同时有时候也意味着压力,您在这么多年发展中,《南风窗》发展这么多年之中,您觉得遇到最大的压力是什么? 陈中:最大的压力,还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还是经济上的,但是这个压力已经过去了,一个方面是责任,这里有社会责任,有政治责任。比如说第一个压力我为什么说经济压力,很多人都不知道,要是翻一翻《南风窗》1985年创刊,第十二期是没有的。 主持人:为什么? 陈中:没有印刷费。《南风窗》的办刊,我们当时提出以改革的方式来办刊,我们不要国家一分钱,不要政府一分钱,我们自己向财政局借款借了五万块钱然后开始办刊,我记得当时杂志定价才5毛钱一本,而且我们一开始是满腔的热血,有一句俗话说“文章自己的好,老婆别人的漂亮”,我们觉得我们写得这么好,我们印三十万份卖,结果我们发行了很多。 主持人:信心很大。 陈中:对,信心很大,但是收不回钱来。那时候邮局还没有开始销售,我们从四月份开始创刊,自办发行,市面上,老百姓,甚至在转载上面都反映很好,但是在运营上面我们就失败了,到了十二期的时候,我们印刷费都没有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南风窗》第一期开始《南风窗》就有广告,然后一直到现在,当时很多媒体还没有广告上的。1985年时候,所以《南风窗》一开始既有市场意识,又没有市场运营的经验和能力,交了很贵的学费,当时面临很大的一个问题,应该因为压力妥协呢,我们那时候叫“逼良为娼”,很多情况变成发行商来干预你的编辑,广告商来干预你的编辑。他给你一些资助,但是你要成为他的一种代言,这样我们是坚决不干。所以当时市委书记说,我们当时在一个大概14平方米的房间里面,当时到了年底的时候我们已经有9个人,在14平方米,再加上办公桌,我们都说一个人撒尿,全体起立,要让他走出来。市委书记来看我们,我们旁边都是竹子,竹林,他说你们是“竹林七贤”,我们说是“九贤”,不要为五斗米折腰。这个我们记得,新闻有新闻的理念,经济上面你面临市场的压力,不能由此真的改变宗旨和信念,我回答您是第一次的压力。 但是后来因为《南风窗》本身坚持这种理念、责任和对社会的关注度和贴近,这样的话也会受到各方面的一些压力,无论是社会的,或者是说上级单位的这方面的压力也会比较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面,感觉到责任,责任的压力这几年感觉越来越强,责任越来越大,这个压力是很大的。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想传达几句网友的问候。 网友:《南风窗》办得不错,每期必买。 网友:希望多刊发一些王志刚的文章。 陈中:王志刚,老朋友。 网友:《南风窗》能够挠到痛处,读起来过瘾,但是这样的杂志不多了,也希望陈社长顶住压力,继续努力。 主持人:读者都非常坚持你们。 陈中:谢谢,谢谢网友们。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也正是《南风窗》一直坚持这个理念才能够走到今天这个位置。 陈中:是。所以有些人说古代很多这些知识分子、士大夫,好像是“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南风窗》非常可贵的是这二十年能够保持严肃,保持品质的,起到了很大的对社会的成长和影响作用的杂志不多。有一个研究媒体的专家叫朱学东,他说多少杂志、报刊是“渐行渐远影无踪”,但是《南风窗》能够到现在,他觉得是一个奇迹,是最可贵的一点,能够始终坚持这种严肃,而且这种品质,而且在读者里面,我们的读者,我觉得特别可爱,《南风窗》的读者忠诚度非常高,超过十几年的忠实读者太多,比比皆是,我相信不会少于十万。 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一家人订了四本《南风窗》,公公看,他自个儿看,孩子也看,他的一个妹妹,各自成家了,都大了,都工作了,他说他们家就有四个人看,而且都是十年以上的读者。我说你几代人,你们从事的工作我问了一下,都不同,但是他们就觉得《南风窗》这种品质,而且对社会问题,我觉得它是关注一种品质相近的感觉的吸引。 还有广州教育厅郑厅长,他见了我说《南风窗》办得很好,我女儿每期必看,她甚至出国之后还要我把她一年的《南风窗》集起来,她说我要一年回来后全部看完,因为她去英国读书。当时我纳闷,你女儿多大?22岁,我说那还好点,我们不是青少年读者。 主持人:它的读者群应该有一个确定的群体? 陈中:对,相对比较确定,而且这个群体大概60%是公务员,20%是知识阶层,还有一些是企业家,另外就是大学生和社会的各个阶层。所以在公务员的系列里面是比较多的。我知道江苏的,像南京省委、省政府,我去了他们说,他们两个大院里面订的《南风窗》就五百本,我说这么多,因为《南风窗》没有什么行政命令,都是个人定的。我们见了很多地方政府一些官员,我们市委书记到了陕西回来之后跑来看我们,他到了山东、陕西回来到编辑部看我们,他说我刚出差回来,我很高兴,我看到他们的省长、书记、市长他们办公桌上都放着《南风窗》,而且提起来大家觉得口碑不错,还是有收益的。我到河南去,他们市里领导也是说,我是你们的忠实读者,然后我们跟他一块聊的时候,他们就把我们很多这十年来的文章都能够说得出来,绝对不是客套话,很多是有感而发,当时哪篇文章怎么样,如数家珍,比我还清楚。 主持人:您肯定听了以后心里非常高兴? 陈中:非常高兴。而且有那种从未谋面,但是一见如故,那种知音的感觉,那种亲切感特别强。《南风窗》还有一个特点,转载率和引用率非常高。 主持人:能解释一下吗? 陈中:《南风窗》在我们的其它的大众媒体里面,转载《南风窗》每一期的稿件比较多,我们粗略统计一下,一般来说在50-80篇左右,80个转载,比如同一篇文章,可能是北京有转载,上海有转载,成都有转载,不同报纸都有转载,转载率特别高,您要是看一看凤凰卫视,凤凰卫视有一个《周刊点点评》,杨锦麟,基本上我们每一期杂志都会有一些内容他给我们做点评,《南风窗》上哪一篇文章怎么说。 第二个是引用率,引用率比较高的也是有三种,一种是人大政协两会代表,比较喜欢《南风窗》里面一些报道,往往从这些报道里面会提出一些议案,然后来对这个社会的建设、关注,甚至在里面举一些例子来坚持一些观点,这个是最主要的引用率比较高。 另外大学政治老师、党校老师在这个系统里面引用比较高,还有一个就是在一些宣传干部和公务员系列里面,比如说学习辅导课引用率也比较高。 主持人:咱们发行量现在大概有多少? 陈中:我们现在发行量,我们一个月是两期,我们一期大概是23万,上半年会低一点,到了下半年会更高一些,我们大概一个月综合起来50万左右,全年的平均。 主持人:咱们发行方式都是通过哪些方式? 陈中:发行方式主要是邮局,我们订户占了我们一半。我刚才说的读者的忠诚度和稳定性,所以好多人订了之后,会一直看下去,这是一半。其他的一半,就是自办的发行,自办的发行,现在经销商、代理商发行现在非常稳定,像2005年,很多报刊在征集量都在下滑,当时我跟发行部说,我们只要能够保持不跌就是胜利,结果我们还是上浮了百分之大概二点几,大概是4700多份在12月份的时候,到了1月份,破期征订,居然定了七千份,我还是挺高兴。 主持人:除了有稳定读者之外,它的阅读率还是不断上升的。 陈中:对。 主持人:您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内容或者价格,可能会影响到我们消费群体,有没有想到增加一些更加吸引人的内容,或者价格有些调整,让更多人看到《南风窗》? 陈中:价格上面恐怕不会调整。第一,通常一个产品会有一个市场行价比较,这个比较同类产品差不多,你要是再降价恶性竞争绝对是不合适的,伤了自己,而且也伤了同行。 第二,从成本核算来看它有一个基本的点,但是我们在我们的效益比较好的情况下面,我们会增张不加价,我原来80个页码,我增长88个页码,我等于8个页码送给读者。我们下一期因为是《南风窗》周年特刊,我们会增加到120个页码,也不加价,通过这种方式视我们的能力。我倒是有一种心结,我们读者太可爱了,只要有可能,我尽量反馈给读者。我们每年一月份我们会赠送给读者一个生命写真,一个小册子,很漂亮,很实用,一年的记事本,有的时候我们会增加一个刊中刊放进去,这样尽量返还给读者,但是在价格上不会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