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风窗》社长陈中作客新浪谈创刊20年(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1日15:17 新浪网
《南风窗》社长陈中作客新浪谈创刊20年(实录)

《南风窗》社长陈中作客新浪 摄影 陶震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南风窗》社长陈中作客新浪谈创刊20年(实录)

《南风窗》社长陈中作客新浪 摄影 陶震宇


《南风窗》社长陈中作客新浪谈创刊20年(实录)

《南风窗》社长陈中作客新浪 摄影 陶震宇


《南风窗》社长陈中作客新浪谈创刊20年(实录)

《南风窗》社长陈中作客新浪 摄影 陶震宇


     视频:《南风窗》社长陈中谈创刊20周年

  4月1日上午10:30-11:30,《南风窗》社长陈中作客新浪,畅谈“《南风窗》杂志创刊20周年”等话题,以下为本次聊天内容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的网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在今天10:30-11:30这一个小时里面,我们有幸请到的是《南风窗》杂志社社长陈中先生,非常欢迎陈
先生来到我们的聊天室。

  陈中: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在节目开始首先我想祝贺《南风窗》创刊二十周年,您也是从《南风窗》创刊开始,一直到现在,跟随它一直跋涉和成长的。首先请您在节目开始介绍一下《南风窗》这本杂志。

  陈中:《南风窗》二十年,从1985年创刊到现在,当时《南风窗》是处在广州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所以当时85年的时候,第一,新闻媒体的改革还没有开始,很多报纸还都是像文件似的,我们叫做“板着脸孔说话”。第二,其它的信息也不多,没有网上,更没有什么短信,什么都没有,那时候连电视都不普及,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后,有一段时间文学复苏,我们当时形容“只要一片纸上印的字,大家都要仔细认真读一读”。这种情况下信息的匮缺,还有一种现象我们叫做“小报旋风”,那时候以武侠小说,以爱情小说为主,通俗的书摆在地摊上。

  而我们扮演着一个应该在新闻探索方面,而且是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贴近社会生活的这么一个杂志,而且在观念上面,在风格上面都有一种新的面貌。我们定“南风窗”的名字也是希望从祖国的南大门刮一股清新的风。

  主持人:您当时在《南风窗》创刊的时候是什么身份?是什么职务?

  陈中:我最早到《南风窗》是摄影记者,那时候《南风窗》创刊第一期的时候我们只有五个人,五个人,所以到现在我算是创始人剩下在社里的唯一的一位了,其他有退休了的,有高升了的,有调走了的,还有一些去世了的,现在变成我算是元老了。

  主持人:二十多年也是一个很长的历史了。

  陈中:对,二十年我们说是第一个《南风窗》是记录和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另外,《南风窗》自己本身在与共和国共同成长这二十年,也伴随了中国新一代人的成长。

  主持人:那个时候《南风窗》主要内容是什么样的?有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陈中:因为我们一开始定的就是时政新闻,但我们不希望板着脸孔说话,希望是民间的愿望,而且希望是贴近读者,所以我们特别在可读性和新观念方面比较强调。《南风窗》创刊我记得第一期就写了北京的一个报道,叫做《京西来了长头发》,就是京西宾馆,有一个广东的个体户到京西宾馆开了个发廊,这是男孩,还留着长头发,像女孩似的,当时觉得怪异,大逆不道,觉得他是广东来的特别怪异的人,而且京西宾馆属于比较高档、严肃的地方,包括一些领导也在那里出入的,竟然来了这么一个人。后来发现他的理发的手艺非常好,服务非常好,大家就接受他了,然后就觉得不能看一个人的表面,这里面很多观念上的冲突,我们通过一个小小的采访的故事,这篇文章我记得当时反响非常大,很多读者通过这样的报道,因为改革开放我们从很传统的封闭的,然后到思想,当时思想解放,而且是让整个社会能够活起来,在这方面《南风窗》确实起了一个很好的作用。

  主持人:它把一种新的观念带到大家的思想里面来。

  陈中:对。

  主持人:我知道您也出身于电影世家,为什么当初会想到参加《南风窗》的创办呢?

  陈中:人生的命运就很难说。其实我父亲是电影导演,母亲是电影剪辑,我弟弟是搞电视摄影,还有一个弟弟是搞电影摄影,结果我是照相机摄影,我在纺织厂干过,我是当了副厂长,我们的厂1500多人,有1300多女工,所以他们笑我,说我是“女工领袖”。后来我到党校读书,读了书之后就留在市委创办《南风窗》,当时由市委研究室来办,因为我一直爱摄影,所以进《南风窗》的时候我是摄影记者。

  主持人:您当时选题大概除了刚才提到的把这种新观念带进来之后,您当初为什么定位定在政治、经济类?

  陈中:因为我们不能向地摊文学靠近,我们又不能板着脸孔说话,老是用很枯燥的文件语言去教训别人,这个已经是在当时文化大革命十几年很难改变,所以我们觉得应该是一种新鲜的、活泼的文风,而且是老百姓喜闻乐见、关注生活问题的,我们在这一点上马上就突出成为一个优势。在新闻界的同行,就说非常羡慕我们,羡慕我们的观念,我们的操作和我们的体制,我们的环境,说“你们有一个好婆婆,要在我们这,我们就干不了”,因为过去我们有各种,我们过去叫做“八股文”,它对整个文风和整个新闻操作是一种束缚,现在已经全部打破了,现在越来越市场化,现在我们看到各种媒体都在各显其能。但是在当时要走出第一步确实不容易,《南风窗》也算是刮了一股清风。

  当时我记得著名的漫画家寥冰兄,《南风窗》出到第五期的时候,他说《南风窗》是“华不失实,活而不邪”,华丽但是不失实在,活泼但是没有邪气。我们现在有很多活的来邪的,我们叫做“拳头加枕头”,武侠加爱情。

  主持人:那个时候很流行。

  陈中:很流行,到现在也有很多还是存在这种。

  主持人:很多观众还是很喜欢那方面的内容。

  陈中:因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它有主流社会,主流人群,这个主流人群他所思考的,他所关注的还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些问题,我们在这个层面,一直以严肃的、理性负责任的态度坚持了二十年,所以我觉得这其实是主要不是我了,是我们的前任的社长、总编,从一开始就已经找准了这一点,所以我现在在继承,我希望能发扬光大而已。

  主持人:非常感谢陈社长,如果各位新浪网友刚刚进入聊天室,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今天有幸请到《南风窗》杂志的社长陈中先生来到我们的新浪嘉宾聊天室。我们今天将会就《南风窗》展开一系列的讨论,而且现在已经是《南风窗》创刊二十周年了,也不知道大家对《南风窗》有没有一个更加具体的了解?刚才您已经提到了在刚刚创刊的时候已经把定位定到对社会,对人负责任的位置上,经过这二十多年的发展,它创办的宗旨,还有它内容的选取经过几个阶段的调整?

  陈中:《南风窗》一开始我们叫做“四新四桥”,新观念,新潮流,新事物,新趋向。桥就是政治与经济的桥梁,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领导与群众的桥梁,几代人之间的桥梁,咱们之间可能有代沟,但这个需要一个桥梁。在当时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当时在创刊的同时,我们就办了一个活动,这个活动叫“假如我是广州市长”,这个是群众的提意见的一项活动,是市民提意见。

  当时活动得到了市委书记、市长的高度的支持,我们在举办这个活动里面收到了很多市民对广州市建设里面的一些建议,有教育的,交通的,安全的,环保的,等等一系列的建议,我们把它分成了大概十几大类,然后把最有价值的建议会集中起来,我们请市长、相关一些部门,比如说交通的那就是公安局、交通局、规划局等等之类的这些部门都来,跟市民面对面的开座谈会,市长参加,谈了之后相关的部门也会解释一些情况,说我们怎么处理的,怎么在城市的管理里面体现,在这一个问题上面,我们遇到的困难,我们的想法等等之类的。我记得最典型的一个是当时广州也是堵车,北京现在堵得厉害,广州现在已经缓解很多了,但是当时对广州的堵车,老百姓意见大得很,然后就开了这么一个会,当时我记得公安局长就说,我们一年投在道路里的钱有限,我们新增的道路可能只有10%,但是我们新增的车辆超过150%,根据这两个速度,以后肯定要堵车,整个规划提前,我们不能够还是这种,特别是在城市的规划和一些房地产如果把道路都挤占肯定不行。

  所以从当时在投资,在控制车的管理上面,政府和老百姓的沟通里面,老百姓也理解了,我们为什么这么堵车,而政府也把自己的意图告诉了老百姓。我那天还跟公安局长说,确实感觉广州的道路规划现在比国内几个大城市来说算是最好的,这么多年是个过程,它就改过来了。但如果是老百姓不知道,没有这种沟通和交流,那他就会变成了老百姓骂娘了,政府这也不管,那也不管,会造成一些误解。

  主持人:其实可能就是之前沟通不顺畅引起一些误解,政府可能也会有一些苦衷在,群众会有很多问题,但是中间没有这样一个桥梁,所以我们《南风窗》起到这样一个桥梁的作用,是政府和群众,把他们沟通好了。

  陈中:对。

  主持人:《南风窗》一直以来是以主流媒体著称,在您的思想里面,您是怎么去定义这个“主流媒体”的?

  陈中:我觉得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它肯定是有主流人群,整个国家社会的发展,它也是有一个主流,我们中国这二十来年,改革开放是我们的主流,而且经济建设在增长上面,在前面的一个阶段是主流,但是到了现在,社会已经发生一个转型,我写了一篇文章,《前后二十年》,我们现在站在准小康的门槛上,我们回头看,我们过去主要注意的是增量上,但是到了现在,有很多社会问题在转型的过程里面增量已经是不能解决了。比如说是治安问题,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建设问题,环保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甚至是劳动保障问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你不是靠说我经济增长了就能解决的,那这样的话它是一个社会转型所要面对的,包括我们中央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在这个时候我觉得是切入了这一点,我们不能说一味的增量,到了这个时候,我们要综合的来考虑。

  主持人:就是粗放型向集约型那种转变,还有现在提出来构建和谐社会,我觉得“和谐”这两个字特别好。

  陈中:和谐,昨天我们开一个研讨会,研讨会主题是“传媒功能与和谐社会”,因为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里面,应该发挥出它的作用,但是怎么发挥,就这个进行研讨。其中有一个专家,他说和谐太好了,就像听一首歌,它有很多音符,有高低音,有很多乐器它才能构成很好的一首歌,如果说一个调子,它不是和谐,它是单一。

  所以在我们的社会现在已经是非常的多元化,非常丰富的这种情况下面,跟国际的接轨,无论在信息上面和生活方式上面,在价值取向上面都非常多元的情况下,而且这里面有很多不平衡的情况下它就像一个交响乐,怎么让它和谐起来,既考验我们领导者的智慧,也是我们其中每一个这首歌里的一份子自己所找的位置,同一首歌,它要和谐起来。

 [1] [2] [3]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愚 人 节
整蛊先锋幽你一默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