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走进中国电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10:37 观察与思考 | ||||||||
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陈凯歌不久前在出席某音乐会时发表演讲,他呼吁:希望中国企业家能关注中国电影的发展! 中国电影百年华诞的前夕—2004年岁末,上市不到一个月的贺岁片《天下无贼》票房突破1亿元人民币。这部由民营公司操作的影片最后以1.25亿元成为当年中国电影票房的亚军。2004年占据国产影片票房前10名的影片,绝大多数由民营公司投资生产或者合资生产。
门槛降低引来无数民资英雄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政策上还只允许国营16家制片厂拍摄故事片的情况下,就有非国有资本投资电影摄制。尽管连“出品署名权”都没有,可是民营经济不恋虚名、注重实际的作风使其介入拍摄的影片佳片频出,也使沉寂的电影市场泛起春潮。 民营经济“暗渡陈仓”式地悄然介入电影业前后长达十几年,直到1997年以后,伴随着电影改革的脚步,民营企业在电影行业逐渐取得了制片、发行、院线等各条产业链的“准入证”,携体制、资本、专业市场运作技能、人才等方面的诸多优势,民营影视企业迅速走向成熟与壮大,当仁不让地走到了电影产业化改革的前台。2003年,民营影视公司终于获得了和国营制片厂一样的身份。 从2003年开始,中国广电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严格控制的电影业逐步放开。当年10月,广电总局颁布一份《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20号令),意味着电影制作、放映环节基本放开,发行环节则大幅开放,鼓励境内国有、非国有资本(不含外资)与现有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合资、合作或单独成立制片公司。同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31号令),进一步放宽了中外合拍影片的条件。2004年,广电总局发布“43号令”,允许在中方控股51%的条件下,外资与境内民营电影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这是对国有、民营资本和外资在中国电影业中的角色、定位等进行了新一轮的洗牌。新规定激发了民营和外资的投资热情。到2004年末,电影生产的国有企业投资比例已下降到50%以下,境外资本,民营资本联合拍摄的影片达到80%。 激活电影市场的一系列改革在过去几年里渐次展开,打破垄断,使资本可以“不问出处”,民营制片公司开始堂堂正正、理直气壮地在票房市场大展拳脚。 多元投资主体带来了电影投资总量明显增加,特别是一部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中国式“大制作”影片大量增加,过去中国电影的成本大多在百万元左右。目前国产影片票房一半以上集中于张艺谋、冯小刚和周星驰执导的大片,但背后的动力来自体制放开后,带动了电影市场资金向人才集中。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作为三部卖座片的投资方,已经替代中影、西影、上影,成为电影市场真正的主角。 而作为电影业的生产基地,享誉全国的民营企业横店集团拥有著名的影视剧生产基地,历来被誉为“东方好莱坞”。近年来横店集团全面出击影视产业,涉足影视剧生产、电影院线并购和经营,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影视生产体系。横店集团影视娱乐有限公司自2003年5月成立以来,已投资拍摄数部电视剧,横店集团影视娱乐有限公司以横店影视城为依托,立足横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已形成把影视生产的前端(剧本、策划等)外移、后端(拍摄及后期制作)集中于横店的一条龙作业模式,并将致力于“横店影视”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与横店影视城遥相呼应,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的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实习基地正在红红火火地建设之中。这座由著名笑星赵本山个人投资兴建的影视城占地25000平方米,耗资8000万元,其磅礴恢宏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 赵本山的影视基地称霸一方,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大,基地内建设了两个大摄影棚,计划先搭建农村戏和古装戏两个场景。今后赵本山的一系列影视剧都将在这里拍摄,此外,其他剧组也可以租借其中影棚进行拍摄。作为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的实习基地,赵本山还在基地建设了餐饮、办公室、教室等一系列设施,据说还有总统套房,是为了将来邀请余秋雨、张艺谋等这些嘉宾来给学生上课时准备的。 民营资本全线出击 民营资本的一大特点:资本总是跟随市场的需要而流动,同时也总在寻求突破。毫无疑问,民营资本热情地拥抱电影业,是冲着电影业这块唐僧肉而来的。民营资本全线出击,迅速占领电影业的各个环节。 其中在制片方面,仅2002年,民营影视公司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电影的比例已经达到三分之一强,华谊兄弟、新画面、北大华亿、世纪英雄、海润影视等民营企业出品的影片成为票房保证,占据着全国各地影院的主要票房。《天下无贼》、《英雄》、《大腕》、《手机》、《十面埋伏》等近几年能搅起市场波澜、吸引注意力的影片无一例外都贴着“民营制作”的标签。 而从发行环节来看,在2003年6月,北京博纳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上海金栋相影视制作公司、广东大和影业有限公司、成都峨影影视文化传播公司、北京联盟娱乐传媒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华亿音像实业有限公司等7家民营企业结束代理发行的局面,正式拿到发行执照。其中,新画面公司、博纳公司迅速成长为新兴力量,博纳公司几乎垄断香港影片在国内的大部分发行。 在影院建设方面,民营企业投资更是大施拳脚,已成为大城市影院建设的重要资本来源,如2003年成都紫荆影城、广州飞扬影城都投资3000万元以上,建成达到国内一流水准的现代化多功能、多厅、数字技术电影城。在浙江,横店集团于2003年7月以1600万元的竞标价击败竞争对手上影集团,购得杭州市电影公司39%的股权;横店集团亦参与了在中国电影市场有重要分量的院线之一、浙江时代院线的股份制改造。中信文化2003年率先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民营电影院线——世纪环球电影院线公司。 如今,民营企业大多已基本上完成了在电影业创业的阶段,并且站稳了脚跟。有一部分民营企业在1997年到2004年这段时间,通过苦心经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经营特色、优势市场,掘得进入电影市场后的第一桶金。2003年,民营资本投资了96部电影,占全年140部国产电影出品量的68.5%;国产电影票房收入有近80%是民营公司参与发行创造的。凭借着这些实绩,民营电影经济成分一步一步获得了管理层的“政策追认”,并正进一步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民营投资家大显身手 中国电影业向民营资本开放,也为一批杰出的民营投资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一时间,多少英雄豪杰驰骋于电影投资舞台。 2003年当《英雄》上映时,创造了20年来未有的奇观:电影院门前,购票的人络绎不绝、排成长龙。一个多月的上映期结束后,全国总票房高达2.5亿元人民币。此前的中国电影,票房达两三千万就已称得上大获成功。 《英雄》奇观的创造者,除了众所周知的主角张艺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背后推手:投资人张伟平。张伟平在1995年开始投资张艺谋的电影前是个房地产商人,不懂电影。但没有一部国产电影象《英雄》这样,如此集中地利用好莱坞手法来征服电影观众。《英雄》的投资额惊人—按照张伟平的话说是3.2亿元人民币,《英雄》在北美的上映,完成了张艺谋+张伟平=二张牌印钞机的制作。 一年后,《天下无贼》又火爆中国电影市场,北京华谊兄弟影视公司总裁王中军是主要投资人。此前,王中军投资的《手机》、《大腕》、《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等电影也大出风头。 王中军以广告公司起家,转行影视的短短三四年里投拍10多部电影、200多集电视剧。凭借冯小刚贺岁片的品牌,“华谊兄弟”一跃成为国内最具知名度的民营电影企业之一,而其在中国电影界创新的商业运作,保证了“华谊兄弟”的“名利双收”。在《大腕》一片中,王中军率先和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合作,参与全球票房分帐,在打通海外票房和渠道上占了先机,大大扩展了华谊兄弟的海外知名度,也为资本运作带来了便利。其后的《天地英雄》、《寻枪》等片均遵循此操作手段,既降低了风险,又直接借鉴了好莱坞规范的运作模式。“华谊兄弟”经验,已经成为内地民营影视商业运作的范例,而王中军与冯小刚的合作又是中国影坛天作地合的绝妙配对。 -蔡恩泽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