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国四月论坛专题 > 正文

易宪容:金融改革要适应中国的体制现状(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09:50 中国新闻周刊
易宪容:金融改革要适应中国的体制现状(图)

易宪容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提要:金融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但要适应中国的体制现状慢慢地改。与金融领域其它行业相比,银行业的体制改革还是比较成功的。由于民营企业普遍的信用问题,我坚决反对民营企业进入银行业。

  体制性现状只能适应很难改变

  我基本上赞同以上嘉宾的观点。无论做经营还是做企业,市场主导是肯定第一位的。离开市场主导,所有的问题就都来了。

  我们现在只能按照我们现有的体制慢慢改下去。比如我们有一个战略性的方向思考,把国外的经验引到中国来,但怎么移植到我们这里来?前一阵子王君请我参加一个会,我说把瑞典的经验拿到我们中国来需要商榷。第一,能不能接受?第二,我们的条件能不能满足?第三,条件满足的话引进能不能生根?这都是问题。当前的问题是,在我们现有的体制中如何找到一个最优的方案,这是很困难的。

  既然我们现在的银行体制改革,我们公司的治理结构跟欧美国家,或者跟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差距比较大,那么我要问标准在哪里?他们那套体制,或者他那套标准拿到我们中国的银行改革上来,不一定适合中国。中国这么多年,不管是引进现代公司制度,还是引进资本市场,进来之后不仅仅制度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我们要思考的是,欧美国家比较成功的东西,在中国有没有这种条件,有没有这个环境生存下来?如果没有这个环境,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寻找一个最优的方案,目前来说是个重要的事情。当然市场化肯定是最好的,刚才王君讲现在私有化和民营化肯定最好,但是所掌握改革的人愿不愿意推进这个东西?特别是他掌握立法权,掌握着制度改革的权力,他愿不愿意推进这个方案?如果不愿意改革该怎么跨越,如果没有办法跨越会出现什么问题?可能大量的国有资产就会进入少数人的手里。我最近有一个说法,近几年房地产开发商利用制度倾斜,把中国改革20多年的成果,轻而易举地转移到他们自己的口袋里去了。

  说到房地产业,现在的房地产市场炒作现象特别严重。上海2005年1-2月份新增贷款的87.7%放在了房地产上面,就应该看银行其中有多少风险。银行千方百计把信贷业务做大,这样可以使不良资产率面子上降下来。最后出了问题谁来承担?没有一个银行来承担。等到七八年以后,十年以后房地产出了问题,还不是由老百姓来支付成本,整个社会来承担。

  银行业改革值得肯定

  前面王松奇还有王君都说过了,我们银行改革已经这么多年了,基本上从目前的现象看起来是比较失败的。但是我基本肯定的是,银行改革比金融领域内的其它一些行业,比如证券和信托业,还是做得好一点点的。为什么这样讲呢?我自己有一个看法,银行业至少做了一些表面的、形式上的东西,比如说股份制改造、银行治理结构调整。把早几年的历史数据和现在的数据比较,所得出来的结果还是比较好的。我们看到,这几年银行利润的水平提高得很快,不良贷款率还有其他的指标,都还是比较好看的。

  坚决反对民营企业进入银行业

  我坚决反对现在民营企业进入银行业。2002年以前,我也希望有一些好的民营银行出来改进我们整个的银行业。但我发现有几个比较大的问题。我们的民营企业,凡是民营企业进了金融业以后就没有几家不出大事的。德隆,欧亚农业一系列公司都出了问题。我有一个基本的想法,金融业所经营的产品是信用,买卖的东西就是信用,如果我们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人没有信用的时候,民营企业家,或者民营企业进入到了金融业,更容易出现大的问题。如果民营银行出现,他们的信用凭什么断定?以后的经营风险怎么确定?他一秒钟之内可以把几十亿资产卷走。所以,我写了一系列文章讲,政府对民营企业进入银行业,或者民营企业成立民营银行的事情,要特别慎重。当然,我这不是说,现在的国有银行就比民营要好,只不过,民营进来后,它对自己或对它监管更是不容易,而国有或股份制银行至少比民营多一层监督,约束力多一些。找一到最好的,只能求其次。

  相关专题:新闻中国四月论坛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