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士呼吁科学协调嫩江水资源分配(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8日18:02 生活报 | ||||||||
北部引嫩总干渠渠首附近的嫩江江面。 从嫩江至大庆有一条引嫩总干渠,此外还有中部引嫩干渠和南部引嫩干渠。光北部引嫩总干渠设计的引水标准是4.65亿立方米,但是这些水主要是供给大庆的工业用水。沿途市县的农业灌溉也受益不小,但还是有很多的地方缺水。 为此,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水务局局长李振军呼吁,建立流域性管理机构,科学协调引嫩渠水的分配,让下游获益的地方更多,收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缺水导致盐碱化 据介绍,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湿地自然补水主要来源是乌裕尔河双阳河流域水系,由于地处流域尾流区,上游遍布大大小小的水库、灌区和塘坝,拦蓄了大量的天然水资源,正常年份无法实现补水,除流域丰水期有少量洪水下泄外,基本没有水量补给,造成湿地面积不断萎缩。 更为严重的是,连环湖现有的养鱼水面因缺少而锐减至30万亩,不足正常养鱼水面的一半。一旦渔场养殖业因渴水而被迫停产,场内3000多口人在没有耕地资源、没有生活来源的情况下,被迫背井离乡。水涸湖干将导致沿湖周边地区湿地干涸泛碱,湖岸沙滩地貌扩大,风沙碱面飞扬,生物种群灭绝,草原褪化、耕地减产。一旦湖底暴露,沙碱横行,水系周边生态恶化将形成面积达百万亩以上的风沙盐碱区,再恢复难度极大。这一切,都是因为缺水。 地下水资源显露危机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水务局的李相国告诉记者,2001年在湿地内打火时,有的人一脚踏入苇根旁的地面上,咕咚的一声就掉下去了,水一下子就没到了腰间。而今年去打火,湿地内的水只能没到膝盖。 这证明了湿地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了,根据前两年的监测,涵养的水面已经下降了四五十厘米,最多的地方则下降了近70厘米。 “湿地失火的最大后果是,苇根的海绵体被烧掉了,虽然芦苇还能生长,但是芦苇含蓄水的能力降低了甚至丧失了,流进湿地的水不能被滞留,而是溜走了或是被蒸发掉了。”李相国说。 地下水是宝贵的资源,但目前在杜蒙南部一些地区,地下水出现了漏斗,流向了大庆的油田区域。原先打井灌溉,打到六七十米就能打上水来,但是现在却要打到100米深才能有水。而目前使用浅层地下水的生活用水井也很普遍。 如果有水,浅层地下水很快就会恢复,也用不着打深井灌溉了,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既节约了生产资金,也起到了生态保护的作用。 建设流域管理才是长效机制 “缺水说到底,是现在的从嫩江引水分配不合理造成的。而根本的原因则是生态被破坏造成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水务局局长李振军说。 李振军建议,不论是从农业灌溉、渔业生产、工业用水的角度,还是从保护生态、恢复生态的角度来说,建立流域管理机构,立法确定引水分配、保护,才是最终的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李振军认为,现有的松辽委只是从大的方面、宏观的角度,分配水量,具体到哪个地市,哪个县区分到多少水,就不能管得太细了。而引嫩工程则是企业化运作,不交钱是不能给水的。这就希望政府出面,确定由谁来为生态恢复埋单! 而一些地方政府面临严重渴水的情况,地方政府只能多方求助、自筹资金,也只能是解一时之渴。为了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实现湿地生态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成立流域管理机构,建立湿地有偿补水基金,形成生态补水的长效机制。(记者谭立顺 张同 荆天旭/摄) 相关专题:松花江全流域踏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