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松花江全流域踏访专题 > 正文

保护松花江源头生态应善用嫩江资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09:04 生活报
  特别提醒

  松花江全流域踏访团至此已完成了嫩江和第二松花江的踏访活动。“五一”长假之后,松花江哈尔滨段的踏访活动随即展开,记者团还将顺江而下,直抵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从而完成松花江全流域踏访。

  28日,本报松花江全流域踏访北源记者团行程4200多公里后顺利抵达三岔口,自北向南的嫩江、自东向西的第二松花江滚滚而至,在此汇聚成松花江干流,源源东去,沿途哺育着哈尔滨、佳木斯等市县数千万的人民。

  一路上,东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马永胜教授不顾花甲之龄,和记者团一路风餐露宿,对嫩江全流域进行了踏访。

  源头保护要继续加强

  现状:“南瓮河里的水可以直接饮用,保证你不会拉肚子。”在嫩江源头,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胡守才这样告诉记者。

  站在伊勒呼里山南麓,透过正在融化的冰层,看到冰层下面清澈的河水;站在伊勒呼里山山岭,透过淡淡的白云,看着成片的人工林;站在新林区林场职工的鹿场,看着不再砍伐林木转而养殖天山马鹿的林场职工……记者最直接的感觉是,意识到了生态保护重要性的大兴安岭人正在努力地恢复着嫩江源头、黑龙江源头的生态,而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专家点评:在听取了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有关人士的介绍,实地踏访了源头生态恢复情况后,马永胜教授认为,这些年嫩江源头的生态恢复是有成效的。嫩江源头的水质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南翁河流域湿地保护成了重点,在取缔源头采金、砍伐林木、保护天然林等一系列工作后,嫩江源头的生态恢复得不错,这也保证了源头水质的良好。但是四十年来,大兴安岭林区向国家输出了1.1亿立方米的木材,这意味着大兴安岭林区砍伐的林木量在2亿棵以上,再加上毁林开荒和源头采金造成的生态恶化,恢复源头地区的生态还任重道远。

  建议:当大兴安岭的生态恢复工作遭遇对峙阶段,这就不仅需要大兴安岭人,还需要全省人民共同来把生态恢复工作一起做好,保护好源头的生态,就是保护了我们的母亲河。马永胜老师及其他一些专家在对嫩江源头的几条支流的考察后建议,应该在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划建面积更大的嫩江源头湿地保护区,更好地保护好嫩江源头的水质和生态。

  上游水土保持很重要

  现状:记者团在111国道遭遇了20年一遇的暴风雪。当记者在嫩江县看到雪后的嫩江后,由衷地感觉到:珍贵如油的降水犹如雪中送炭,真希望今年开始这里就会结束连年干旱,让母亲河很快恢复她原来的丰腴。

  可是当记者观察到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东麓的山岭、山坡、山谷中的大面积耕地时,当记者在嫩江县嫩江右岸见到连绵不绝的耕地时,记者的心又不由得揪了起来:林木被砍伐光,湿地植被和水面被破坏,水土流失造就了裹挟大量泥沙滚滚南下的嫩江。湿地和森林在这些耕地中已经是硕果仅存的,已经成了为农田起到辅助作用的防风林,甚至残存的湿地也将慢慢变成耕地。

  专家点评:一路上饱受颠簸的马永胜教授告诉记者,当植被被破坏后,耕地的土层不能像植被那样去涵养水源,而且顺坡开荒的耕地在数年后就会被雨水将表层土壤冲走,再汇流到嫩江中。泥沙成了嫩江上游遭受污染的主要原因,而且嫩江的水质也不可能达到饮用标准。此外,耕地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的农田回归水也不同程度地污染了水质。地力下降后,农民会更多地使用化肥和农药,甚至会更大范围地毁林开荒、毁湿开荒,这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更加严重的水土流失。

  建议:相对于嫩江源头恢复生态的努力,嫩江上游怎样保持水土成了一个大问题。开垦了几十年的耕地恢复到原有的生态已经不现实了,农民需要耕地来维持生计,就得种地,还需要开荒。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越开荒种地,水土流失就会越严重。水土流失越严重,就会加倍破坏生态。怎样才能既保证农民的生活,还要逐步恢复生态,需要全社会来关心、支持这项工作,保护好母亲河。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需要做出艰辛的努力,逐步形成农业生产和生态双收获的局面。

  中游污水处理需改善

  现状:在嫩江县的西泡子,浑浊的生活污水在形同虚设的氧化塘中未能净化就排入了嫩江;在讷河市,一条大排污渠裹挟着大量的固体生活废物和垃圾直接排入了讷莫尔河;在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外的嫩江支流甘河的河床旁堆积的大量生活垃圾……

  嫩江中游的城镇逐渐多了起来,使用嫩江水资源的人口也成倍地增长,但是这些人所制造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就这样未经处理和净化排入了嫩江上游及其支流,河水遭受的污染可想而知。一年前还有鱼的踪影,在今年开江后,嫩江的一条小支流喇嘛河就不见了鱼的踪影。

  专家点评:鉴于嫩江中游的城镇多为农业县,工业不太发达,所以工业污水的污染并不严重。嫩江中游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城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污染。这在嫩江县和讷河市所见比较明显。生活污水应该经过处理和净化再排入江河中,这样既会减少对江河水质的污染,又可减轻江河自身净化的压力。

  嫩江源头的水可以直接饮用,上游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质迅速恶化,到了中游再加上生活污水的污染,水质已经达不到国家的饮用标准。

  建议:当记者10日晚抵达嫩江县时,当地的环保人士曾经说,生活污水是污染嫩江上游的主要因素。松辽委请来的法国专家认为,就一个嫩江县的生活污水处理而言,建设一个污水处理厂就需要投入7000万元才能保证长时期内避免生活污水污染水质的问题。但这笔钱对于一个中等的市级财政来说都是天文数字,何况一个年财政收入仅有亿元左右的县级财政。

  马永胜教授利用他曾经参观考察过的北京、沈阳等地的生态净化污水系统,建议当地政府考虑建设景观湿地,利用湿地的生态系统自然净化污水,投入既少,又较少维护,可以节省大量资金。

  扎龙湿地年年喊渴

  现状:扎龙又着火了,大火又毁掉了大面积的芦苇。湿地生态再次遭遇了一次劫难。而目前的扎龙湿地内人鹤争食、人鸟争地的现象非常普遍:进入扎龙,随处可见下网捕鱼的农民,随处可见毁掉苇根后开垦的农田,随处可见放牧过后留下的牛羊粪便……

  虽然记者在扎龙看到过火地的芦苇和小草已经泛绿,但是扎龙渴水的现状却需要正视。维持扎龙湿地生态平衡需要4亿立方米的水,但现在只有1亿立方米,湿地存水极度贫乏,盐碱化、荒漠化、湿地荒火严重威胁着保护区。不断发生的湿地火灾使苇根严重受损,由于食物减少,丹顶鹤面临迁移或无家可归的困境。

  专家点评:因为缺水,扎龙湿地的生态已经遭到极大破坏。301国道横穿扎龙保护区中央,机动车辆产生的噪声、尾气极大地影响了丹顶鹤的栖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也把扎龙湿地当作了承泻区,湿地淤积严重,水质污染加剧;无限制地捕捞、采苇,使湿地的生物资源被过度利用,鸟类食物减少,栖息屏障遭到破坏。

  建议:虽然经过政府协调,引嫩工程多次给扎龙补水,但是补1亿立方米嫩江水的经费高达数百万元,这笔钱对于扎龙湿地保护管理局来说仍是一笔巨资。同时,扎龙保护区地跨四县一市,内有近3万人口,其中核心区有10个自然屯近4000人。这些人口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吃湿地”:灭绝式的捕捞鱼类,过度的收割芦苇等。

  成立保护联盟也好,建立流域管理机构也好,主要是把扎龙保护区的管理统一到一个部门,行使能够协调各县市行政机构、平衡各方利益的权利,取得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和管理权,把保护湿地的工作统一起来。

  下游缺水扰乱发展梦

  现状:“一进泰来府,先吃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给你补。”从齐齐哈尔出发时就听到了这句民谚。记者团走进地处嫩江沙地中心地带的泰来县时正赶上六级大风,首先感觉有些恐怖。

  可当车辆一路经过大兴、江桥、泰来的时候,所见的覆盖在耕地上厚厚的大眼沙并没有满天飞,随处可见的树林成网格状把六大沙带牢牢固定住了。正是东北防护林的作用,首先保住了泰来县城,也保证了东部的大庆地区和哈尔滨地区少受风沙的侵蚀。看着整洁干净的泰来县城,记者的心中不由得放松了,那句民谚该改了。

  但是当记者看到泰来县惟一的一座中型水库已经干涸了好几年,其他的4个小型水库也早已干涸,心中不免又有些担忧:泰来的发展受到了缺水的困扰。

  专家点评:一进泰来,随行的马永胜教授就下车到路边的耕地和林地中仔细观察了一番。这里的耕地上虽然覆盖了厚厚的沙子,但是周边网格状的东北防护林让这些沙子固定在土地上,防护林中多年的落叶已经在林地中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腐殖质。多年来防风固沙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果能够在这样坚持下去,对于防风固沙,甚至是对生态系统的恢复,都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

  建议:继续做好防风固沙、恢复生态的工作就缺不了水。水资源在泰来显得尤为重要。没有水,就谈不上种树,也谈不上种田,一切都因为缺水而受到了困扰。不能再守着滚滚南下的嫩江而大喊缺水,引嫩江水入水库,引嫩江水入灌区。有了水就会有持续发展的根本,将嫩江水引入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保护松花江源头生态应善用嫩江资源
莫莫格自然保护区
保护松花江源头生态应善用嫩江资源
北源源头南瓮河
保护松花江源头生态应善用嫩江资源
草原湿地
保护松花江源头生态应善用嫩江资源
查干湖上的水鸟

  本报记者 荆天旭 摄

  (生活报)

  相关专题:松花江全流域踏访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