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连战八天之行 背后十年努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09:48 南方都市报 | ||||||||
连战八天之行 背后十年努力 有关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回顾国共再次握手之前两岸的交流历程 历史背景
国民党参访团大陆之行的背后,是10余年间两岸工商业界、学术界及党政人士之间不断增进交流、增强互动基础上水到渠成的结果。记者为此走访了两岸之间的一些人士,为两岸十余年来的交流历程做一个追溯。 “经国先生的愿望实现了” “如果他能亲眼看到今天发生的历史性的一幕,(经国)先生该多高兴啊。”昨日18时,刚刚随国民党主席连战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过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接见的崇正国际联盟集团公司总裁张扬在北京饭店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张先生在这次连战率领的庞大国民党大陆参访团里,是一位身份特殊的人士,他身兼澳门、北京、吉林三地的台湾商贸总会的会长,而更特殊的是他曾经从1975年至1985年间,为蒋经国先生做了10年的“带刀侍卫”。 张扬于1985年去掉“总统”侍卫一职,转投工商界,是年,受时任统战部部长的丁关根的邀请访问大陆。“如果还是侍卫的身份,肯定不能到大陆访问。”张扬说,“蒋先生晚年时多次提起大陆,非常想到大陆来看看,特别是在他去世前的几年间,如果蒋先生在当时能够实现愿望,两岸和解的脚步会走得更快一些。” 1982年7月,蒋经国写了一篇悼念父亲蒋介石的文章,他写道:“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他在文中充满深情地说,“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情真意切,蒋经国对大陆的想往,对故土的怀念之情跃然纸上。 大陆方面很快就蒋经国的文章作出了反应。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给蒋经国发出了公开信,刊发在7月25日《人民日报》上,信中有一段话,更触发了蒋经国深切思念。“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善自珍摄。三年以来,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惟弟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余期期以为不可。世交深情,于公于私,理当进言,敬希诠察。” 1982年8月17日,宋美龄代蒋经国回了廖承志一封信。“5年后,蒋经国先生宣布开放老兵赴大陆探亲,解除戒严。这些工作都是他想与大陆沟通的铺垫。”张扬说。 其实,早在1986年10月,蒋经国已经派遣密使香港商人沈诚三次北上,沈诚是黄埔第17期毕业生。他奉蒋经国之命,以香港商人的名义,进出祖国大陆,暗中传递海峡两岸的信息。在沈诚的活动中,他得到了大陆最高层领导的接见,并向蒋经国带回过一封当时的国家主席杨尚昆的信件。透过这封信,蒋经国感到与大陆可以一谈。 1987年下半年,蒋经国下令在国民党中央设立大陆工作指导小组。然而,历史给晚年思乡心切的蒋经国留下了一个旷世之憾,1988年1月8日,蒋经国突然咯血逝世,他秘密实施的与大陆的沟通计划也无法进行了,到大陆去的愿望永远成为了无法实现的梦想。 台商,两岸交流的“使者” 有过一次大陆的访问之后,张扬于1988年正式以台商身份向大陆投资,从此开始了长达17年的大陆商旅生涯。“虽然身在商海,但两岸的事情还是割舍不下。”张扬回顾起2003年12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胡锦涛在接见全国各地台商协会会长时,对他和诸多台胞说过的一段话:“台商是两岸沟通的桥梁,是功臣,是纽带。” 张扬在经营生意的同时,对台岛内的时局仍然是非常关心。“去年台湾‘3·20公投’时,我与陈水扁展开了一场空中论战,进行了8天,我收集到的民进党骂我的报纸的剪报就有几公斤。”陈水扁骂张扬“通共卖台”,出卖了台湾人的利益,“他怎么骂都行,只要是为了两岸的民族大义,为了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我不怕他骂。” 2004年10月5日,曾有台湾媒体报道说,台北方面近日有关两岸政策善意举动,主要是通过正崴精密董事长郭台强,穿梭于两岸之间充当传话人。后来,郭出面向媒体辟谣,否认了传闻。郭坦承,在大陆期间,曾会见了一位全国工商联的副会长和一位台办的副主任,但期间的活动纯属工商业活动。 2003年和2005年的两次台商包机直航,却是经过了许多位台商的上下奔走,游说两岸高层促成的直接结果。架构在没有实现“三通”前提下的直航为打破两岸关系的坚冰埋下了伏笔。 尽管有些台商身负两岸信使之责,有时会受到台岛内政治团体的攻击,但亦有人愿意公开承担重任。2004年12月23日,台湾长荣集团总裁张荣发宣布在一周之后退休,而他退下来后愿意担任两岸信使的工作,希望两岸坐下来协商三通等问题,这样才会有希望。 谈及在沟通两岸关系多年间的辛酸,张扬慨叹:“一言难尽。”这位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亲自参与了多次国民党派员来访前的准备工作,每次他都会撂下生意投身其中。“萧万长、吴伯雄、江丙坤等人来,都是我们在背后做了大量工作的结果。”张扬说。 谈到两岸统一大业,张扬表示,大陆关键是要争取台湾民心。他为此亦提了四条建议?一是平等相待,敞开胸怀欢迎台民;二是引能纳贤,大陆的公务员系统可以吸纳部分台湾专才;三是涉台部门逐步考虑运用台湾人,可充分听取台商心声;四是将台胞证换作‘台湾居民身份证’,令台商增添更多的认同感。 学者,传递两岸交流理念 记者试图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在蒋经国身后,国共两党,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学者互动,在两岸关系中承担的角色描绘出一个轮廓。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教授在4月2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两岸学者在交流过程中,对和解两岸关系确实承担了一些作用。” “关中先生来访,是一次普通的学术交流,当然,也是为连战先生来访所做的铺垫之一。”张扬对今年4月15日,台湾“国发院院长”关中在上海,以美国研究学会理事长的身份与大陆政治研究学者进行了一次学术交流,“他是我们国民党的智库。”在学术交流期间,关中针对连战即将迈出的大陆之行的步伐,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接受了媒体的访问。行前,因被怀疑是连战大陆行的探路团,台湾“陆委会”取消了5万台币的经费补助。 南怀瑾曾一直被认为是台湾方面与大陆进行沟通的学者之一。南在香港的弟子魏承思,取得南怀瑾本人的珍贵资料和照片,并在南的同意下,交给媒体发表。这些资料表明,在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两岸的代表通过南怀瑾的安排,在香港有过多次秘密会晤。当时的台湾方面的信使都是南怀瑾的学生。 多少年来,两岸诸多有历史责任感的学者、专家,都在惮精竭虑地为两岸僵局解套,以自己的分析、研究、建言、评论,辗转成为两岸高层的传声筒。 党政人士,搭建对话通道 4月26日,国民党参访团甫抵南京机场,连战讲话慨言“来得不易。”在场的一位国民党高官当场流下了泪水。这位动情的官员就是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荣恭兄为这次连战主席的大陆之行可谓是费尽了心血,其中的滋味,恐怕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张扬和张荣恭有过很深的交往,在台湾大选期间,张荣恭多次奔赴大陆争取几十万台商的选票,而张扬正是国民党台商助选团的主要成员。记者在与张扬交流时,张荣恭还正在连战身边忙前顾后。 张荣恭与大陆的交往可以追溯到1995年,在这年的正月初六,“江八点”发表之后的第六天,他便来到了北京,这次,他的身份是“中央社”大陆新闻部主任。返回台湾之后,根据张荣恭的大陆沟通意见,台湾方面给出了“李六条”。 1998年10月,张荣恭陪同辜振甫来到上海,两个月之前,他刚从大陆离开,以国民党大陆政策主委的身份会见汪道涵和台办人员,为辜振甫上海之行做铺垫。 在张荣恭之前,国共之间,大陆与台湾之间就进行了长期的高层派遣身居高位的官员互动。台湾《中国时报》记者王铭义在2005年初撰写的《对话与对抗?台湾与中国的政治较量》一书中透露,当年李登辉办公室的苏志诚与大陆一方的官员,是两岸联系的“核心枢纽”,但实际执行秘密沟通任务者,则是由两岸最高当局指定的“密使”小组负责。这种沟通直到李登辉“两国论”的出台。1999年8月,张荣恭曾奉命秘密到港造访中联办,探寻大陆对“两国论”的底限。 十多年间,张荣恭来往于两岸多少次,已经难以统计,就连2004年“3·20公投”之前,民进党指责张为两岸密使,两个月内共进出大陆5次,而张荣恭自己则说民进党算错了,至少有10次之多。张在大陆说服台商在“3·20”期间让工人放假,等直航以后,可以把几天的损失补回来。 多年的奔走终于有了实质性的结果,2000年10月,吴伯雄来大陆祭奠中山陵,敬献的花圈上署名“连战”,这在当时已是创举。而今天,国民党大型的参访团来访大陆四城市,作为穿针引线之人,张荣恭流泪当在情理之中。 本报记者 喻尘 相关专题: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