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卫生厅干部进驻艾滋村帮扶曾遭谩骂围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5日00:59 新京报 | ||||||||||
2004年2月19日,陈瑞军到达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听取村民反映情况。本报记者李冬摄
4月26日,本报记者回访返回的首批河南帮扶队文楼村驻村帮扶工作组组长陈瑞军,探访其在艾滋村生活的苦与乐。 第一次进村,村民夹道欢迎 我对村民们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不是钦差大臣,我是来文楼当村民的!” 新京报:在被抽调驻村前,与艾滋病人打过交道吗? 陈瑞军(以下简称陈):从没有。但我是搞卫生工作的,对艾滋病知识还是有所了解的,对艾滋病不觉得可怕。 新京报:家人支持你吗? 陈:我爱人也是卫生系统的,对艾滋病也有所了解,她还是比较支持我的,但我并没有告诉孩子们。儿子和女儿后来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了我在艾滋病村工作,很吃惊,但孩子还是比较支持我的。 新京报:还记得第一次进村的情形吗? 陈:当然!2004年2月18日,我背着行李第一次进村,文楼村村民夹道欢迎。在现场,我对村民们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不是钦差大臣,我是来文楼当村民的!” 新京报:在村里你们住在哪? 陈:就住在村委会办公室,当时一个屋住着五个人。 新京报:平时吃饭怎么解决? 陈:我们五个人轮流做饭,但几乎顿顿都是面条。印象中进文楼村的第一顿饭最丰盛,吃的是米饭,我们炒了两个菜以表庆祝:一个菜是醋熘白菜,另一个是清煮白菜。 曾遭受到5次围攻和谩骂 几百号人把工作组人员围堵在办公室破口大骂,但这是原则问题,我们不能妥协。 新京报:听说你在驻村工作期间,曾遭受到5次围攻和谩骂? 陈:是的。在文楼村的日子,我天天记工作日记,后来有记者翻看我的日记,就把这些事报道了出去。 新京报:很多时候,都是工作队让步? 陈:是这样。第一个启动的工程是搬迁村卫生所。出于交通便利的考虑,工作组想把卫生所搬到文楼正南面的公路旁边,这样其他5个自然村的病人就医将要方便得多。但想不到第二天大早开门,发现门口聚集了上百名文楼村民。 新京报:当时妥协是因为你们害怕了吗? 陈:不是,主要是不想激化双方的矛盾,因为工作组刚刚开展工作,我们应该先取得村民的信任。 新京报:但工作组在艾滋病防治资金的把关上就很强硬。 陈:文楼村原先发放了730张艾滋病医疗证,但后来工作组发现,有很多健康人冒充艾滋病毒患者领取医疗证,还有的将免费领取的药物转手卖给外村人,而有的患者多领药并不吃,甚至喂猪、喂羊,看着很让人心痛。 新京报:发现问题后,工作组怎么处理的? 陈:工作组很快组织文楼村村民进行体检,最后查出了410名艾滋病毒感染者,这个数字就比原先的730人减少了将近一半。没有领到医疗证的人非常不满,几百号人把工作组人员围堵在办公室破口大骂,但这是原则问题,我们不能妥协。在现场,我当即宣布新的治疗制度:今后吊针必须在卫生院打,不得把药液领回家;药品一次只准领取两天的剂量。 新京报:文楼的这个治疗办法后来被河南很多重点村所效仿。 陈:是的。我们可以算笔账,以前文楼村每天用于艾滋病毒感染者机会性治疗的医药费在6000元左右,新制度施行后,这些医疗费降到了3000元。一年下来,文楼村就能省下医药费将近100万。 相关专题:中国积极防治艾滋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