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卫生厅干部进驻艾滋村进行帮扶遭谩骂围攻(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5日00:59 新京报 | ||||||||
新京报:现在呢? 陈:你现在再去文楼村,村民的精神面貌真的是改善了很多,你能从这些感染者身上看到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这种东西甚至能感化你。 新京报:工作组做了哪些努力? 陈:首先请来了文艺老师,策划组建文楼村秧歌队。想不到报名的时候,特别的火,超出了报名人数。后来工作组又组建了锣鼓队,队员也都是清一色的艾滋病患者。 新京报:如今这些活动开展的如何? 陈:现在在村里,这两个文娱队整天敲敲打打,蹦蹦跳跳很是热闹,外界难以想像身患艾滋绝症的人怎么会这么快乐。其实,艾滋病人和我们健康人一样,也需要娱乐文化,也需要美的东西。 吊了一天药水,就返回文楼村 我离开文楼村才一天,村里就传出风声说老陈跑了,工作队撤了。 新京报:你今年56岁了,在76名驻村干部中年龄最大,你为什么选择工作难度最大、社会关注度最高的文楼村? 陈:其实最初省里并没有把我分派在文楼村,而是在新蔡县的董富村,后来派在文楼的驻村干部给我打电话,说文楼村是省里工作和监控的重点,压力太大,而我对农村工作有经验,希望能与我调换一下。我当时也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新京报:你不怕压力吗? 陈:怕啊!但以前我搞过农村工作,所以心里有底。但进村没几天,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老毛病就犯了,后来去驻马店医院一检查,医生说需要住院治疗。但我在医院吊了一天药水就返回了文楼村。 新京报:文楼村村民说,你驻村期间从没有回过家? 陈:是的。按照规定,节假日驻村干部是可以回家休息的,但我从没有回过一次家。中间省里组织所有驻村干部检查身体,我离开文楼村才一天,村里就传出风声说老陈跑了,工作队撤了。当时因为修路问题起了争议,一百多人把文楼村委会包围了,村干部给我打电话,当夜我就坐车赶到了村里。 打造一个不走的工作队是最终目的 村里的工作最终还是要靠村里自己去处理和解决。 新京报:帮扶队进村前,河南省就提出了任务要求,除了“五个一”工程,还要求帮助村民生产自救,即建立造血工程。但我了解的情况是,一年时间过去了,河南38个重点村中,至今几乎没有一个村能有效发展经济,造血工程几乎还是一句空话。 陈:在农村引导村民发财致富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工作,何况这38个村还是艾滋病高发村,启动造血工程难度可想而知。 新京报:你认为带领艾滋病高发村村民致富应该走怎样的道路? 陈:首先,通过发展致富工业可能性很小。现在是市场经济,艾滋病村这块牌子毕竟会影响商品的销售。 新京报:以你在文楼的工作经验,你认为有哪些切实可行的办法能带领村民致富? 陈: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组织每家每户健康人外出打工也是一个不错的致富办法。 新京报:现在还有个问题,你们是首批帮扶队员,现在第二批帮扶队已替换你们进村了,这种帮扶活动是否会一直持续下去? 陈:不会,帮扶只能起到引导扶持的作用,是暂时现象。根据河南省委的计划安排,驻村帮扶工作开展3年就会结束。 新京报:我注意到,河南省委在给第二批帮扶队提出的工作要求中,其中一条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陈:基层组织建设非常重要!驻村帮扶队毕竟只能起到帮扶作用,村里的工作最终还是要靠村里自己去处理和解决,打造一个不走的工作队是最终目的。 我希望能再去文楼村当村民 村民后来叫“老陈”我很开心,说明他们已把我当成了自己人。 新京报:作为首批驻村工作队,一年的工作结束了,有没有听过村民对你们工作的评价? 陈:去年进村一段时间后,一些村民私下里就给工作组打起了分,他们说,我们问题和成绩同样存在,比例是三七开。后来离开的时候,有媒体告诉我,村民这时给我们打的分中成绩已占到了九成。说实话,这个分太高了,我知道其实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太多的工作还需要开展。 新京报:你们走的时候,村民是什么态度? 陈:去年8月,省里安排了新的工作任务,要我返回郑州。离开文楼的时候,村民们拦着不让我走,最后县里的领导就给村民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老陈只是回去休息几天,很快就会回来。”村民这才放我走。 新京报:你刚进村的时候,村民都习惯称呼你“陈处长”、“领导”,现在村民说起你都会称你为“老陈”? 陈:是这样。村民后来叫“老陈”我很开心,说明他们已把我当成了自己人,也实现了我进村时所说的“我是来当文楼村村民”的初衷。 新京报:有网站对“省直干部进驻艾滋病高发村”进行过一次调查,60%的人认为,此举并不能解决艾滋村根本问题,19.5%的人则认为,专业医疗人员进驻比较合适。你怎么看这两种评价? 陈:我们进驻艾滋村,做的实实在在的好事,怎么能算作秀?在干部驻村不久,专业医疗人员也开始了驻村工作,这个问题河南省政府已经考虑到了,但这两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 新京报:如今你已经离开了文楼村,还与文楼村有联系吗? 陈:虽然已经离开了文楼村,但现在还是与文楼村保持电话联系。在最近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学习总结中,我写下了这句话———我希望能再次去文楼村工作,当一名文楼村村民。本报记者高明北京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