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背景 金门沦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17:53 海峡网-厦门日报
背景金门沦陷

厦门抗敌后援会老照片 洪卜仁 提供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抗战爆发,金门与厦门同为日军进犯的主要目标。1937年10月24日,金门守同安渡头的壮丁队英勇地击退了日军派企图强行登陆的小汽艇,但25日日军又开始新一轮的进犯,11艘日本军舰陆续停泊在金门附近海面,26日凌晨3时许,8艘日舰开始移近后埔、古宁头等地海面,先用探照灯向岸上照射,得知我军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继而发炮轰击。当时天蒙蒙亮,又有日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俯冲扫射滨海地带。在敌机和敌舰炮火的掩护下,日本海军陆战队分乘20多艘小艇,7时许分别从后埔、古宁头等地强行登陆,进犯县城。守卫在滩头
上的100多名保安队员、壮丁队员英勇地迎战进犯的日军。他们坚持战斗近一小时,终因敌众我寡和装备陈旧,全部壮烈牺牲。是日,金门沦陷,县政府迁往大嶝岛。(丹) (文/陈瑶 凤英 志明 再勇 图/郑宪)

  追溯 厦门台胞与抗日战争

  厦门与台湾相邻。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后,由于地缘和血缘的原因,台胞前来厦门谋生的,络绎不绝。至抗战前,估计约有2.3万多人,是全国居住台胞最多的地方。

  抗战爆发,驻厦门日本总领事馆威迫台胞回台,许多不愿回台的台胞逃往香港,而留厦投亲靠友的则纷纷向政府办理申请恢复中国国籍的手续。许多台胞受到全国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主动地要求参加到祖国的抗战行列中来。

  1937年8月29日,40多位留厦的青年台胞在大中路回生医院二楼聚会,发起组织“台湾同胞抗日复土总同盟”,选举宋重光、游新民、叶永隆等15人为筹备委员;起草组织大纲、工作大纲、宣言和通电,并通过协助缉捕汉奸,发动抗战献金等提案。

  9月4日,留厦台胞的抗日复土总同盟成立了。总同盟揭示“以团结全体台湾同胞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恢复台湾故土”为宗旨,提出“全国抗战也就是我们台胞发挥热血”、“与祖国台胞站在同一战线,用火与血和日本帝国主义作殊死战斗”的口号。在他们的影响下,居住晋江县石狮镇的台胞周燕福等9人也筹备组织“石狮台胞抗日复土同盟会”,与厦门有关团体联成一气,作抗战复土运动。

  8月29日厦门市各界抗敌后援会在中山公园召开民众大会。台胞推举王任本为代表,出席大会并发表演讲,翌日,《江声报》以《台湾代表请愿抗日》为题,刊载发言的全文。

  抗战初期,厦门等地还有几百位台胞,参加了“台湾义勇队”组织。

  “台湾义勇队”是由留在福建、浙江各地的台湾同胞组建的抗日团体,由李友邦任队长。1943年,义勇队先后出版了《台湾先锋》月刊和《台湾青年》旬刊,宣传抗日复土,争取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怀抱。

  根据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义勇队于1942年在龙岩设立指挥部,组织台胞到闽南沿海日本占领区从事武装抗日斗争,仅1943年夏、秋之间,就曾三次潜入厦门,袭击兴亚院等日本军政机关和在大街上与中山公园等处散发传单,他们的行动,极大地鼓舞厦门人民的抗日斗志。(洪卜仁)

  三勇士肉体抱炸弹

  在厦门抗日战争档案资料里有一则类似传奇记叙:1937年10月间,金门沦陷,厦门成为日军重点攻击目标。幸而厦门岛上军民同仇敌忾,尤其在白石炮台,将士们炮法精准,敌舰屡屡受挫,日军一时不能得手。一次,三艘日舰气势汹汹企图侵入厦门,遭我方炮击后,主舰伤势惨重,狼狈逃跑,并在回航途中沉没。自此,日军怯于厦门炮台之威力,不敢开进港口,只在港外用曲射炮来攻击我方炮台。一天早晨,敌舰又用曲射炮射击,当时的炮弹速率不疾,所经过的弧线射程可以让人看见。眼见一颗炮弹已经飞向炮台的要害地带,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候,有三个守炮台的兵士,竟合力迎向坠下的炮弹,炮弹落地被人体裹住滚动,没有爆炸,炮台因此而避免了被炸毁的命运,其他将士的生命也得以保全,但三位勇士却因此牺牲了。 (张凤英)

  兄弟仨牛犊不畏虎

    “痛打鬼子”

  1938年5月,厦门沦陷,入侵厦门的日军把中国民众当亡国奴看待。那时我们兄弟才十来岁,经常到一个体育场游玩。有一次,我兄弟三人遇到一个小日军,说真的,那个小日军可能也才十几岁,但是受到军国主义的教育,相当凶暴,对我们兄弟三个又是打又是骂,当时我们也是“牛犊不畏虎”,气愤异常,兄弟三人合力冲向小鬼子,把他痛打一顿后随即迅速回家。还好当时路上行人稀少,我们的行踪没有被发现,估计想报复的鬼子没法找到我们了。

  “不低头”

  日寇占领厦门期间,厦门几条主要通道都有日军岗哨,行人路过岗哨必须弯腰低头行礼,否则会被日寇痛打。那时我与弟妹每天要去山上拾树枝草叶当柴烧,沿路要经过几个日军岗哨,为了不向日寇低头行礼,就避开日军岗哨走弯路从山后的小道回家。尽管这样要走许多不好走的山路,但对侵略者誓不低头,我们每回都这样走。 (杨汉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