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记者质问日本右翼教科书编撰会(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3日10:55 国际先驱导报 | ||||||||
5月7日,来自日本各地的300多个团体的近6000名成员在东京都举行了大规模和平反战集会,与会者强烈谴责编撰会歪曲历史的教科书,并表示反对日本国会准备修改教育基本法,向学生宣扬国粹主义的行为。 蓝建中/摄 国际先驱导报驻东京记者蓝建中报道 5月10日下午4时,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会长八木秀次和副会长藤冈信胜在日本外国记者俱乐部举行记者招待会,主要内容是介绍4月上旬通过的教科书中,近现代史部分涉及到中国和韩国的内容。然而,这样一场招待会,驻东京的中国和韩国记者都没有收到邀请函。尽管如此,本报记者还是前往现场“见识”了一下究竟,并与藤冈信胜展开了正面交锋。
记者会“躲”记者 不知是因编撰会只想向西方记者进行宣传,还是惧怕中国和韩国记者提出使自己尴尬的问题,虽然本报记者所属的新华社驻东京分社,也是外国记者俱乐部的团体会员,但是并未受到邀请,记者是通过私人渠道得知消息的。本报记者到现场后发现,自己是唯一到场的中国记者,而到场的韩国记者也说根本没有收到邀请。 一进门,编撰会人士就散发复印的编撰会教科书,这些复印件装帧都非常精美,显然是“财大气粗”。复印件内容是教科书的英文版本,可见这是给西方人准备的。 会场布置也与通常情况不太一样。会场排了好多列桌子,记者面向而坐,而主席台与记者席并列,也就是说,记者只能侧面对着主席团,想看主席团成员必须要扭过头去,而发言则要走到主席团旁的麦克风旁。 右翼分子满口胡言 招待会一开场,八木秀次就介绍由于海外媒体邀请,为了提高透明度才决定举行记者招待会。八木秀次声称,“战后60年的历史教育把日本说得一团漆黑,为了实事求是地教育儿童,才决定成立这个组织。而且日本的特殊情况在于,教育界的马克思主义影响很强大,教科书贯穿着阶级斗争思想,统治者都是恶的,人民都是善的,为了以自由主义史观审视历史,为了介绍在世界史中日本的实际状态,才成立了这个组织,自成立以来,得到了各界的支持。” 副会长藤冈信胜称,编撰会的教科书是涵盖各个历史时期的,并非只介绍近现代的战争。日本自古以来就处于欧亚大陆之外,由于地理条件,建立了独特的文化。藤冈吹嘘江户时代日本是多么美好,连西方人都想到日本定居等等。他声称教科书没有美化战争,因为教科书介绍了战争的悲惨,如果是美化战争,就不会有这样的内容了。 从编撰会人士的发言来看,他们贯穿的是反共思想和国粹主义思想,而且极为顽固,根本不愿承认侵略历史,不愿承认日本人干过坏事。而他们的发言得到了台下的右翼分子的应和。 中外记者纷纷批评编撰会 随后的答记者问中,大韩民国青年会的金武贵首先上台提问,指责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以及藤冈信胜将每周星期三在日本大使馆前抗议的从军慰安妇称为“北朝鲜特工”。藤冈引用了一些所谓的“数据”,宣称说:“南京当时人口不仅没有减少,还有增加,日本只是杀死了一些战斗部队,是战斗行为,不是屠杀,另外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从军慰安妇是强制性的。” 藤冈又介绍二战时日本政府符合明治宪法,不是希特勒那样的一党独裁,是有正统性的政权等等。 一位西方记者就此发问:“如果你们的教科书那么好,为什么上一次只卖出了500多本?”言毕,会场爆发出一阵哄笑声。藤冈和八木显然有些尴尬,但八木还振振有辞地说这是由于“日本教育界被马克思主义分子控制了”。从西方记者的提问来看,很明显是批评编撰会的居多,不过他们对日本的加害史实还是知之甚少。 之后编撰会似乎就想匆匆结束,但是记者们表示不满,于是又延长了一点时间。 本报记者专门坐在靠近主席团的位置,于是抓住时机上台发言。记者举出更贴近自己的例子说:“我虽然只有30岁,但是听老人介绍,日本军队干了很多残忍的事情,如强征劳工,将我老家一个村子的男性从小孩到老人都杀光,为了修机场将村民都赶到偏僻的地方,现在孩子们上学还不方便。我在南京也遇到过大屠杀幸存者,据她介绍,周围邻居都被杀死了。但是编撰会的教科书只介绍自己所受的损失,却不介绍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利用这种教科书,怎么能够站在加害者的立场上反省历史,怎么能够避免重蹈历史覆辙呢?” 藤冈的回答含糊其词、强词夺理,他说,无法确认记者所说的事实,但是教科书正文里介绍了给亚洲邻国带来的损失,并没有隐瞒历史等等。 会后交锋继续 招待会结束以后,八木在走廊里碰到记者,冷冷地瞟了记者一眼,似乎怨恨记者提了让他们难堪的问题。 也有一个日本右翼人士来找记者,送给记者一本完全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书,他声称“日本是受害者,通州屠杀日本人才是大屠杀,义和团杀外国人才是种族灭绝,日本在中国驻军是根据条约合法的”等等。还说中国现在的年轻人受反日教育影响等等。而且总之,记者所说的一切他都不承认,认为是虚构的,大有针扎不进,水泼不透的劲头。 但同时,很多西方记者和日韩记者来和本报记者交换名片,他们纷纷对本报记者的提问表示赞同。身为招待会主持人的意大利记者也来找我,动员我能够以个人名义加入外国记者俱乐部。中国记者有理有据的说法赢得了外国记者的认同。 一位日本记者则过来对记者表示歉意:“日本有这些个人(指右翼分子),真是不好意思!”一位日本企业的经理也跑过来和记者套近乎,希望以后保持交往。应该说,右翼的观点在日本并没有太多市场,捧他们场的人并不多。 相关专题:日本教科书美化侵略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