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05金融发展专题发布会召开(实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3日12:27 中国网 | ||||||||
[中国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开发银行主办,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办的2005年度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5》发布会9时开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将出席本次发布会,并发表演讲。(2005-05-13 08:49:04) [中国网]:为了集中、系统、全面、连续地反映中国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的最新进展,展示中国金融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对已发生的主要金融事件进行评论,中国社科院金融
[中国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和国家开发银行合作编写的2005年《中国金融发展报告》业已出版。本报告对2004年中国的金融运行、货币政策、金融改革、国际金融走势和相关金融事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2005年的货币政策、金融改革、金融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动态进行了深入探讨。(2005-05-13 08:54:38) [中国网]:为展示报告的成果,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上午9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5》发布会。会议将邀请中国货币当局主要领导作专题报告,并就2005年中国金融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和相关的政策问题展开讨论。(2005-05-13 08:55:00) [中国网]:今天上午的发布会分两个部分:9:00-10:10为主题演讲,由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主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陈佳贵等将发表演讲。 10:30-12:00专家发言,由国家开发银行业务发展局副局长干海燕主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介绍《报告》背景,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阐述《报告》主要观点。(2005-05-13 08:56:35) [主持人李扬]: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由中国社科院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举办的《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5》发布会现在开始。今天我们会议分两段来进行,第一段是有关领导致辞,我们今天非常容幸请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博士莅临这个会议,并讲话。还有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陈佳贵和国家开发银行总会计师刘大为也将讲话。第二阶段,由发展报告主要的撰写人来介绍报告里的一些架构以及对主要问题的看法。 下面我们欢迎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陈佳贵先生致辞。(2005-05-13 09:03:27) [陈佳贵]: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前来参加这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感谢周小川行长在百忙当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个会议,而且还要作演讲,我们表示衷心感谢。另外也向对《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5》的编写和出版提出很多帮助的国家开发银行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5》是由我们院的金融研究所来组织编写,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我们社会科学院组织了一个皮书系列,这个系列已经出版了很多系列了,已经有20多本了,在社会上有了比较好的影响,涉及面比较广,对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国际一些问题都有反映。(2005-05-13 09:07:23) [陈佳贵]:这个金融报告是新出版的。出版金融发展报告是为了系统、全面反映中国金融发展以及改革的最新进展,展示金融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对已经发生的一些主要金融事件进行评论。 我们院的金融研究所与有关方面从去年开始就着手编写出版这个报告,今天发布的是2005年版,实际上是2004年的第四期,是第二本,去年已经出来了一本了。这个《报告》对过去金融形势的运行以及货币政策、金融改革以及金融事件进行了系统分析,我相信对金融监管当局以及各类金融机构、教学和研究机构和关注金融改革发展的各类人士都能提供有益的帮助。(2005-05-13 09:09:29) [陈佳贵]:大家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枢纽,将在关键时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从政府的文件当中以及金融宏观调控的事件当中,甚至广大企业和居民的日常生活当中,大家都看得越来越清楚了。 然而,认识到金融重要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随着市场改革步伐的深入和形势的发展,我国金融体制的弊端也不断暴露,金融服务落后的问题也日益显现,金融界竞争较热烈的问题也凸现出来,同时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也在增加。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通过加快改革从而来改善和提高。毫无疑问,为了促进金融领域的改革,我们需要加强研究,而且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来加强研究。我认为金融所主编的《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5》的意义就在这里,它向我们各界、向我们社会提出一个系统的建设性的意见。(2005-05-13 09:12:12) [陈佳贵]:各位来宾,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最高的一个研究机构,有责任来对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作出认真、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编写《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5》就是金融所实践社会的表现之一。在这个基础上,金融所会继续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继续加强中国金融发展报告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为金融理论的普及工作,为推动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发挥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2005-05-13 09:13:55) [李扬]:下面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博士为我们做精彩演讲。(2005-05-13 09:14:39) [周小川]:谢谢大家,也谢谢陈院长。首先我对于能够出版《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5》或称金融蓝皮书表示很高兴。我翻了一下,觉得内容很丰富,如果连续这样做下去的话,对中国的经济将会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 2005年的金融蓝皮书,刚才陈院长已经谈到它包括了2004年的事情。2004年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微观方面的金融体制改革。(2005-05-13 09:15:04) [周小川]:金融体制改革,大家注意到中行、建行的股份制改革,今年四月份又出台了对工商银行的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革。大家注意不太多的就是股份制银行其中有一部分已经变成了上市公司,另外一些正在努力进行改革,同时发展方向是按照企业制度进行股份改制,向上市公司这个方向去发展。与此同时,个别的城市商业银行,特别是强一点的,对吸引战略投资者,包括国外的战略投资者能够在这方面进行改革。最后一个层次是信用社,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特点就不一样了。农村信用社从2003年8月份开始试点,2004年又推广到全国29个省进行试点。所以,微观方面的金融改革是2004年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和经济形势、金融形势以及未来走向的很多问题都是有联系的。(2005-05-13 09:17:41) [周小川]:我想在这里讲一下,从现在这个阶段开始,大家都看到了中行、建行正在争取实现在国际市场上的发行上市,对于这个问题,也有着各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志比较重视发行上市这样一个步骤,同时也有的同志提到主要还是应该加强内部改革、加强内部控制,不要太着急搞发行上市。这件事都在进程之中,大家也都很关心,也有的同志会怀疑抓紧发行上市是不是为了进一步解决财务问题,也就是补充资本金的问题,或者建立管理层激励机制的问题,我想借这个机会讲一下,对于这个问题还应该进行更多的研究和讨论。(2005-05-13 09:18:45) [周小川]:对于国有银行改革来讲,有很多看法,认为国有银行改革涉及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涉及到我们过去形成的不良资产,这是从宏观角度来看的,也就是从金融稳定方面来看的。另外从微观角度来看,任何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都是需要有健康的、有活力的、有竞争力的,能够不断创新的,能够不断为社会经济提供良好金融服务的微观组织,没有这样的组织,下一步的发展会缺少活力,就不可能为整个社会提供良好的金融产品和良好的金融服务,这是从微观角度讲。(2005-05-13 09:19:32) [周小川]:我们国家的国有银行存在着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过去往往被看作是国家机关的一部分,论证银行业微观改革的时候,经常把它放在宏观改革的部分里头,比方说过去改革的文件,大家都提到金融部分实际上是几个不同部分,就像发展报告当中提到的,有一部分是宏观问题,有一部分是微观问题,是企业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是金融市场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是法制监管的问题,实际上是不同重点的。如果回忆90年代写的文件来看,把金融的各项改革和各项任务基本方在宏观调控里面来写,这个特点就是容易把它看成是政府的一部分来做,过去确实也是这样,像政府的一部分,内部的运作也非常的机关化。(2005-05-13 09:20:06) [周小川]:从银行改革的难点来讲,其中一个困难就是如何加大改革的力度,在内部就需要改革的动机,在外部就需要摆脱行政化的外部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它在很大程度也像其他国有企业。从国有企业来讲,上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就强调企业的自主权,90年代初搞了国有企业改革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决定或者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条例,那是在1992年出台的文件。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讲,长时间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而且进展的速度也比较缓慢。(2005-05-13 09:21:12) [周小川]:国有商业银行从人来讲,从所谓用人、用干部以及能否用合适的激励和奖励机制来讲,一直被外部看作是机关管理的一部分,有很多部门在约束它,不能够真正按照金融企业的规律来进展。从财务方面来看也存在很多问题,可以看到在90年代的时候,银行的财务有了不良贷款,可能不能够按照实际损失概率来进行科学的分类,出现了坏帐不能及时核销,有些税收实际上针对的没有获得利润的情况下已经上交了税收,这些问题都面临着改革,一个立足点就是如何看待这些银行,是把它看作为经济企业当中的一个成分,还是看作为机关事业,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财务方面的规定非常像机关事业的财务。(2005-05-13 09:25:29) [周小川]:当然,我们还可以说企业应该有开发产品、自主定价、自主销售、自己承担风险等方面的自主权。但商业银行在那个年代也不是这样看待的。比如我们举个例子,像NBS和IBS,已经申请了七年,现在在开始试点。作为工业企业,如果开发一个新产品要等待那么长时间,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这跟风险的承担也有关系。如果比较国有商业银行,从企业的角度还是向机关角度来讲的话,这方面的转变是比较慢的。 (2005-05-13 09:27:00) [周小川]:通过大型企业改革表明,在进行股份制改革,特别是转变为上市公司,其中有一部分用高标准实现海外上市,在这过程当中,所有改革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加速,但也并不意味着上市完成了,好象改革就走到了终点,认为是最后一步,我认为不是最后一步,甚至连一半都没有走到。这是一个里程碑,但实现这个里程碑当中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外部制约的改革和内部改革的动力都得到迅速的提升。(2005-05-13 09:28:08) [周小川]:说到改革内部动力,从银行内部来讲,也像很多企业一样,领导层内部也有不一样的人,有些人年纪也很大了,也不考虑新的发展需要,有的人会根据某种考虑,认为适应不了高度竞争、高度国际化金融市场错综复杂的局面,可能需要比较稍微平静一点的环境,甚至过去机关化的方式对自己是一个保护。但是,多数银行的中高层管理干部都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改革愿望。但这些愿望,假如外部环境有很多制约,很多东西就进展不下去。再有一个,现代企业制度、银行制度的建立需要内部的动力,而内部动力传导下去,有时候也会有很大的问题,因为会有各种各样的阻力,会有各种各样的借口,从而放慢改革的步伐。(2005-05-13 09:29:05) [周小川]:因此,在股份制改革方面,按照上市公司或者国际市场发行的披露标准、监管标准、会计标准和公司治理原则等等这些准则的要求向前行动的时候,我们看到外部问题的解决和内部改革的动力都得到了实质性的加强。举几个例子来讲,比如财务方面,在财务重组以后就开始设法吸引国际战略投资者,而国际战略投资者之所以认为这些机构是可以合作的,其中一个考虑就是你必须利用国际会计准则,而且要聘请国际会计师进行审计,原先过去财务上不符合的东西,原先认为问题不太大,但现在逐步凸现水面了。(2005-05-13 09:32:47) [周小川]:从组织、干部队伍等等这些方面来讲,也是有一个非常强的提升压力。如果中间有些做法不符合公司治理的原则,这时候就会有更多的声音,在发行上市的过程当中,你要请很多独立董事,他们可能都要发表意见。 从行政干预的角度来讲,我们都知道过去大量不良资产大部分来自于行政干预的,这一部分是所谓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干预,还有一部分是改革转轨时期,在转轨这个阶段,有半商业化、半政策性的内容进行行政干预。(2005-05-13 09:34:00) [周小川]:中国在1997年在亚洲金融风波的时候非常强调要停止行政干预,特别是中央政府不能搞,地方政府也不能搞,从而也改造了银行的组织结构。实际上这个转变也要花相当大的时间。在这个时间过程中,是逐渐减少的。逐渐减少跟人的意识有关系,认为这不是行政干预。但变为上市以后,按照这个情况公司治理就有很大的不同意见,以前认为不算为行政干预的东西,但现在都会浮出水面。公司治理在这个阶段指定更加专业的或者国际聘请的风险控制管理人员,就会对这些提出疑问,认为是否会侵害投资者的利益。(2005-05-13 09:34:41) [周小川]:另外,还有对退休职工的问题。过去来讲,这几家大银行职工数量很多,退休人员也很多。这些退休人员的所有开支都打入成本,如果没有一个被市场经济原则所接受的退休养老制度的话,一些开支的性质在财务上就会发生变化,会推动你要把这方面的改革做好,而不是简简单单从未来成本开支当中覆盖对已经退休的老职工的退休金和医疗的支出等等像这样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是多年要解决的问题。 我记得十几年以前有些商业银行就在研究内部的激励机制和退休制度问题。但是经过这么多年都得不到解决。也就是说,这个进程在公司股份制改革同时排出时间表。加快推行发行上市的过程当中等于一步一步增大的改革的压力,多年来未解决的外部约束问题、内部压力问题开始得到了规范和解决因此,这是重要的一步,可能有些做研究的同志或者没有做过商业银行实际管理工作的同志,可能都体会不到,觉得这事究竟能起多大作用。我个人的想法,从去年到今年的观察来讲,我认为这个过程是非常大的。(2005-05-13 09:36:37) [周小川]:我也想强调,我们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实现了吸引战略投资者,实现了符合国际原则的披露标准、会计标准、公司治理原则,这些都达到了,实际上上市并不是说改革就到达终点了,意味着前一半的路闯过了一关,后面还有很重的路。实际上改革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就像国有企业一样,这是一个微观的改革。像国有企业一样,80年代讲国企改革是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到现在仍旧在强调企业改革的路没有走完。(2005-05-13 09:39:09) [周小川]:国有企业也影射到商业银行,好的公司发行上市,受到市场的监督,受到更高标准的要求。同时因为投资者的利益,使它和行政更明确的切断,这是改革成功的模式和成功经验,不仅在整个企业改革方面进行推广,同时也在商业银行方面进行推广,可能也在其他方面推进的模式。这是我对十六届三中全会内容的一个理解,从这个角度我跟大家探讨一下国有银行改革下一步所出现的股份制吸引战略投资者,发行上市确实是改革实际性推动的一个重要步骤和重要的里程碑,我们要认真向前推动,把它做好,谢谢大家。(2005-05-13 09:41:11) [李扬]:我们还有一点时间,根据刚才的约定,各位可以向周行长提问。(2005-05-13 09:41:58) [基金公司代表]:我提一个周行长没有讲到的宏观政策协调性的问题,最近大家都在预期人民币升值和汇率机制的改革,现在有没有可能加息呢?我个人认为升值或者汇率机制的改革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因为面临更多的问题,比如减免税收的措施和加息的措施,是否会不必要升值呢?(2005-05-13 09:42:57) [周小川]:这个场合讨论具体的宏观政策也是不太好讨论的。我想市场的气氛主要还是外部传导过来的,我认为中国作为大国来讲,改革主要是处于内部的动力和压力,按照内部改革的逻辑、内部行程和需要来设计是我们改革所要出发的。不管税收也好,不管微利也好,不管汇率也好,是按照这样的进程考虑的。 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们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也会非常注意整个国民经济,特别是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我认为压力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是自己改革的逻辑、改革的出发点、改革的目标和改革的顺序,对这些问题制定我们改革的政策。如果想动用其他一些政策方面来缓解另一方面的政策,必须注意到那些政策的可行性怎么样?它也有政策定位,是否会产生别的影响。你刚才提到能否有替代的作用,我认为这往往比大家想象得更复杂,因为那些政策有它的功能和定位,有它的正作用,也有它的副作用。(2005-05-13 09:44:32) [泰康保险公司代表]:周行长,国有银行业是国企,国有企业上市也越来越多,国企最终上市情况怎么样会有一个最终的判断。我想国有银行作为国企上市之后,它的产权这块,作为金融企业比一般国企要更复杂,但产权改革现在涉及到国有商业银行的问题。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以后,产权改革是否会遇到国企上市当中一样的麻烦?(2005-05-13 09:47:09) [周小川]: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的时候,就提到产权要清晰。我们谈到股份制改革,有股份制里面有一些混合的所有制,其中包括外资的成分、国有的成分、公众投资者的成分,包括各种战略和财务投资者的成分,这些成分体现所谓产权清晰,能够从产权的角度在公司治理当中发挥充分作用来讲,最模糊一段是国有这块。假如将来实现上市以后,国际上战略投资者、国内上战略投资者,包括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包括其他国内外中小投资者,这些产权都是清晰的,他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代表在公司治理当中发挥作用也是清晰的,利益关系也是清晰的,关键是从国有这方面来看。(2005-05-13 09:48:39) [周小川]:国有这块首先要有明确的代表人,就是谁代表国家的产权,而不是各个行政部门谁都可以说一句,说完以后意见可能不一致,协调不起来,会有这样的问题。在金融改革过程当中,我认为在这方面的设计上有相当大的考虑,但是不是真正能够做得好,还要看未来实践过程中考验。现在中行、建行作为国有产权的代表人,或者作为出资人代表的机构是中央汇金公司,从中央来讲一半是财政部,一半是中央汇金公司,从公司设置来讲希望代表国有资本的利益,现在是这样的结构。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是很重视,也是给予考虑的。但在实践过程当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要不断研究探索和向前发展。(2005-05-13 09:49:33) [金融电子化]:信息化对银行能够在盈利能力上提高,已经达成共识,而国内银行缺乏这种制度,你认为在这方面能否提供一个建设性的意见吗?或者将来有一个发展方向,让国内银行能确立这种制度。(2005-05-13 09:51:07) [周小川]:最主要是企业自身一层,有了股东利益的概念,要创造利润的话,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就要有自己的动力来解决如何加强IT的能力以及提高产品服务等等各方面,同时对于IT来讲也是一个重要信息分析内控的重要工具,如果想把这些事情办好,就应该自己决定在组织结构上怎么做,应该有多高职位的官员管理这事,给他多大权力和给他多大协调的能力,应该由市场推动来做。对于市场的压力、内部改革的动力和对股东提高好的回报的压力和治理结构,自己会有一个更好的决定事项。(2005-05-13 09:51: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