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05金融发展专题发布会召开(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3日12:27 中国网 | ||||||||
[李扬]:由于时间的关系,周行长下面还有一个会议,不得不告一段落,我们对周行长精彩的演讲和精彩的答问表示感谢。 下面有请国家开发银行总会计师刘大为发言。(2005-05-13 09:54:03) [刘大为]:各位来宾、同志们,上午好!刚才陈院长和周行长都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讲,
[刘大为]:实际上我们和社科院建立合作研究的关系已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有若干个问题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刚才周行长已经讲了很多金融方面目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从开发银行来讲,它作为直属的金融机构,从业务发展和业务经营来说需要和社科院金融所已经有很好的合作过程了,我们需要理论的研究、理论的支持,所以从开发银行来说,这两年和社科院金融所以及和其他研究员经常沟通,经常讨论金融发展中特别是开发银行在业务当中遇到的问题,这是从我们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开发银行金融性研究所建立的联系。(2005-05-13 09:55:01) [刘大为]:刚才周行长也讲到,研究单位也要和实际部门合作,能够对中国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作出一些分析和一些解读,这首先是双方需要。我觉得更大的需要是在于当前金融还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压力,需要资源充分的整合,包括金融实际部门、金融研究部门和各个方面的紧密合作,大家共同来实现资源的共享、信息的共享和成果的共享,这样中国在明年将全面履行入世的承诺,所以这两年开发银行和社科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从而来进行这方面的多项课题,有中期的,有长期的,有近期的,有具体的课题,也包括更宏观一点的课题研究,我正好借这样的机会向各位报告的。(2005-05-13 09:56:13) [刘大为]:另外一个想讲的就是开发银行经过十一年的发展,到去年年底总资产达到一万五千七百亿,不良率下跌到1.2%,从去年净利润达到一百七十四亿。在这些过程当中,实际上开发银行除了和研究部门建立了合作和紧密关系之外,我们还和有关的金融单位建立了广泛的联系。通过银行贷款和其他的一些方式像委托贷款、联合贷款,除了对国家大项目进行金融支持外,这两年还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了委托贷款、联合贷款方式进行共享,包括保险、证券、信托等。所以,我觉得中国金融要走向光明的明天,以更强的竞争力迎接全面入世的各方面挑战,广泛的合作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一个大的趋势。所以借今天这样的机会,代表开发银行,希望在今后工作当中和社科院、金融所有更多的合作、有更多的成果提供给金融界进行贡献,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和金融单位、研究单位以及新闻单位进行更广泛的合作。一方面提升开发银行在国民经济当中发展的作用,同时大家能够共同携手建设金融业强健体系,从而应对对外开放的需要。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开发银行感谢大家的光临,预祝这次的发布会取得成功,预祝在今后我们有更多的成果来为大家共享,谢谢各位。(2005-05-13 09:56:54) [李扬]:谢谢刘总。我们会议的上半段就到这里结束了,中间休息一下。(2005-05-13 09:57:51) [主持人干海燕]:各位先生、女士们,欢迎回来。刚才社科院陈院长和开发银行刘总的致辞,尤其周行长精彩的讲演和精彩答问,已经为我们新闻发布会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开题。现在进入具体和纵深的实质阶段。下面请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社长给大家介绍中国金融发展报告的有关背景。(2005-05-13 10:21:38) [谢寿光]:我作为金融蓝皮书的出版者,在这样的会上占用的时间是比较多余的,我只是简单介绍一下背景。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和领导出席这次发布会,这次发布会的规格比以往的发布会提升了一个层次,以前是金融所和出版社办的,而这次由社科院和国家开发银行作为主办单位。 陈院长在开始之前提到金融蓝皮书是整个中国社会科学院皮书系列当中一个新的成员,但这个新的成员和别的皮书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它一问世就在国际国内产生巨大的反响,去年9月是首部,这次发布是第二本,是2005年版。(2005-05-13 10:26:35) [谢寿光]:之所以会形成那么大的影响,我想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由社会的需求所决定的。社科院皮书系列都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按照分类来说,整个皮书系列里面有分析预测类、发展报告类、前沿动态类。金融蓝皮书放在发展报告当中,就像周行长讲到的一样,它既有宏观层面,也有作为行业和专业方面的特点,是综观全面的问题,更多涉及到大量的企业,属于微观运行机制的问题,它所牵涉的面应该是社会从最高决策层到行业领导到行业从业者、研究者以及到广大的市民,是每一个层面。 (2005-05-13 10:28:09) [谢寿光]:最近几年来金融的研究和探讨本身就成为一个最大的热点,它所涉及的无论是利率、汇率还是证券、资本市场等各个方面,都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或者热点问题,正是因为有了最大的社会需求,有关金融方面的信息,应该说是海量的信息。这个时候作为每一个关心金融问题的人,就凸现出如何提选出有效信息,这是一个大问题,这正好是金融蓝皮书的推出的第二个因素,也就是专家的观点、专业的眼光,尤其金融蓝皮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集全所的力量,以专家的观点的信息认真提取分析,给社会提供的都是有效、有用、有价值的,甚至是权威的信息。关于金融信息方面很大的信息披露背后都是有利益因素的,但它并不受各种利益集团的影响。我们作为出版者,我们感觉到它的极大价值所在。(2005-05-13 10:30:26) [谢寿光]:关于金融蓝皮书的两方面因素铸成它一问世就产生巨大的反响,特别是在媒体。我们就在这里,在城市竞争力和房地产的发布会上,两次预告我们金融蓝皮书要推出了。这是大家盼望的2005年版的金融蓝皮书,它无论从微观还是宏观方面都给予了必要的指导。对皮书的认识上有这么一个概念,它不是一个普通的书,蓝皮书,我们整个皮书系列作为出版业来讲也是新的创造性产品,它不是一个书,是一个信息,是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的功能不是阅读,主要的功能是给人使用的。所以,这次皮书和数据光盘需要全文检索,但第一次是可以随便拷贝用的,从今年开始,各类的数据光盘有注册号,可以上我们网站注册。(2005-05-13 10:33:16) [谢寿光]:关于金融蓝皮书我还要说第三点,也就是它的使用上。皮书仅仅是整个自身产品的一个先导性产品,背后含有巨大的价值和信息,应该综合来看。金融蓝皮书虽然在整个皮书系列里头,但无论在房地产还是城市竞争力以及经济蓝皮书里头都涉及了具体内容,而金融蓝皮书涉及到金融的信息,所以要综合的来看,包括这次会议上提供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作为专业的出版机构,和所里的合作都是综合性的合作,包括近年来推出的金融论坛以及其他的报告,是一个综合产品。(2005-05-13 10:35:13) [谢寿光]:我们读者和使用者对某一方面的需求,除了金融蓝皮书之外,可以和其他相关的皮书综合起来使用,这是它的价值和功能所在。当然,我们还会和金融所会有更密切的合作,不时的推出金融所的各方面成果。最后,我由衷地感谢李所长领导的金融研究所把最重要的报告由我们出版,皮书是我们品牌性的产品,成为了品牌性产品里面的主要成员之一。也希望广大的新闻界朋友和专家以及金融蓝皮书的使用者对蓝皮书里多提出宝贵意见,无论在编辑、撰写还是在光盘制作上,使之真正会成为品牌性的最核心品牌之一。谢谢大家。(2005-05-13 10:38:02) [干海燕]:谢谢谢所长的介绍,谢所长的介绍使我们入门了,对中国金融发展报告有无穷期待,下面请李扬所长对金融报告主体框架和主要观点进行介绍。(2005-05-13 10:38:51) [李扬]: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非常高兴邀请大家来参加《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5》的首发式发布会。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讲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5》编辑架构和达到的目标,同时指出报告当中的缺陷以及进一步完善的方向。第二,用比较多的时间概括的说一下对企业问题的看法。由于书里面涉及的问题相当多,我只能提取其中若干问题,比如汇率的问题,资产证券化的问题,以及货币政策监管下的实施效率问题等和大家交流看法。(2005-05-13 10:39:27) [李扬]:《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5》有三大部分,有宏观运行、经济运行和专题分析,三大部分的内容。经济运行有这么几个部分,比如投资、消费、物价,是宏观经济变量,然后是居民、企业、政府几个部门。熟悉这个领域研究的内容,以及看过中国人写的宏观经济报告都会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我们这个架构和专业宏观信息的分析架构是不同的,不同就在于我们严格的说是宏观,同时增加了关于主要经济主体的分析。当然最注重于数据,有些架构没有居民,但把居民作为一个主体,系统的、完整的、有逻辑关系的统计和刻划他们的活动,资料不多,我们研究员做起来非常的难。(2005-05-13 10:40:08) [李扬]:还有政府,政府每年就是那么几张简单的表,但做了多少事,有多大影响,比如最近媒体注意到政府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的问题,是最近注意到的,我们三年前就写过文章,当时媒体不太注意,所谓评价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要看发行国债,还要看筹来的钱是否花了没有?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时候,实际效果是紧缩的。真正给大家提供分析性的意见和数据和材料很难得到,我们会进行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以及和一些部门更密切的合作,会有更多的揭示。(2005-05-13 10:41:38) [李扬]:第二方面是金融运行。金融运行分为六部分,第一是货币政策,然后是按部门,金融部门分为银行和非银行,还有市场,国际收支等。最后确定这样架构的目的,第一能够反映情况,第二能和国际接轨。随着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交往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你说的人家不懂,不是说语言不懂,而是概念不懂,或者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别人不理解,这涉及到概念的问题和组织方式以及架构的问题。所以,我们除了提供信息之外,还用了比较通行的经济性框架做了刻划。(2005-05-13 10:42:18) [李扬]:第三部分是专题,对于金融改革和货币政策问题都有,有些可能会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本年度选择了六个方面,一是改革发展,第二是货币政策,第三是金融市场,第四是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第五是金融监管,第六是保险业,大概架构是这样的。我们通过报告出版,尤其是连续出版,想达到对金融改革和发展提供系统、全面的研究,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2005-05-13 10:43:19) [李扬]:第二,也许是我们更重要的目标,符合国际规范的框架。书已经在大家手上,你们是最好的评判者。但对于书当中还有一些地方要完善,比如外汇市场中交易的问题以及外汇市场当中各银行投资的问题。因为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这个部分应该是越来越重要,再加上有汇率等等这些变化,我想2005年它会是一个非常热点的事情,是一个外界几乎不太知道的事情,只看到几个数字,外汇储备增长了。本来今年想做,但由于原始的资料太少,而且涉及到保密的问题,防火墙切到哪里,还没有考虑周全,今年会做一下,大家在2006年金融发展报告当中会看到关于这方面的分析,正好能跟上2005年改革的步伐,这是一个会做的。(2005-05-13 10:44:08) [李扬]:第二是关于宏观分析,我们只是给了一个架构,有的架构很大,但里面就一页纸,因为原来从这个角度能够积累的资料太少,刚才已经举例说了,比如政府,政府从哪得到分析资料;还有企业,企业的分析也很多,有不同角度的分析,但从宏观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的数据很少。居民也是一样,没人统计。我想在下一次金融发展报告当中会对这些问题加强,也希望大家进一步关注我们的报告。(2005-05-13 10:46:35) [李扬]:下面我有几个问题想说一下看法,在《报告》当中的不同部分也涉及到了。大家也很清楚,属于老问题,也是这几年一直谈的问题,我们也一直在表述态度的问题,比如像利率、汇率,从去年开始就不太说话了,不太说的原因就是几年前都说过了,没有变化,形势的发展似乎按照我们所说的路径在走,我们几年前用的语言,现在看到监管当局也在用了,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至少是暗合了。因此,我这里面讲的几个问题不会系统的讲,因为有些大家知道的事情就不说了,只是说一下今后关注几个问题,我们觉得要点在哪里。(2005-05-13 10:47:13) [李扬]:我们先看一下利率。利率被大家搅得比较乱,利率至少是这么两件事,一个是利率水平,是宏观经济运行以及针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宏观政策问题,另一是利率改革,是体制变化的问题,从根本上是不一样的,尽管利率改革会有利率政策的含义,返过来,利率政策的调整常常不一定有利率改革的含义。从1.98调到1.1的存款,从1.98调到1.25基本没有改革的含义,只是政策的含义,只是宏观的看法。在这些研究当中我们也反复强调,需要区别开来。(2005-05-13 10:49:08) [李扬]:关于利率政策,周行长前一段说过利率政策,也就是不能唯一以物价的参照走势为参照体系,媒体也是这样,一公布物价马上说利率,把利率绑在物价上是不合适的。利率是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当然要和宏观经济联系在一起,问题恰恰在这里,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始终未能展现出一个让人有把握下断语的状态。 前几天我到北大开会,大家一起说投资,就一起说热。而我参加金融部门的会,大家说贷款,就说冷了,因为贷款出不去了。说消费,有喜有忧,以前我们断言中国价格改革差不多了,而发现政府手中有这么多价格管着呢,现在还想管越来越多的价格,价格体系本身存在一个缺陷,所以揭示出来的信息有时候不一定很充分。再加上宏观经济运行当中的政府、企业、居民、国外等很多很复杂的要素构成,而这些要素的走势常常不相同,这时候你就断言该如何如何,这是不慎重的。(2005-05-13 10:50:06) [李扬]:我们注意到货币当局去年比较积极,市场上,特别是价格一有风吹草动,就想动。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一直沉稳,这是应该值得欢迎的。作为研究者这是充分认识到本轮经济波动的高度性。 第二,我们想动利率的时候,要知道中国的利率体系状况是怎样的,知道这一点非常重要。首先你动什么利率,你动了这个利率能否达到你的目标。如果动了它而不能达到目标的话,那动它干什么。所以,我下面会列举几个关于中国利率体系的特征,而这几个特征会影响我们利率政策的效率。(2005-05-13 10:51:44) [李扬]:第一个特征就是“双轨制”。中国利率体系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如果套一句老词就是商业管制。有正在市场化的利率,比如银行贷款的利率,现在上限没有了,是下限。企业发展利率也在市场化,有严格的规定,现在在市场询价。还有一部分是已经市场的利率,包括人民币协议存款利率、美元为主的贷款利率,除企业发行利率以外的金融市场利率,以及覆盖面非常大的货币利率,这些利率现在都市场化了。还有就是央行手头还有几个利率,比如说有中国特色的再贷款利率,还有准备金利率,也是极具中国特色,还有超额准备金利率,之间还不同,还在老变,这些东西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率。(2005-05-13 10:52:46) [李扬]:这个地方要指出的中央银行手头几个利率,在市场经济看来,认为这是非市场利率,是行政利率。我们知道各国货币当局在货币操作当中的所谓三大法宝当中我们讲的有些已经取消了,不用了,如再贷款利率已经不动了,主要依赖于公开市场销售,原因在于前面说的两个手段由货币当局强加给市场,有行政调控之嫌,只有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强调在公开市场,公开市场就是对当前行为不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且整个交易连续性、公开性等非常的完善。在发达市场经济中,刚刚列举的这些利率都不再用了,原因是因为都是非市场化的东西,而在我们这里频繁的使用。(2005-05-13 10:55:15) [李扬]:市场上的三种利率以及央行手头很强的行政化利率还在经常使用,中国的利率体系就不能说它是市场的,也不能说完全非市场的,双轨制的概括最合适。 我们知道美联储开一个会汇率升0.25,整个社会该受到什么影响就受到什么影响,微观整体该调整什么行为就调整什么行为,这是基于整个体系是市场化的,而且利率结构和风险结构已经比较完善,就是牵一化动全身,只要选择联邦利率调整0.25,就采取相应手段提到0.25就行了,其他利率跟着动。而在中国加息就不行了,一年期存款从1.98提到多少,二年期提多少,三年期提多少,四年期多少,然后按揭贷款不动,累死了。我这样一说大家就知道,没有说到的就不会动,不会受到直接影响,间接可能会有影响,但很微弱,很扭曲。 在双轨制情况下,利率传导的机制是不顺畅的,货币调整通常很难产生覆盖全部金融交易的效果,说存款只是附加存款,十几万的交易跟它无关,你在那加息,它往下走。所以要赶快加强改革,赶快结束双轨制的状况。(2005-05-13 10:58:32) [李扬]:第二个问题,中国利率体系的特征。我们知道市场经济下调整利率,就同时意味着调整供应量,货币供应减少,利率上升,货币供应增加,利率下降,这两者是完全相反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情况。比如美国,美联储说加息就加息,立刻通过纽约联储,然后找到一级分销商,然后往下卖,然后市场利率逼着往上走,走到0.25就差不多了,看到加息的行为是通过减少头寸来实现的。而中国不是这样,原因在于它是管制的,利率是管制的,信贷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被管制的,至少是窗口指导的。我们看到去年在加息的时候,很多人写文章说应该增加货币供应量,让人哭笑不得,产生哭笑不得的结果,确实是因为中国的货币供应量不是一个方向变动,在这方向当中,一些政策手段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还是一个手段就是加快改革。(2005-05-13 11:03:05) [李扬]:第三就是市场利率的下行。在这张图上看得很明显,现在是五月了,四月就更低了。我们知道银行间市场的交易量是很大的,03年16万亿,04年14万亿,什么概念呢?我们存款是12.5万亿,全部银行贷款是26万亿,这个交易是16万亿或者14万亿,我刚才说的我们是双轨制,这个利率是管那个交易,那个利率是管那个交易,什么影响呢?就看覆盖率的大小。(2005-05-13 11:04:12) [李扬]:总之,我们谈利率政策的时候,有一部分在中国已经市场化的利率显示出向下走的趋势,因为对应的就是商业银行操作的提高。年初的时候,银行去争取额度,在那种条件下允许银行可以试点,但到年末的时候就出不去了。从银行角度来说,那样真正有支付能力的、真正有价值的贷款需求是小的,有效贷款需求在下降,反映市场在往下走。银行间市场利率的下行给利率政策带来很强的约束,通货膨胀2.8了,是否要加息?是。但利率到底是资金供求的结果,资金供应这么的大,需求相对的小,这时候央行怎么加息呢?所以央行非常的为难。很多时候这边看应该加,那边看没法加,就放一放,所以就不表态,不做决策,往往处在这种矛盾之中。(2005-05-13 11:04:57) [李扬]:第四,超额准备金利率构成利率低限。这是超额利率和标准利率的知识,局外人不关注,但做交易的人会关注。我们讲的市场利率在往下走,走到什么情况下停止下来呢?如果市场利率低于超额准备金利率的话,交易都要停止了。吸收的存款放到中央银行吃利率,所以构成了中国利率的低限。大家知道这个道理之后就会明白,为什么为什么中央银行超额准备金利率的调整对市场影响这么大,想起来是超额准备金,而且它的利率是很远很远的事情,但对于整个市场经济运行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影响在于它为全社会提供了一个完全无风险的收益。从1.62降到0.99的时候,全社会的利率跟着往下走,目标是降到0,按照这种趋势走的话还要往下拉。日本是零利率政策,中国是一点几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日本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2005-05-13 11:06:01) [李扬]:存款准备金的特殊性第一是法定准备金很高,但法定准备金不能作为清算使用,不能使用。在此之外还有一个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很高,现在接近五,前一段时间是五点二几。第一是很高,第二是支付问题。这样高的准备金就吸收和降低了央行货币政策的效果。前面讲了,调了半天,当你给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的时候,就会产生其他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家知道央行调整基础货币是在法定准备金的边际上调控的,如果法定准备金是8左右,央行稍有一些变化,马上就会有所影响。但法定准备金是一个基数,在此基础上有高达5%的超额准备金,在中国覆盖率有九千亿的资金,超额准备金不是在第一线做贷款用的,是存在中央银行的,这种状况下变动超额准备金的情况就大大弱化了。(2005-05-13 11:08:38) [李扬]:因此商业银行存在特殊的模式,我们银行可以不做任何业务就可以赚取利润。我们去年书面提供了,就是商业银行利润当中来自于同业,同业主要是中央银行通过上存准备金而得到的利息收入。所以银行可以一边吸收存款,一边可以发放存款,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法定准备金这么高的状况。解释了这样一种状况,大量的资金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从商业银行到中央银行这么转。我们要这干什么,它不为实体经济服务,只是拿新增的部分来分,形成了一个利润,这样制度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 因此结论就是改变超额准备金制度构成中国准备金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逐步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这个行为将构成中国的市场利率走势以及利率政策的强烈约束。今年3月18日从1.62降到0.99,马上大量的资金用到市场上去了,马上货币市场的利率应声而落,使得加息就很荒谬了。(2005-05-13 11:12: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