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专题 > 正文

连宋大陆行推动两岸社团交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13:40 公益时报

  编者按:

  2005年5月2日上午,在上海锦江饭店小礼堂,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拜见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李登辉“两国论”的抛出,“海协”与“海基会”的沟通联系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时至今日,已经故去的辜振甫先生应该得到些许的安慰。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开启了两岸沟通对话的新渠道、新模式
,尤其是对两岸的社团交流,具有划时代的推动作用——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达成“三项体认”和“五点促进”,将国共两党间的对话沟通机制化、常态化;中国共产党也与亲民党达成相应的共识,建立了相应的对话沟通机制。这些将在两岸关系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尤其对于两岸民间往来,本被压抑的血脉之情,会如火山般释放出来,这是“台独”势力根本无法阻挡的大潮。

  两岸民间社团交往将如火如荼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茹,对于连战和宋楚瑜访问大陆,有着深切的体会和务实的研究。她告诉记者,这必将带动两岸民间交流热潮。

  连宋这次在大陆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党对党对话,都有着基本的政治基础,这就是坚持“一中原则”、承认“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

  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主席达成的“三项体认”、“五点促进”,更为两岸关系发展昭示了广阔的前景。

  宋楚瑜在访问大陆时,一再强调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表明他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两岸关系发展。

  王茹分析,由于台湾过去的“爱台卖台论”现在已经不攻自破,更多政治人物可以消除顾虑,寻找机会来大陆访问。即使是民进党人士,也可以适当身份来大陆访问。因此,今后来大陆访问的政治人物会不断增加。

  而在近几个月来,大陆还出台了一系列惠及台湾民众的具体事项,今后围绕这些事项的落实,也将有更多的台湾政党、社会团体和相关企业到大陆访问,与大陆的相关组织进行商谈。

  此外,由于受连宋访问大陆的鼓舞,台湾商人和台湾民众来大陆访问的人数也会增加。会有更多的人在大陆寻找投资经商的机会。大陆巨大的市场对台湾民众的吸引力难以抵挡,两岸合作将互利双赢。

  王茹认为,这次胡总书记邀请连宋访问大陆,使得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亲民党之间建立的党际交流机制将长期起作用。这意味着两岸之间又多了一条党际交流互动的渠道。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连战和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虽然不能解决两岸现存的一切问题,但有助于两岸关系缓和,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对亚太和平稳定有重要意义。这也昭示着,两岸民间的非政府组织、经贸组织、学术团体和教育资源甚至个人,可以在更加开阔的领域发挥作用。

  连宋之行 对NGO的有力促动

  王名对本报记者说他正在期待着。从2002年到现在,作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王教授一直希望恢复两岸三地的NGO论坛。

  还是在2002年5月15日,王名正在参加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第二届公共政策与管理国际研讨会”。晚上有几个台湾学者找到他,大家很随意地谈起两岸NGO的发展和互动问题。气氛很热烈,后来就在清华紫光国际会议中心会议室举行了“两岸三地NGO座谈会”,与会者进行了形式活跃而充分的自由交流。座谈的主题逐渐凝聚在是否定期进行“两岸三地NGO交流会”上。这个晚上成为该论坛第一次的正式讨论会。

  所谓“两岸三地”,“两岸”是指海峡两岸;“三地”是指香港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和内地。

  “很遗憾的是,直到2003年才有了第一次的筹备会,大家决定在台北召开首次交流会,然后第二次在香港。可是因为,台湾选举、非典和其他等原因,会议一直没开。”王名说,“但我没有放弃过,台湾学者也没有放弃过。”

  今年5月份,两岸关系终于有了破冰之举。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为两岸的诸多问题带来前瞻性的希望。其中对于王名所期待的“两岸三地NGO定期交流”无疑是利好消息。王教授说,5月14日,已经有台湾学者发来电子邮件,商谈恢复NGO论坛的相关事宜。

  其实两岸NGO的发展和交流一直没有停止过。

  2001年9月2日,来自台湾的20余名学者、企业界和非政府部门人员,与大陆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者在清华大学近春园会议室举办了“两岸NGO发展论坛”。这一论坛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与台湾青年论坛基金会研究中心、中华青年民主联盟学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台湾和大陆近40名NGO/NPO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工作者分别就“两岸NGO/NPO的发展及其与政府关系”和“两岸NGO/NPO的经营与管理”两个主题作了介绍和探讨。

  “如果能够借助连宋大陆之行的有利时机,把这一内容继续下去,将对两岸NGO组织的发展和作用发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王名强调,“台湾的NGO发展比较成熟,这对于大陆的NGO的发展会有推动作用。”

  分析人士认为,连战和宋楚瑜此次访问大陆,虽然没有直接涉及非政府组织的两岸交流问题,但很明晰的情况是,国民党和亲民党的领队人物已经摒弃前嫌,开始探寻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当然,对于非政府组织而言,完全可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进行互动和交流。

  王名所长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说:“台湾当局没有能力限制两岸人民的交流,也没有能力限制两岸NGO组织的互动,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两岸人民和非政府组织的需求。”

  社团之旅驱动两岸经贸无限前景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浩明对本报记者说:“目前两岸民间交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经贸交流和学术文化交流。”

  他认为,两岸经贸交流是一种受比较利益驱动、由民间自发形成的经济联系。两地间各种经济要素的相互流动与相互补充,不仅加深了两岸经济的相互依赖,对台湾经济和大陆区域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两岸经贸交流有助于促进台湾经济转型。岛内有限的经济资源和空间,要求其将视野扩大到海峡西岸,通过融合并吸纳祖国大陆的资源,拓展台湾经济的发展空间,为其产业升级与贸易转型开辟一条出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从事下游工业生产的中小企业大量涌入大陆东南沿海地区设立加工出口基地,到九十年代供应原材料的中上游工业生产大企业不断进入大陆拓展市场空间,再到二十一世纪初期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到大陆投资设厂,都显示两岸经贸对台湾经济转型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促进作用。祖国大陆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大力引进包括台资在内的海外劳力密集型产业,并投入大量廉价的劳力资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取代台湾的同类产品;而台湾的生产结构则逐步转型为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在新世纪初期,为把握两岸入世机遇,台湾厂商尤其是技术型生产企业,更加积极主动地建立与祖国大陆互补互利的产业分工体系,从而将促进台湾经济新的转型。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教授李非对于两岸民间经贸往来,在电话里对记者分析,台湾方面每项经贸政策的调整与变化,往往是对在技术与行政上无法有效阻止的既成事实的追认。从放宽台货输出到开放大陆货输入,从开放工商考察到放宽台商投资,几乎都重复着“禁止-默许-开放”的“三部曲”,从而出现“法律落后于政策,政策又落后于现实”的脱节现象。台湾当局只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遵循市场经济法则,两岸经贸合作才能达成共同繁荣的双赢局面。

  根据台湾“陆委会”的估计,台湾对大陆市场的依赖度(台湾对大陆出口占台湾总出口的比例)不断地增加,从1987年的2.3%蹿升到1999年的17.5%,从1993年起,大陆已经成为台湾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仅次于美国。部分因为台湾对大陆进口的限制,所以台湾对大陆供给的依赖度(台湾从大陆进口占台湾总进口的比例)到了1999年仍然只有4.1%。整体而言,在1999年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赖度(台湾与大陆的双边贸易占台湾总贸易的比例)为11.1%。同一年,大陆对台湾的进口依赖度为12.9%,出口依赖度为2.3%。从1992年起,台湾已经成为大陆的第二大进口供应来源,仅次于日本。整体而言,在1999年大陆对台湾的贸易依赖度为7.2%。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这种依赖程度更加深化并多元化。

  黄浩明说:“连宋之行不能说实质上,但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为进一步改善两岸经贸往来发挥了史无前例的作用。”

  社团之旅推动两岸学术文化交流日盛

  记者在辜振甫先生去世时,曾经有幸采访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老人。他平易近人的形象依然历历在目。但这次因为诸多原因没有采访成行。

  九十岁高龄的汪道涵老人仍孜孜不倦,致力于两岸的学术交流,期望能在两岸间建立一些快捷方式和渠道。汪老一直很关心两岸关系的发展,经常收看有关方面的报道。案头也放着一些台湾的学术著作,常翻常看。他在很多场合都表示,大陆要了解和学习台湾建设的经验。

  5月8日上午10时许汪老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时,谈到了自己近年来的研究心得。他喜欢“台湾科技教父”李国鼎的书,其见解非常深刻;称赞原台湾政治大学校长郑丁旺很有学问;感叹温世仁的去世实在非常可惜。

  汪老说,郑丁旺很有学问,自己见过他两次,曾就中国台湾与美国的会计比较交换意见,当时朱镕基总理正在颁布一个统计准则。一直到后来,两人还想研究这个题目,但因为别的工作而耽误了,台湾方面的一些经验很值得大陆参考学习。

  汪老最近经常阅读台湾高校的两本哲学著作,是辅仁大学和台湾大学的哲学概论。他对宋楚瑜介绍说,大陆也有几个非常不错的哲学教授,如果能交流合作的话,写出的著作,一定能中西交融、古今贯通。还有,最近清史的编撰,也正在请台湾学者参加,对撰写比较全面的清朝历史会很有帮助。

  汪老最后总结:“我讲这些,就是希望通过各种形式促进两岸的交流,当然学术交流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办到的。”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2日在上海举行的“和平之旅记者会”上说,国共两党已同意设立和平发展和经贸文化两个论坛,作为双方沟通的平台。

  在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后发布的新闻公报中,两党宣布将共同促进“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连战说,沟通平台除了“加强两党各级各层干部平日交流之外”,目前已经确立的是将建立两个论坛,一是和平发展论坛,一是经济贸易和文化论坛。连战说:“这两个论坛将对于和平事宜,以及经贸文化相关事宜分别进行意见的交换,凝聚大家的共识,提出各单位具体的意见,来供给两岸参考和落实。”连战表示,上述两个论坛的参加者不局限在各党的党务工作人员而已,也可以邀请相关人士参与。他说,“这种平台提出来针对和平和经贸两项最重要的议程,那是具有非常重大意义的事情。”

  这不禁让记者想起,在去年12月28日,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承办了“第七届海峡两岸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学术论坛”。会议议题为“电子政务与数字规划”,来自全国27个城市的7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参加论坛的有台、港、澳地区及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的代表。

  海峡两岸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学术论坛于1998年在上海成立,来自北京、上海、台北、香港、天津、广州、重庆、深圳、高雄等城市的专业人士和学者出席了第一届论坛会议。论坛的宗旨为“促进海峡两岸大型城市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交流的定期化”。尔后,澳门、哈尔滨、台中、南京、武汉等城市积极参加了论坛的历次年度会议,逐步形成了海峡两岸以数字城市规划为核心的交流平台,每年一届,在台湾、香港、澳门及大陆各城市两岸四地轮流举办。到目前为止,已举办六届。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卢晓衡认为,两岸文化交流开启了两岸交流的先河,在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与感情方面起到较大作用,从而促进了两岸经济与政治关系的发展,并影响了两岸文化背景的互动。大陆方面始终坚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坚持两岸各项交流,遏制“台独”分裂主义,以期两岸关系和谐健康发展。但是台湾当局的举措施为,却一步步背离了正常的轨道,陷入“本土化”和“文化台独”的泥淖。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刘胜骥则从图书、戏剧、歌曲等方面说明了两岸流行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所得。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后发布的新闻公报中的两个论坛平台,无疑影响着未来两岸学术文化的交往,为民间的交往平台的优化也更加指明了方向。

  社团之旅促动两岸教育资源互动

  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的台湾学者陈大刚兴奋得很,他对本报记者说:“连宋大陆之行,对于广大台湾来大陆求学学子的好处,虽然目前还没有立即显现出,但大陆承诺的年内建立台湾地区奖学金的说法,对于两岸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互动肯定是有百利的。也会更加鼓舞台湾学子到大陆的求学热情。”

  陈大刚说,现在在大陆取得的学历证明,到台湾是不被承认的,但他已经看到了希望。

  据了解,目前两岸教育交流主要以师生间的互访及学术研讨为主,尤其以大专院校间的交流最为频繁。至于高中以下各级学校间的交流,由于年龄层次较低,交流形态较为单纯,以师生互访、比赛及观摩为主。

  台湾岛内大专校院中最早组团赴大陆访问者为淡江大学,该校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到大陆访问,之后,其他大专院校陆续组团赴大陆访问,迄今已有一百多个系所曾访问大陆学术研究机构。在中、小学方面则有“和平小天使”、淡江中学等学生团体赴大陆访问。大陆方面组团去台湾访问的情形并不普遍,但也有北京大学、“和平小天使”以及北京四中等学生团体去台交流。另外,两岸青少年间的交流也非常频繁,如台湾青少年来大陆参加内蒙古探险夏令营、海峡两岸体育夏令营、两岸青少年“三峡笔会”等;祖国大陆少儿杂技团、广西小桂花艺术团、高中男篮和女排等青少年交流团组团赴台演出、比赛和交流。

  两岸部分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校际合作的方式包括学术合作研究、教授交换、图书资料交换、定期举办研讨会等。祖国大陆高校学科门类全,师资力量雄厚,基础研究水准领先;台湾高校资金充沛,科研设备先进,在研究和开发方面有丰富经验,可以优势互补。另外,两岸同名及具有相同历史渊源的学校,如清华大学、东吴大学、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师生间的交流、学术讨论情况也非常热络。

  祖国大陆热情欢迎台湾学生来大陆读书,本着“保证质量,一视同仁,适当照顾”的原则,祖国大陆于1985年开始办理招收台生的工作。台生可报考祖国大陆除军事院校外的所有高校,落榜生可入预科班学习,台生可向学校申请进修和旁听,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台生可申请插班读本科。

  但是台湾当局却严格限制台湾学生来大陆学习,规定“台湾地区、大陆地区及其他地区人民、法人、团体或其他机构,不得为大陆地区之教育机构在台湾地区办理招生事宜或从事居间介绍之行为,凡违反者要处以一定惩罚”。在入出境申请方面,台湾适龄男青年必须服完兵役才可出境,限制了他们来大陆学习的机会。由于种种限制,祖国大陆的学生目前还不能到台湾就读。台湾当局曾于1997年10月宣布采认祖国大陆73所大学学历,不久又突然宣布“暂缓承认”并将此计划无限期搁置。

  此次连宋大陆之行的两个公报中或多或少地为两岸教育资源的互补指明了方向。我们有理由说,从一般民间上,台湾当局开放两岸教育资源的交流和协作,才是明智之举。本报记者 张安孝报道

  相关专题: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