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往事钩沉:两岸关系中的人与事(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9日20:49 三联生活周刊

  “两岸的根从未割断过”

  ——访原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斯德

  “我们早已习惯了当无名英雄,都当了几十年了,就一直当下去吧!”当记者辗转联系到正在解放军总医院治疗的原中央台办主任杨斯德时,这位84岁的老人说。

  出生于1921年的杨斯德是山东滕州人,历任华东野战军13纵队联络部部长,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总政联络部副部长、部长。后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用历史的眼光看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杨老所说“两岸的根从未割断过”。

  记者◎李菁

  我是从1953年开始从事对台工作的,那时我是中央对台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我们那时主要是和“蒋(介石)—陈(诚)—蒋(经国)”打交道,中间的“牵线人”包括章士钊,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已经很多了。曹聚仁也是我们的联络人之一。

  对“蒋—陈一蒋”的工作是我们对台工作的第一阶段。我们对台的战略和策略,很多都是经毛泽东同志亲自过问的,主席对台政策运用之妙,也令人佩服。比如炮轰金门,单日打双日不打,后来蒋介石也的确顶住压力没有从金、马撤走,很明显地和我们达成默契,共同对付想分裂中国的美国。

  陈诚是我们通过另外一条线在联系的,傅作义、张治中写过很多信给他,也希望他转告蒋介石,不要从金、马撤兵。1965年,陈诚病逝,台湾报纸发表了陈诚的遗嘱,他一没讲“反共”,二没提“反攻大陆”;临终前,他还曾通过有关渠道要周恩来、张治中相信他的人格,一再表明他不会违背民族大义。

  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也是第二阶段,这时两岸都从第一代领导人过渡到第二代领导人,这个阶段,对台政策也转向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1979年,我们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沈诚(注:沈诚曾任蒋经国机要秘书,退职后到香港创办《新香港时报》)是1981年第一次到的大陆。

  1987年3月,沈诚再一次来到北京,经小平批准,我们后来以杨尚昆同志的名义给蒋经国写了一封信,并附上邓大姐的名字,委托沈诚交给蒋经国,邀请国民党派代表到北京举行和平谈判,这封信后来也公开了。

  蒋经国去世后,根据小平同志的指示,我们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唁电给蒋经国,肯定他两条:一是坚持一个中国,二是反对台独。评价比较积极。蒋经国时期,还不能说两岸已建立起交流的“机制”,准确地说是开始“互有往来”。

  邓小平“高度重视”和蒋经国的关系,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件事是,在《告台湾同胞书》里原话是,“我们寄希望于1700万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小平后来提建议,认为应该说“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另外,他创造性地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我认为都体现了他超凡的政治家的气魄。

  两岸虽然隔绝了很多年,但两岸的根从来没割断过。胡锦涛总书记执行的是宽大为怀的政策,处处考虑台湾人民的利益,连战和宋楚瑜把我们的诚意带回去,台湾当局领导人应该对两岸情势有新的认识,现在正逢大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我对两岸关系的前景抱乐观的态度,但是其中的关系错综复杂,所以我们仍要有很大的耐心来处理两岸关系,正像小平所说的那样,“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声明:本稿件为《三联生活周刊》独家提供新浪网,如需转载请与《三联生活周刊》或新浪网联系。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