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杨虎城卫兵王志屏:我亲历了西安事变(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07:27 郑州晚报
杨虎城卫兵王志屏:我亲历了西安事变(组图)

逾九旬的老人王志屏习惯每天清晨坐在家门口阅读报纸。 晚报记者王梓 实习生孙晓棚/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杨虎城卫兵王志屏:我亲历了西安事变(组图)

王志屏老人展示自己抗战结束后自己在军政大学学习时的笔记本。 晚报记者王梓 实习生孙晓棚/图


杨虎城卫兵王志屏:我亲历了西安事变(组图)

王志屏至今还保存着抗战胜利后日军军官的酒壶。 晚报记者王梓 实习生孙晓棚/图


杨虎城卫兵王志屏:我亲历了西安事变(组图)

王志屏老人回忆起杨虎城将军时说“他是个大孝子”。晚报记者王梓 实习生孙晓棚/图


  核心提示:1936年12月12日,古都西安发生了举世瞩目的事件: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逼蒋介石抗日,史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分水岭”,也从此拉开了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序幕。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5月23日,时年杨虎城将军的卫兵王志屏接受了《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专访,首次披露了“西安事变”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扣蒋前夜曾停电、耳闻张学良蒋介石争吵声、目睹杨虎城给母亲下跪……阐明了一些史实,也从一个侧面披露了杨虎城将军鲜为人知的精神世界。[点击进入
论坛讨论
]

  研究杨虎城生平的历史专家,在解放后曾随杨虎城的机要秘书王菊人做关于杨虎城专题研究的郑州大学教授杨中州先生向记者证实了王志屏所言。

  九旬老人坚持看报记笔记

  5月23日,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的一座农家小院阳光灿烂。

  王志屏老人戴着眼镜,正坐在院门口翻阅着一张报纸。小儿子王荣生笑称,别看父亲今年91岁高龄,可身子骨棒着呢,眼神也蛮好,还能端着椅子在院子里散步,就是耳朵有点背。

  王志屏老人告诉记者,他祖籍陕西省兰田县人,与杨虎城主任(时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记者注)同属三秦老乡。

  1935年7月,他参加了杨虎城领导的十七路军教导营,并在那里接受了军事训练,当了几天普通士兵后,就被调任教导营勤务班任班长。1936年初,又被选调到杨虎城的卫士队。他和卫士队其他70多名卫兵一样,负责杨虎城公馆周边的保卫警戒工作。

  王志屏老人回忆说,西安事变后,随着蒋介石被释放,杨虎城也于1937年出国考察军事。紧接着,十七路军被缩编为38军,他所在的卫士队归入38军。38军成为一支革命军队。抗日战争开始后,他随军赴前线抗日,1937年至1940年在山西中条山参加了六六战役、四一七战役。期间参加了军队在中条山娘娘庙开办的抗日军政大学干训班。干训班结束后,又与1941年至1943年参加了邙山战役。1943年又先后参与了马鞍山、官道口、卢氏县的抗日作战。在卢氏县期间,又被编回38军177师529团一营三连,历任副连长、连长和副营长等职。

  王荣生说,日军投降后,父亲率部队从卢氏县东进,先后接收了洛阳、郑州、开封,并奉命驻扎在开封南关红阳楼,保卫接收后的日军陆军医院。在接收日军投降时,日军陆军总医院的军医毛山大尉,将一只日本酒壶赠送给他做纪念。现在这只酒壶还保存完好。记者见到了这只酒壶,壶身高约20公分,分为上下两色,上半部为一层深咖啡色釉,下半部为为月白色。壶身上还有一个戴皇冠的头像,头像两边和下边是几行字母。

  王志屏说,直到1949年底,报纸上登载了杨虎城将军和家人遇害的消息,他才闻知噩耗。看着报纸上的消息,当时他感觉头重脚轻,差点儿晕倒。

  扣蒋前夜曾停电

  郑州晚报:作为杨虎城的卫兵,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您事先知情吗?

  王志屏:不知道,事先没有任何人说起过。现在想起来,这种事应当算是高级军事机密,普通士兵和军官是不会知情的。

  郑州晚报:西安事变前您看出什么征兆没有?

  王志屏:没有什么征兆。但在“双十二事变”(即指西安事变)前一天晚上,我在西安皇城新城大楼内负责守卫,当时突然停电了,我刚想问问怎么回事时,杨虎城的随从副官王华亭赶紧上前制止,不让管这事儿。然后卫士队进行了分工,我被分在新城大楼的楼后进行守卫。

  敬礼时老蒋嘀咕了一句

  郑州晚报:在12月12日“兵谏”时,您的具体分工是什么?

  王志屏:(当年12月)12日早晨,我和卫兵朱子明、上官克勤3人接到指示,有重要客人将来新城大楼,我们被命令守卫在新城大楼门口,其中朱子明和上官克勤站在正门口,我站立在偏门口。原以为客人要从正门进,谁知来客却走了偏门,当时一见到那个重要客人,我的心里就咯噔了一下,为啥呢?因为客人正是蒋介石,当时他穿着长袍,脚上没穿袜子,光着头,也没戴帽子。他的身边还有几名卫兵紧紧跟随,看到他走来,我下意识地敬了一个军礼,只听他嘀咕了一名,那句话因为说得小,自己没有听清楚,可能是“不要紧”,也可能是“不要敬礼”。后来,才知道他被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起来的。

  耳闻张蒋争吵声

  郑州晚报:“兵谏”过程中,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和蒋介石怎么交涉的?您听到什么动静没有?

  王志屏:双十二事变当天上午,张学良副司令(当时蒋介石亲任西北“剿匪”总司令,任命张学良为副司令——记者注)走进了新城大楼,当时我就在门口站岗。我戴的有枪套,可像许多卫兵一样,没有把枪放在枪套里,而是插在腰间皮带的前面。走到我面前时,张学良副司令还拍拍我的肓膀,告诫我说:“把枪装进枪套里,不要别在胸前,你们给委员长送东西时,委员长把你们的枪拔去自杀了怎么办?”我赶紧按张学良副司令的命令,把枪装进枪套中。紧接着房间里就传来张学良副司令和蒋介石的争执声。

  (老人顿了顿,好像在回想)争执情况是这样的:先是张学良副司令的声音叫了声委员长,接着是蒋介石的声音说,既然这样子了,你不要叫我委员长,把我枪毙好了。张学良副司令的声音说(好像赶紧递上来了一张纸)说,这是八项政治主张,只要委员长在上面签了字,就还是我的委员长。有人拍起了桌子,蒋说,让我签字,除非把我枪毙了!接着张副司令说到了东北失陷,热河弃守,就是蒋指示的结果。蒋介石还击说:我让你弃守你就弃守了?张副司令闻言很恼怒地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当时弃守就是服从你的命令造成的。接着就是两人争吵,声音越吵越高。

  郑州晚报:当时杨虎城将军在场吗?他说了什么?

  王志屏:12月12日那一天,杨虎城主任并没有露面。杨虎城主任是13日下午才去见蒋介石的。当时我已轮岗,不在门口,没有听到杨虎城主任和蒋介石说的话。在新城大楼被扣押两天后,蒋介石就被转移到了高桂滋的公馆,当时张学良也住在高公馆内。

  蒋向卫兵“借”钱买红糖

  郑州晚报:在西安事变后,您和哪些人看押过蒋介石?蒋介石有哪些表现?

  王志屏:当时负责看押蒋介石的人轮换班。我那一班人中,除了我之外,还有两个人,一个是朱子明,另一个就是上官克勤。当时杨虎城的勤务兵有升娃(杨鸿升)、鸡娃(苏廷瑞),杨虎城的随从副官是王华亭、王金鳌等。

  一次,他叫卫兵朱子明说,想以私人关系借两毛钱,然后买点糖吃。朱子明就让我去拿,我找到王华亭副官说明情况,从大厨房里拿来了一包糖,这包糖足有20多斤。送到蒋介石面前时,他却坚决不用,说借两毛钱是私人感情,决不想沾张学良和杨虎城军营里面的公用物品。我们退出来将情况反映给王华亭。王华亭说,你们也真笨,找点纸,包一点糖,就说是用两毛钱买的不就行啦。两人依言照办,蒋介石果然没再推辞,将糖放入水杯中喝下。

  看蒋期间见过周恩来

  郑州晚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时,你见到哪些人?

  王志屏:双十二事变之前,十七路军里就有许多共产党员,杨虎城主任虽为国民党军队的将领,却一直与共产党员交往密切。在我见到的人中,就有宋绮云、孙蔚如等共产党的干部。

  双十二事变后,我看押蒋介石期间,还见到了周恩来副主席。当时我奉命警戒,来了一辆小卧车,从车上下来两 个人,一个头戴礼帽,身穿长袍,下车后直往天上看,另一个全副武装,腰挎短枪,手拿公文包,象是随从副官,他递给我一张名片,接过名片一看,我才知道是周恩来。我立即将名片交给升娃(杨虎城的勤务兵杨鸿升),随即杨虎城主任亲自出来迎接了周恩来副主席。

  目睹杨虎城给母亲下跪

  郑州晚报:做为卫兵,您对杨将军这个人怎么看?

  王志屏:杨虎城主任可是个大孝子呀(老人做感叹状)!在卫士队干了不长,(我)就听说杨虎城对母亲很孝顺。听一些贴身勤务兵讲,杨虎城自幼家境贫苦,父亲以农为生,兼擅木工,农闲时制作小农具以维持生计。杨虎城没成年就遭厄运,父亲因仇人陷害被清政府以绞刑处死在西安,上有母下有弟,家境很凄惨。母亲早年守寡,含辛茹苦将两弟兄抚养成人,历尽煎熬。后来杨虎城在外领兵打仗,弟弟杨茂三“奉母理家”。杨虎城对于老母始终放心不下,时时牵挂,通过书信不间断地过问母亲的安危起居健康,向老母亲问候、请安、祝愿。

  后来,有人在陕西蒲城县抓走了杨虎城的母亲。被释放后其母来到西安,,杨虎城主任立即跪了下去,并掏出一个手帕帮母亲擦眼泪。陕西省主席、兼任38军军长的孙蔚如来公馆探望,见到这种情景,也不禁上前跪拜在地。

  记者求证 郑大教授佐证老人所言

  23日下午,就王志屏老人所言,《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请教了郑州大学教授杨中州先生,杨中州先生是研究杨虎城生平的历史专家,在解放后曾随杨虎城的机要秘书王菊人做关于杨虎城专题研究,出版有《杨虎城将军纪事》等著作。

  杨教授告诉记者,惠济区政府曾经找他,就王志屏老人的抗日身份进行求证。经过考证,他确认王志屏老人所述不假,与史料记载以及亲历人士的回忆相吻合。一些健在的老同志也对王志屏有印象。

  关于杨虎城父子及宋绮云一家的遇害,杨中州教授对50多年前的叙说令人扼腕:西安事变后,杨虎城一家被蒋介石软禁长达1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23天,杨虎城父子被骗入重庆“戴公祠”,又被分别引向左右两厢房。厢房的寂静和冷清让杨将军感到不安。其子杨拯中刚进内室,就被门后的特务劈胸一刀,他惨叫一声“爸”,杨虎城心知有异,刚待转身,就被利刃刺进腹部。杨将军疼痛倒地后,凶手们又上前补了几刀。接着,几名特务在门外花坛里掘了一个大坑,将父子俩的尸体抛了进去,又用镪水浇在面部后匆匆掩埋。然后到另一间平房内,杀害宋绮云夫妇和两个小孩。

  看到杀气腾腾的特务,宋氏夫妇知道难免一死,宋夫人盯着尖刀颤声哀求:“要杀,就杀了我们,两个不懂事的孩子,你们开开恩放过他们吧!”。特务面露狞笑,将宋氏夫妇逼到墙角,跳过去劈胸就是几刀,宋绮云惨叫倒地,宋夫人睁大了眼睛在血泊中挣扎。

  小拯贵和振中(小萝卜头)见此情景,吓得搂抱成一团浑身颤抖。特务拿着血淋淋的匕首逼进,两个孩子不约而同跪下去,连连作楫求饶。然而特务一个箭步上前,扬起匕首,从小拯贵的后背刺穿到前胸。“小萝卜头”猛扑过去,想抱住自已的小伙伴,另一个特务已把刀从他背后捅了进去。两个孩子惨叫着倒在地上,鲜血泉涌。这时宋夫人还没断气,她愤怒地瞪大眼睛,看着两个孩子扭曲着身子挣扎,特务在她身上补了几刀,草草掩埋了尸体后仓惶逃走。

  杨教授说,中国抗战的胜利,“西安事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回温历史,我们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更要善待至今健在的抗日老英雄们。(郑州晚报记者 熊堰秋/文 王梓 实习生 孙晓棚/图)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