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老八路追忆战地岁月:13岁扛枪打鬼子(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02:36 重庆晨报
老八路追忆战地岁月:13岁扛枪打鬼子(图)

  郝海元对当年的情况记忆犹新。

    《在太行山上》是60年前一支广为传唱的抗日歌曲。事隔60多年,当76岁的郝海元面对记者再次唱起时,情绪依然激昂,泪水顺着脸上密布的皱纹往下淌。当年,年仅13岁的他唱着这支歌参加了八路军,开始了太行山上的抗日生涯。

  父亲在“扫荡”中牺牲

  郝海元的家乡山西榆社县位于太行山区,郝的父亲是村里的第一个八路军战士
,常年在深山里打游击战。郝家六兄弟,先后有四人参加了八路军抗日。从郝海元记事起,受到的都是抗战教育。而此后,父亲的英雄牺牲更坚定了他投身抗战的决心。

  郝海元回忆说,一天夜里,一大队日军进村扫荡。鬼子把男女老少全赶到村头大坝上,架起十几挺机枪,威胁乡亲们交出粮食。此时,鬼子的一个中队长走到郝父亲身前,举着刺刀,威逼他说出村里的公粮存放地,郝父昂头不肯吐一个字,随后,鬼子举起刺刀,连刺三刀。

  “父亲始终都没有求饶,甚至没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郝海元眼含泪花地说,后来每次上战场打鬼子,父亲就义时的情景就会浮现在脑海里,一股力量推着他毫无畏惧的向前冲。

  13岁扛枪打鬼子

  1940年秋,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但随后,华北的抗日根据地进入最艰难的时期。

  郝海元回忆说,在百团大战前,日军没把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放眼里,也未把注意力过多放在抗日根据地,但百团大战后,日军调动了60%%以上的正规军和90%%的伪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性扫荡。

  也正是在这一年,年仅13岁的郝海元心怀家仇国恨,来到太行山上参加八路军,成为抗日将领陈锡连的129师385旅的一名八路军战士。

  炮弹从他头顶飞过

  郝海元说,由于当时敌后抗日力量还比较薄弱,为了保存实力,有时他们一天要转移四五次,“夜晚睡觉时,也不能脱衣服”。

  有一次,郝海元部队驻扎的地方,离日军的据点只有两公里,那一次,他实在太困了,于是就把绑腿脱下睡觉。结果早晨天还没亮,突然,一阵枪炮声响起,郝海元醒来一看,自己和另外几个战友已经被日军包围了。

  “当时,我扛起枪拼了命地跑,跑了大概几十米,前面正好有一个深水沟,我纵身跳了下去。此时,一连串炮弹从头上飞过,前面一个战友倒下了,后面一个战友也倒下了……”郝海元动情地说,在抗战中牺牲了很多无名战士,他们有的还很年轻,历史不应该忘记。

  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张老三,莫伤悲,我的命运不如你……在东北,做生意,家乡八年无消息……仇和恨,在心里,奔腾如同黄河水!黄河边,定主意,咱们一同打回去!为国家,当兵去,太行山上打游击!从今后,我和你一同打回老家去!———摘自《在太行山上》

  扫荡与反扫荡

  百团大战后,日军将注意力转向八路军和新四军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1941年和1942年期间,日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惨无人道的“大扫荡”,使用兵力之多、作战之频繁、手段之残暴都是空前的。

  两年间,日军对华北地区的扫荡动用兵力在万人以上的有174次,使用总兵力达83.39万人。日军在“扫荡”时对根据地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并使用了国际法所禁止的致命毒气,制造所谓“无人区”。

  到1942年,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比原来大为缩小;八路军的兵力从40万减少到30万,新四军从13.5万减少到11万。

  为此,根据地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在此时期,根据地军民创造出了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多种游击战争方式。随着游击战争的深入开展扭转了根据地的被动局面,1943年,根据地开始得到巩固和恢复。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