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调查(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31日10:57 郑州晚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调查(2)

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一片湖泽。晚报记者 廖谦/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调查(2)

魏营村家家户户都有水位线标记。晚报记者 杨宗锦/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调查(2)

魏营村小学的学生在简陋的教室里上课。晚报记者 杨宗锦/图


  对山外的渴望

  走在村子里,标满170、165、168等记号的墙壁随处可见,昭示着即将搬迁的命运,可是生活在这些房子里面的老年人、中年人、年轻人以及小孩子,他们面对搬迁会有怎样的反
应?

  从村里到田地,极少看见年轻人的影子。

  “他们都出去打工了,几年都不见回来。”73岁的朱桂英老人有些生气地说,她的几个孙子孙女都到广州去打工了,虽然每个月都会给家里寄一些钱或者东西回来,但是好几年看不见他们,老人心里还是不痛快。“现在的年轻人心都狠着呢!”

  在朱桂英的絮絮叨叨中,我们明白了老人渴望的是一种全家团圆幸福的生活,哪怕面对贫瘠和贫穷。

  但在另一旁的田埂上,两个中年妇女边劳动边大声地交谈着,话题也是她们在外打工的儿女们,言谈中满是自豪和牵挂的味道。

  “俺闺女昨天给我打电话说,老家要是搬走了,她就再也不回来了。”妇女奇怪儿女对家乡的感情如此淡薄。

  一个现实是,在我们接触到的很多魏营人中,绝大部分都希望赶快离开这个山窝,去一个更好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他们终日与大山为伍,吃够了没有路的苦头,对大山的眷恋挡不住对新生活的渴望。

  曾经的移民

  魏营村现有村民136户,据会计魏士民介绍,魏营村在未来的几年里要整体搬迁,村民们都在相传,他们要迁到郑州市辖区的新郑。新郑那边种什么?每个人能分多少地?那里会不会缺水?这些都是村民们关心的话题。

  “搬迁是迟早的事,我们都等着那一天。”魏仁河老汉说。他是丹江口水库建设的第五批移民。

  1958年,丹江口水库大坝正式动工,淅川自1959年迁建县城并开始移民,历时20年,迁移人口20.4696万人。这些移民分别迁往青海省、湖北省和河南省邓县,还有一部分安置在丹江口水库沿岸。

  魏仁河在1976年第五批移民时,从埠口移到魏营。埠口现在已经被完全淹没,丹江口水库建成后,淅川县老县城、两个大型集镇被淹,共计土地55万亩,其中耕地28.5万亩,加上淹没的机关、学校、医院、交通、邮电、水利等设施,损失折款7.4亿元。

  搬到魏营后,魏仁河家分到了几亩地,平均每人半亩,种有小麦、油菜、烟叶、红薯,慢慢适应了新的生活。

  魏仁河的家庭情况几乎是浓缩的魏营。当初从别的地方移过来,新盖的房子已经变成老房,当年的年轻人已经变成老人,移民的经历在近30年的记忆里渐渐淡化。这些移民已经有了第二代、第三代,不久之后,他们又将踏上新的移民征程。

  9个老师的小学

  除了136户人家,魏营村将要搬迁的还有一个土制的炼铁厂,一个村卫生所,一所小学。

  小学的水位线是172,标在教学楼的第二层楼体上。小学已经有了多年,是座两层楼的建筑,现在有6个班级,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各一个班。生源全来自魏营村,学生上到五年级后就到集镇上的初中去读,读高中再到更远的地方去。

  小学没有挂牌子,村民们称其为“村里小学”,校长苏遂兰称正式名称为“魏营村小学”。连校长在内,学校一共9个老师。这天下午,由于五年级的老师因病不能上课,苏遂兰替老师代课。苏遂兰说,她希望搬迁后,安置地能有更好的学校。目前学校上下课还在用钟敲,没有操场,也没有体育设施。

  土制的炼铁厂位于魏营村的上游,几个石磨子在铁质的大转盘里转动,褐红色的矿石被碾碎,经过几道工序之后,提炼出铁粉。褐红色的废水通过管道直接排到下游的河沟里。老板不在,一名工人说,这个厂子已经被移民局登记,以后搬迁将有相应的补偿。厂里的铁粉卖到湖北等地。

  在魏营村,保留的最古老的东西是移民迁来时建造的房子。据经历那批移民的魏仁河说,1976年刚刚搬来时,村里统一盖了10间一排的瓦房,墙体是土坯,按照两人一间的原则分房。大家住进去之后才发现有许多不方便,没有厕所、防火能力差,等等。后来一部分人家搬了出来,随着日子长久,许多房子都倒掉或者被拆除了,剩下惟一一座的老房子后墙用几根木头支撑着。

  凤凰山的信仰

  一抬头,便看见这座山了。

  魏营村紧挨“凤凰山”,这座山使整个村子具有了魂魄。为什么把山起这样一个大俗又大雅的名字?几乎所有遇到的魏营人都不能说得清楚。

  “可能是好听吧,我们这里的人都不太讲究这个。”一个在公路边摆摊的老汉说。

  在抬头遥望的时候,一座庙出现在眼中,魏营人告诉我们那是祖师殿,是魏营人的善男信女捐资修建的一个求神烧香的地方。由大山到神庙,兴趣陡然上升,于是我们决定爬上去拜访一下。

  行走近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这是一个相对平坦的山顶,一座不足4平方米的小庙里面供奉着一尊祖师爷的像,门头上则刻画着宣扬善恶的故事,还有一个功德碑,上面记录了修建这个庙的捐资情况。数了一下,总共花了1900元和一些没有记录的工时,捐款从600元到20元不等,有20余人捐款。

  在庙的前方3米远的地方设立了一个香炉,里面陈灰累累,地上则留着厚厚一层鞭炮爆炸后的残留物。每逢初一、十五,或者年节、红白事,村民都要来这里烧香许愿。魏营人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相信神灵,因此在修庙的时候,村里能劳动的人都来帮忙了,把一块块砖头和石块运到山顶需要一个小时一趟,靠着肩挑手抬,村民们最终把庙修成了。(郑州晚报记者 杨宗锦 尹海涛/文)

[上一页] [1] [2]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