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胡锦涛出访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专题 > 正文

中国俄罗斯关系非上热下冷 对俄投资将一诺千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13:22 华夏经纬网

  中新网6月3日电据中国外交部消息,以胡锦涛主席出席俄罗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为开端,中俄各领域交往进入一年一度的密集期,两国关系的新发展引起俄各界广泛关注。日前,俄《新闻时报》就中俄关系和有关国际问题采访中国驻俄大使刘古昌,并于6月2日在该报及其网站刊出。俄国际文传电讯社等媒体转发了部分采访内容。

  刘古昌大使答问主要内容如下:

  问:03年以来,双方多次探讨扩大中方对俄投资,首先是高技术产品领域的投资。这一计划目前落实得如何?

  2004年9月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期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向俄罗斯累计投资达到120亿美元的目标。这是从务实和发展的角度提出的战略目标,符合两国国情及双边关系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对与俄方共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充满信心。

  中国政府已采取积极措施,鼓励中国企业与俄在各个领域的投资合作。2004年6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与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贸易部共同在哈巴罗夫斯克举办了中俄远东投资促进会议。会上签约项目12个,投资额近7亿美元。目前这些项目已全面启动,并取得较大进展。格列夫部长高度评价该次会议,标志着两国的经济关系从贸易合作进入了投资合作的历史性新阶段。我们的原则是,对俄投资项目不做则已,做就做好,特别是对大型项目,中方会一诺千金、逐一落实。同时,我们将与俄罗斯政府密切合作,促使中俄双方相互加深理解,推动大项目实施,也希望俄方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根据两国总理关于将中俄投资促进会议机制化的决定,两国主管部门正磋商拟于今年6月在俄罗斯召开第二届中俄投资促进会议。欢迎俄罗斯更多的地区和企业关注和参加此会议,加入中俄投资合作的阵营。

  问:温家宝总理在3月初的记者招待会上对中俄油气合作的前景表示乐观。除俄扩大对华出口外,中方有无在此领域的投资计划?

  中俄互为友好邻邦和战略协作伙伴,在能源领域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加强油气合作是中俄两国的共识,是两国双赢和现实的选择,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除双方通过铁路运输进行的原油贸易进展顺利外,其它方面的合作也在积极推进之中。加强两国在油气领域的投资合作,建设中俄油气管道,支持中国企业参与俄境内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也是两国元首和两国政府达成的共识。我们将与俄方共同努力,加快推进有关合作项目,使中俄能源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问:不久前在莫斯科一市场再次发生查没中国“灰色清关”货物的事件(指查抄温州鞋事件)。请问双方将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3月12日发生莫斯科“萨达沃特”市场仓库中国货物被俄内务部警察查扣事件后,中国驻俄使馆和中国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立即表达了严重关切和对俄方采取单方面打击华商行动的不解。目前,双方正通过规范贸易秩序联合工作组磋商解决这一事件。我希望此事件能够妥善解决,不要影响两国正常的经贸合作关系。

  导致3·12事件的核心原因是“灰色清关”,即因俄有关清关公司灰色操作,使中国商人、企业无法获得清关凭证,其入关货物屡屡被俄执法部门查抄。这一问题已引起两国政府及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为规范双边贸易秩序,保证中俄经贸合作持续健康发展,双方于2004年建立规范贸易秩序联合工作组并签署《关于规范双边贸易秩序的谅解备忘录》,一致认为“灰色清关”是在中俄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贸易方式,对其中不符合两国法律、法规的现象双方均有责任,将采取共同措施逐步予以规范,在此过程中不单方面采取有损对方利益的行动和措施。

  中方已为规范贸易秩序做出自己的努力,包括加强对赴俄经商人员和对俄出口商品的管理,要求中资企业和华商在俄守法经营,以及推荐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在俄设立中资清关公司,提供合法清关服务等。我们也期待俄方创造更为便利的合法清关条件,加大对本国非法清关公司的打击力度,不再将其违法经营的责任转嫁给中方企业和商人。我相信,只要加强自身管理,并充分利用业已建立的工作机制加强磋商与对话,规范贸易秩序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问:今秋中俄将举行联合军演,其目的是什么?请您介绍一下军演的准备情况?

  中俄两国军队计划于今年秋天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这是两国间的首次军事演习。通过演习两军可以交流在作战训练方面的经验,相互取长补短。同时,联合军演也标志着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两军务实合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作为两大邻国,中俄加强在军事领域的信任与合作必将有利于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世界各国面临一系列共同的威胁和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应对这些威胁和挑战。目前,双方有关部门正在进行演习的准备工作。

  问:中国媒体说俄中关系是“上热下凉”。非官方交往中出现的这种情况是否令您担心?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诚然,在苏联解体之初,正是由于双方领导人的亲自关怀和积极推动,中俄关系才得以顺利过渡,并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连续上了四个台阶。双方领导人密切往来对中俄关系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联系和接触在加强,传统友谊在发展,相互了解和理解在加深,民间交往也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为扩大我们两国的民间交往,根据两国元首的倡议,双方于1997年成立了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作为推动民间交往的主渠道。这个委员会集中了双方各界精英,每年大规模活动项目约50起。在委员会的带动下,其他各种形式的民间交往也十分活跃。现在双方民间交往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涵盖了政治、经贸、科技、文化、体育、教育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据统计,连续六年来,两国公民前往对方国家旅游的人次增幅为20-30%,俄罗斯公民去年赴华旅游人次超过179万,去年来俄的中国公民旅游人次达到了81万。民间交往已经成为促进中俄关系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可以说,中俄关系不是“上热下冷”,而是“上下都热”。

  问:中国对建立俄、白、乌、哈统一经济空间持何立场?中国是否会与其开展合作?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当今国际形势中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大势所趋。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全球各地都在走经济合作的一体化道路。我们对俄、白、乌、哈四国为应对地区形势发展,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扩大经济合作的努力表示理解,愿意看到四国统一经济空间为各国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中国愿意同包括四国统一经济空间在内的有关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开展平等互利合作。

  问:您能否对胡锦涛主席出席此次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作一小结?

  应普京总统邀请,胡锦涛主席5月8日至9日专程出席了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活动。胡主席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展示和平形象、谋求互利共赢、深化双边关系、促进国际合作”。

  胡主席此次在俄日程安排紧张而丰富,主要有:参加庆典活动、与普京总统举行双边会晤、会见曾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和俄罗斯卫国战争的部分俄老战士及遗属代表并发表讲话,以及同出席庆典活动的其他各国领导人广泛接触。我认为,此访具有以下重要意义和积极成果:首先,向俄罗斯人民传递了友谊,表达了敬意。表明中国人民不忘过去,不忘苏联政府和人民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向中国人民提供的宝贵支持和援助,中国人民永远珍视中俄传统友谊。第二,向全世界宣示,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愿同世界各国共筑和平、发展的道路。第三,两国元首就双边关系和当前紧迫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强调两国政府和人民永远铭记对方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巨大牺牲,决定在新的历史时期致力于将两国人民结成的深厚战斗情谊转化成扩大各领域合作的动力,加大相互支持,加强各领域合作,进一步推动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向前发展。

  问:今夏胡锦涛主席将再次访俄,将安排哪些会见和活动,准备签署哪些文件?

  应普京总统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今夏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今年中俄关系中的头等大事,双方正在积极认真地准备。胡主席将与普京总统举行会谈,并会见其他俄罗斯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当前紧迫的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双方将发表反映此次会晤成果的政治文件,并签署有关领域的合作文件。目前双方正在积极准备这次重要访问,具体内容有待双方进一步商定。

  问:俄、中、印三国外长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会晤,讨论哪些问题?

  俄、中、印三方合作的思想最早是上世纪90年代末由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提出的。开始是三国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后来发展到三国外长利用联合国开会的机会举行会晤。这样的会晤举行了三次。此次是由俄罗斯倡议,首次作为一项独立的活动来举行。中、俄、印开展合作不仅对三国有利,也有助于地区乃至世界局势的健康发展。(来源:华夏经纬网)

  相关专题:胡锦涛出访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