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水北调中线移民调查六:黄帝故里的移民融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12:13 郑州晚报
南水北调中线移民调查六:黄帝故里的移民融合

  “这里是梨河镇两个安置点中的一个,这是一个农场,一直都是新郑市的粮仓。” 5月20日上午,新郑市移民局负责人站在梨河镇政府后面的乡村公路上指着不远处的一大片土地给记者看。在他的身后,小麦已经开始泛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核心提示:新郑是“华夏民族之根”,早在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先民们已在此定居;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就诞生、建都于此,并肇造出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隶属于省会郑州,距郑州南38公里,是全省18个改革、开放、发展特别试点县(市)之一。 作为郑州接收淅川移民点之一,新郑市将接收淅川县移民4743人,“等他们过来后,如果想种西瓜我们免费提供技术、服务,想经商我们可以提供优惠政策,我们还要在移民局设立常设机构,专门为以后长期的安置工作服务。”新郑市移民局郭局长
告诉记者。在调查中,记者也注意到,移民与迁入地最大的问题是融合与发展。

  种子基地被挑中

  出新郑市区向南3公里,乘车不到10分钟就到了梨河镇。

  郑州市将接收17500名移民,他们将被安置到3个县市的13个乡(镇),1个农场,而惟一的农场就在新郑市梨河镇。

  5月20日上午,新郑市梨河镇副镇长司运强和新郑市移民局负责人来到农场,再次做现场调研。这个农场是集体的土地,土质特别好,新郑市选择将移民安置点建在这里,也是为了让移民满意。这个农场将安置400名移民,土地可就近耕种。“我们这可是种子基地呀,亩产都在1000多斤呢。”司运强副镇长自豪地说。

  “要是让我来这个地方,我都会来的。”一同到农场来的赵军民开着玩笑,赵军民是梨河镇水利站站长,在这个岗位上他已干了16年。

  在接到上级布置的接收移民任务后,镇上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农场,原因是农场的土地多,土质好产量高,并且因为归集体所有,不会牵涉到太多的补偿,也不会过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作为新郑接收移民的4个乡镇之一,梨河镇有着自己的优势,这里距新郑市区不到5公里,是新郑市的主要产粮乡之一。

  接收4743名移民

  规划中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从长葛市后河镇流入新郑市后穿境而过,境内干渠长39.6公里,按照移民规划,新郑市将接收淅川县移民4743人,其中梨河镇接收1000人,它是4个乡镇中距新郑市区最近的一个。同梨河镇一样,新郑市的另外3个乡镇也被选中:辛店镇将安置移民1200人、郭店镇为1553人、薛店镇为990人。

  新郑市是全省18个改革、开放、发展特别试点县(市)之一,199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新郑是“华夏民族之根”,早在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先民们已在此定居;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就诞生、建都于此,并肇造出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先后在此建都达539年之久。新郑素有“露天博物馆”之称,馆藏文物居全国县级之首。轩辕故里、裴李岗文化遗址、白居易故里、欧阳修陵园、后周皇陵、始祖山文化游览区等人文景观,都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

  安置点优势比较

  和荥阳市的规划一样,新郑的移民安置点也都选在土地肥沃的乡镇。

  梨河镇一直是新郑市的“粮仓”,全镇有3万多人,分属23个行政村,人均土地1.3亩,亩产都在500公斤以上。

  “选择安置点时,市委、市政府考虑最多的还是土地。”梨河镇水利站的一名负责移民工作的工作人员说。

  相比梨河镇,新郑市其他3个乡镇的6个安置点条件同样较好:辛店镇安置点距镇区2公里,距市区12公里,镇人均收入3710元;郭店镇的4个安置点,最近的距镇区0.5公里,镇人均收入3545元;薛店镇安置点距镇区2.5公里,距市区20公里,镇人均收入3330元,而且该镇还是新郑国际机场所在地,居民从事经贸的收入明显。

  除选择最好的村修建安置点外,新郑市对移民安置还有明确的控制指标:生产用地是水田、水浇地和果园的人均1.0~1.3亩,旱田的人均1.4~1.6亩,新村人均生活用地80平方米。

  “在移民到来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土地,选择安置点,让他们过来后能安稳地住下来,并很好地生活下去。”新郑市移民局一位负责人说。

 [1] [2] [下一页]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