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18岁高三女生写出42万字电视剧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13:55 内蒙古晨报 | ||||||||
曹誉儒就是在这个小屋里写下了42万字 晨报记者 余斌摄影 曹誉儒的家里保存着很多爱她的荣誉证书 晨报记者 余斌摄影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李爱平)骆宾王7岁能诗,曹植10岁能吟,雨果14岁写下了“要么做夏多布里昂,要么一事无成”……如今,内蒙古又一个校园作家亮相了,18岁的高三女生曹誉儒写出了42万字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剧本《天使在飞翔》。 因为是低龄作家,使得不少人对此提出质疑:校园作家能走多远,会不会重蹈仲永的覆辙?
那么,内蒙古的曹誉儒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呼市十八中高三学生曹誉儒最近有些累,但这累和高考关系不大,原因是42万字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剧本《天使在飞翔》是用钢笔一字一字爬出来的,为了出版,她必须作最后的修改甚至最后的誊抄。 “看看!乱得不成样子啦”,熬了夜的曹誉儒边说话边示意记者坐下。今年只有18岁的曹誉儒对于自己大作的内容一直不肯透露,只是简单地“敷衍”着:是一部讲述中学生情感的电视连续剧剧本。 曹誉儒的剧本虽然神秘,但沿着她的成长轨迹、心灵轨迹,在交谈中记者找到了答案。然而,对于少年作家曹誉儒的未来,社会各界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请假改稿 2003年10月的一天,此前已创作过两部电影文学剧本的曹誉儒,坐在家里一张此前用来吃饭的桌边,摊开稿纸,内心里却充满了矛盾:“如果这部电视连续剧剧本中途夭折怎么办?”高考的压力虽然没有来临,但写这部电视连续剧剧本肯定会耽误不少时间。曹誉儒这样想的时候,下意识地戴上了早已等候的录音机耳机,在齐秦颇具伤感的音乐声中,曹誉儒写下了“天使的飞翔创作主旨”几个大字。 如果说这一瞬间对于曹誉儒而言颇具纪念意义,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则充满了戏剧性。2005年3月,交完学费、杂费的曹誉儒,在学校里没有待几天,忽然萌生了请假的想法。“请假的原因,主要是想更认真地修改一次剧本。” 曹誉儒调皮地说。 征得了班主任老师杜丽琴的同意后,曹誉儒提了一个条件:请假的这段日子里还想来听杜老师讲语文课。对于自己的得意弟子老师没有拒绝,并同时答应了曹誉儒另外的条件:每次曹誉儒来校旁听的时候可以坐在教室的最后一张桌子。“曹誉儒这样做很低调,她是怕打扰大家。”杜丽琴说。 解决了“外忧”之后,曹誉儒一头钻进了自己的卧室,精心修改作品。只有在每天吃饭的时候,在父亲的多次催促下她才胡乱地拨拉几口,这时候父亲才能与女儿见面。其余的时间曹誉儒则“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 坠入云里雾里的曹松庆,对于女儿的反常行为有所注意,和老伴商量对策,试图旁敲侧击。然而,老两口的“阴谋”还未实施,即被惯于“侦察”的女儿事先发觉,在卧室的窗户上面早早地蒙了一张报纸。此举,让曹松庆直犯嘀咕:眼看就要高考了,女儿这是怎么了? 当了17年语文教师的父亲和做了一辈子内蒙古第二毛纺织厂工人的母亲,对女儿的行踪倍感神秘。 ★永不言败 曹誉儒的家庭属于工薪阶层,父母亲每月千余元的退休工资是其学习消费的主要来源。“尽管外表看起来很坚强,但在内心中我曾经忧郁过、彷徨过。”曹誉儒无奈地表达。 曹誉儒的写作能力缘于其父的熏陶。曹松庆老人今年60岁,此前曾是内蒙古工农师范学校(现内蒙古师范大学前身)中文专业的高才生。曹松庆老人对于电影文学剧本、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一直颇有研究,写作一部古典文学剧本一直是老人的夙愿,但老人表示这些年来具体事务太多,无暇抽身,故一直未曾真正动笔。“现在看到女儿动笔写电视连续剧,有种在情理之外,却又在意料之内的感觉。”曹松庆说。 “女儿的创作环境和创作条件都无法和现在的孩子比。”对于女儿,曹松庆和老伴一直有种愧疚的感觉。但曹誉儒却不这样认为,“我的出身、我的条件与我的创作无关。”在记者面前,曹誉儒与父母亲展开了辩论。“看到别的孩子用电脑写作,自己心里也难受。”曹松庆向女儿内疚地说,但这显然与曹誉儒的想法无关。“我用电脑写还不如我用手写得快呢!”曹誉儒反驳说。 家庭条件虽然和才华没有关系,但在某些方面却限制了曹誉儒的发展。熟悉曹誉儒的人都知道,她不仅文章写得好,爱好书法、绘画,此外最得心应手的当数曹誉儒的歌喉了。2004年2月26日,曹誉儒音乐上的天赋得到了上帝的垂青:由首都老艺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电视之星大赛,曹誉儒以其不俗的实力,征服了在座的评委,成为该次大赛通俗组的十佳选手。 接到获奖证书的那一刻,曹誉儒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因为这张获奖证书意味着她有了进京参加比赛的“通行证”。然而,最终与进京比赛失之交臂的原因则是家人对待此次比赛的态度。 曹誉儒有一个小本,上面记满了哲人的语言。这些语言一直是她坚持写作的动力。15岁开始发表文章的曹誉儒对于自己每次发表在报纸上的作品都再三品味,发表在《呼和浩特晚报》、《北方新报》上的散文及区外杂志《中学生博览》上的诗歌,常常成为同学们传读的范文。班主任杜丽琴认为,曹誉儒的作文在班里是最好的。对于这些作品,曹誉儒坦言,自己的精神资源更多来源于唐诗、宋词、元曲及文学杂志《读者》给予的营养。 在文学的海洋里邀游,曹誉儒说自己是不会言败的,她抱怨说,父母亲只是从另外的角度给予自己爱,对写作却很少鼓励。因此,她给自己订了几条座右铭都是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灵感奔发 “我是一辆车,而音乐是汽油。”文学让灵魂释放,音乐让身心舒缓。 音乐对于曹誉儒的写作须臾不可分离。曹誉儒是一个相信感觉、相信氛围的人。她告诉记者,整整42万字的写作、修改、誊抄一直是在音乐中度过的。只有在音乐中,她的思维才能完全释放,灵感才能奔发。 曹誉儒有一个砖头式录音机,每次写作的时候,总不忘把耳机戴在耳朵上静心倾听,在倾听中她的文字才能流畅,才有生气有活力。对于女儿爱好音乐,在音乐中寻找灵感,曹誉儒的父母颇为支持。尽管曹松庆并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强迫女儿学习钢琴、美术等,但女儿在音乐和文学上崭露头角却是他最大的欣慰。 ★寻找梦想之路 在呼市第十八中学高三班主任杜丽琴眼里,曹誉儒是一个称得上听话的孩子,功课也不错。对于她的创作,杜丽琴举双手赞成,杜丽琴甚至认为,曹誉儒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学生。对于创作电视连续剧剧本,记者曾向自治区文联、作协有关部门求证,曹誉儒作为校园作家在我区属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对于这部42万字的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曹誉儒很想通过有识之士将其拍成33集电视连续剧,她告诉记者,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找一家可靠的出版社出版此剧本。乐观估计,应该在今年的10月左右吧。此外,这个剧本,我区一些影视界专业人士已与曹誉儒有过交流,但是否能够如曹誉儒所愿,曹誉儒表示,目前还不好说。 曹誉儒说她最大的理想是考上中央戏剧学院。在采访中记者试图知道此剧本是否与她考中央戏剧学院有直接关系,她一直回避这个问题。 ★众议“校园作家” 尽管此前曹誉儒作为一名校园作家一直“养在深闺人未知”,但随着此前有媒体刊发消息报道,她如今已成为很多人士谈论的话题。采访中曹誉儒对于记者的提问,一直不愿承认是“少年作家”或“校园作家”。 曹誉儒“校园作家”的称号已是不争的事实,怎样更为理性地看待这种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呼市十八中高三班主任杜丽琴认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校园作家”的产生并非偶然,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校园作家”能走多远就走多远,这是一种无法预测的事实,但“校园作家”的出现,说明了传统教育在某些方面已受到挑战。 内蒙古大学教授李树新认为,尽管作家依靠写作可以谋生,但曹誉儒作为一名18岁的中学生,他仍希望在发展个性的同时,兼顾其它素质的全面提升。 远方出版社副社长李连成认为,“校园作家”的出现,说明很多孩子已经有机会选择真正的兴趣爱好,这是一件好事。这与国家提倡培养复合型人才并不冲突,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也可以生活得很好。他希望家长对此持乐观态度。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