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北京防汛工程:洪水并不遥远(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11:12 新世纪周刊 | ||||||||
历史之痛 当我们一路沿着永定河流经的几个重要水文站点、大坝、河堤和村落进行采访时,看到的是一条接近枯竭的河道。裸露的河床和阳光照射下的鹅卵石早已不见了当年的暴戾之气,似乎在向我们默默地言明:这是一条乖巧、温顺、亟须雨水滋润的毫无生气的河。
可谁曾想过,正是这条河,犹如一匹生性难驯、暴烈不羁的野马,奔腾突决,历史上曾7次淹北京,8次淹天津。由于流经之地多为高原黄壤,湍流所至,黄浊之水冲蚀挟带大量泥沙砾石,平原地区的河道不断发生漫溢淤决。迁徙无定、善淤善决的永定河,平均每10年决口一次,多次改道,因此有“小黄河”、“无定河”的别称。令当时京津两地百姓无不谈河色变。 为此,清代时期对永定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位皇帝,多次亲临石景山视察永定河河防工程。修筑了“十八蹬”堤堰,高达三丈,长十余里,工程坚固,民间号称“铜帮铁底”。康熙三十七年(1698),朝廷在卢沟桥以下至狼城河口两岸修筑大堤,疏浚河道,康熙帝赐名“永定河”,寓有此河长久安澜之意,沿用至今。 “永定”只是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和劳动人民的一种愿望,而历史上永定河却总与水患联系在一起。 据《海河流域规划图》显示,永定河以三家店为界,分为上下游。上游山峦起伏,绝壁连亘,水流于峡谷之中,坡陡流急;三家店至梁各庄河段属平原区,以下为永定河泛区。 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永定河发生了近五百年来的最大一次洪水。水漫过卢沟桥顶,将栏杆上的石狮子冲坏,这也是海河流域有历史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水灾。 1939年,海河流域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河北全境以及北京西南部、河南北部均遭受水灾,天津市有80%的面积被淹。当时《申报》以醒目标题报道了水灾的严重性:“冀鲁豫等地,几成一片泽国,八十年来仅见之灾情,无家可归者数百万人。” 1963年,海河流域发生了一场罕见特大暴雨,最大暴雨中心在滏阳河上游内丘县境内,7天雨量为2050mm ,为中国大陆的最高纪录。暴雨造成的洪水冲垮了部分中、小型水库,京广路沿线受到很大破坏,广大平原地区被淹,并严重威胁天津市及津浦铁路的安全。 官厅山峡:百里隐忧 北京城是由永定河和潮白河冲积形成的倾斜平原,三四千年前,这片平原已基本成型。永定河沿河之处,有名闻京师的京西古道,也有众多的古老隘口。这条古道,是古时京师通往西部省份的主要道路之一,具有明显的军事意义,因此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永定河以三家店为界分为上下游,由三家店沿河向上便进入百里官厅山峡。而雁翅地区在整个山峡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官厅山峡的地形复杂,河道坡降大、汇流快、洪水预见短。一旦洪水发生,下游防洪会措手不及。因此,雁翅水文站的水文监测数据对永定河的防洪安全至关重要,在近年来举行的永定河防汛演习中,雁翅水文站就承担了重要的汛情通报工作。 雁翅水文站就位于109国道旁,与国道上频繁往来的车辆相比,一旁的永定河则显得安静、温顺,深刚及腰。通过水文站的水位表,记者估计目前的河面低于公路约七八米。雁翅水文站站长杜春龙告诉记者,现在貌似平静的永定河并不能掩饰其肆虐的一面。在以前水利设施不完善时,其洪峰是惊人的,雁翅历史上水位最高是在1900年,水位曾经攀升至现在公路的高度。 杜春龙表示,雁翅水文站的监测流速一旦超过500立方米/秒,就须向上级部门及时通报。尽管建站四十多年以来,因为上游官厅水库蓄洪的原因,并未出现过较大的洪峰和汛情,但这并不能排除山洪出现的可能。 他承认,尽管上游的官厅水库有较强的蓄洪抗汛能力,但自官厅大坝以下的官厅山峡地形复杂且山高峡深,一旦遭遇大规模降雨形成的山洪,很有可能对下游乃至北京城影响。“虽然多年来这一情况并未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永远不出现。” 杜春龙向记者形容了几年前雁翅当地的一次暴雨状况:两侧山上的水飞流而下,形成了一条条的瀑布,涌下的水流在公路与护栏构成的“水槽”中急速前进并寻找一切出口汇入河中。因为“水槽”中的水流速过快,水文站的工作人员甚至不能从工作站穿过公路到另一侧河岸上的监测站去。 “所幸的是这只是我们这一地区的降雨,如果整个山峡都出现这样的降雨,那下游的情况还很难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向下游和上级及时通报情况,洪水倾泻时从雁翅到三家店及卢沟桥大约需要两个小时。” 沿河城与向阳口:百年河殇 永定河上游山峦起伏,绝壁连亘,水流于峡谷之中,坡陡流急。河道平均纵坡1/320,河宽不过10至50米,河床以粗砂、卵砾为主。由于这一带高山连绵,流速较快,一旦上游有大的降雨发生,很可能在永定河上游一带积蓄形成洪水,挟带大量的泥石流进入下游泛区。 处于“扇面”顶角部位的沿河城、向阳口等沿途村落,当初选址时都靠近永定河沿岸,正好处于永定河山峡的“泄洪口”。 沿河城原名三岔村,明万历六年(1578年)副都御史张卤出于守卫京都的需要,在此屯兵守卫京师、防御外族入侵。沿河城地处京西,越过山地可以到晋西北,向北可以通过洋河河谷到张家口、坝上草原。 在抗日战争时期,沿河城又是京西抗战的根据地,1938年,八路军邓宋支队就在此成立。1939年成立的冀热察区党委和挺进军,肖克将军任司令,其部队曾驻扎在沿河城。 如今这里早已经没有了战火烽烟,取而代之的是如画的风景。 出沿河城城关,向北不足一公里便可看见宽阔的永定河河道从险峻的峡谷中奔流而出。但此时河道内只剩下一股清泉般的水流在缓缓流淌,河面上有一座涉水石桥,但在发洪水时被淹没了,只剩下桥墩部分斜躺在干枯的河道里。抬眼望去,丰沙铁路在崇山峻岭中穿过。虽正值旱季,但仍能感受到永定河的暴虐气息。 同沿河城一样,有着百年历史的向阳口村也选择了“扎营”永定河岸。但与沿河城不同的是,向阳口村的背后便是两座高山相夹的险隘山口。虽然依山而建能避免永定河水泛滥,淹没整个村庄。但世代居住在此的居民哪里会想到,背靠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的“火山口”,一旦有山洪倾下,将会给村子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一座由铁轨和枕木为原料的铁桥是连接村子与公路的唯一通道,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铁桥的桥墩——为了使整个桥更加稳固,一个个由废铁轨和铁条织成的铁笼满载着石块附于桥墩上。 据当地村民讲,上世纪50年代时向阳口村就发生过一次较大的洪水。“突如其来的洪水沿着村口的这条河就冲了下来,其实洪水本不是很大,但这一带的山多,坡道很陡,很小一股水下来就能形成很大的冲击力。 “当时我们都吓坏了。”村民王金明老汉曾目睹了当年的那场洪灾,洪水在很短的时间内集聚成灾,又在很短的时间内结束。冲垮了村口铁桥,淹没了村民辛苦耕种的唯一一小块自留地。在经历了这次教训之后,村民在桥墩上加上了装满石块的铁笼。 穿过铁桥,沿着村口的土路拾级而上,距山脚不足百米处便是居民区,而山上裸露的巨石和撕裂的断山豁口,便是因为长年的雨水冲刷所致。村里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一到雨季,他们都很担心会从山口泻下洪水。只要遇到晚上下大雨的情况,村里人家家都不敢睡觉,男女老少不得不到河对岸的山坡上避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整个官厅山峡中,几乎所有的村庄都有过遭受暴雨袭击的经历。由于大部分村庄都位于山脚,而整个山峡地区山体陡峭,谷地落差大,一旦遭遇较大的降雨很容易形成山洪。尽管对于长期干涸的永定河和缺水的北京城来说,这产生不了任何影响。但对于这些当地村庄而言,一旦遭遇巨大的山洪暴发,将面临洪水与泥石流的双重威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