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络媒体福建行专题 > 正文

对话练知轩市长:六大措施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11:28 千龙新闻网
对话练知轩市长:六大措施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

练知轩等福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会见第二届“中国网络媒体海峡西岸行”采访团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对话练知轩市长:六大措施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

练知轩市长与记者团亲切对话


  千龙网福州6月18日讯 (记者陈群) 6月18日下午,福州市委常委、市长练知轩,福州市委副书记雷春美,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作兴,在福州于山堂会见了第二届“中国网络媒体海峡西岸行”记者团。

  练知轩市长向记者朋友介绍了福州市市情、经济及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概况。

  练知轩市长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福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上下日益形成了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局面与态势。当前,福州市正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力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更快更好地推进福州在集聚中、发展中、创新中提升,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一个基地”(强大的制造业基地)、“六个中心”(产业集聚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研发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力争比全国提早6~7年,比全省提前2~3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介绍完福州市的基本情况以后,练知轩市长还就福州如何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如何开展对台经贸、如何加强与兄弟城市的交流与合作等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与记者朋友进行了对话。

  一、福州市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定位、目标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2004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福州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展了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为主题的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制定实施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纲要(试行)》,在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还作出了《关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决定》,使省委、市委的决策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行动纲领。

  立足富民强市,凸显福州省会特色与优势,服务全省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福州市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优势和带头带动、示范辐射、综合服务、吸纳创新功能,增强生产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辐射力、影响力,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经济、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努力营造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着力建设福州的“一个基地”(强大的制造业基地)、“六个中心”(产业集聚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研发中心、教育文化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力争比全国提前6~7年、比全省提前2~3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一是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经济。重点围绕“发展是富民强市第一要务、经济建设是发展第一要务、发展工业是发展经济第一要务”的思路,优化生产力布局,依托区位优势,着力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强大的制造业基地。经过5~8年的努力,力争全市GDP超过3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360亿元。

  二是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成适度超前、现代化、立体式的省会中心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使城市布局更合理、交通体系更完备、服务设施更完善、承载能力更可靠、生态环境更优美。

  三是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规模。积极推动中心城市沿江向海发展,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强功能、提升品位,建设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次中心城市为支撑、周边卫星城镇为基础的组团式滨江滨海城市。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争取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5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规模达到350万人左右,形成“一中心、七组团”(即中心城区,甘蔗与荆溪组团、上街大学新区组团、青口组团、马尾与琯头组团、吴航与营前组团、长乐滨海组团、琅岐组团)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四是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社会事业。构筑海峡西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人才中心,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文化条件、理论服务和舆论氛围,基本实现省会“一流教育”、“一流管理”和建设“科技强市”、“一类计生先进城市”目标,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五是大力加强省会中心城市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继续好转,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阳光工程”领域进一步深化拓展,发展环境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和高效。

  六是维护省会城市社会稳定。基本实现“平安福州”创建目标,全市政治更加稳定,治安秩序更加良好,法治环境更加规范,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成为全国最安全的省会城市之一。

  二、福州市产业及产业集群的状况;民营企业发展情况?

  答:福州市产业及产业集群状况方面:近年来,福州市从福州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一是大力发展市级工业集中区,促进产业低成本集聚和项目快速落地。金山、江阴、青口、元洪、滨海及福州软件园等6个市级工业集中区已初具规模,并呈现出倍增式发展的良好势头。2004年6个市级工业集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12亿元。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拓展福州工业发展空间、提高工业项目承载能力,我市投入26亿元动工建设了工业用地近5000亩的空港工业集中区,今年底前可望基本建成投入使用。二是突出抓好产业链配套招商,加强牵动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的龙头大项目的引进,加强上中下游关联企业的招商,着力增强产业整体实力、竞争力和配套能力。

  目前,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轻工纺织、建筑建材等支柱产业发展迅速,福州市已成为华东地区产业集聚规模、产业配套能力较高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在福建省近中期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石化、汽车三大支柱产业中,福州占有两大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近500亿元,已形成福清、马尾两个“百亿电子城”,拥有华映光电、冠捷、捷联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是全球最重要的显示器生产基地。汽车产业已形成闽侯青口百亿汽车城,拥有东南汽车这一龙头企业与110多家配套企业。随着戴·克项目落地,福州青口将成为奔驰品牌轻型客车生产基地,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两个整车生产基地的乡镇。

  民营企业发展情况: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福州市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获得了迅速发展。至2004年底,我市共有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11.21万户,从业人员41.72万人,注册资金460.2亿元,当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29.2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11亿元,出口创汇1978亿元。在鼓励发展民营经济上,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创业上大力扶持,鼓励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着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一视同仁、平等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在资金方面:依托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举办“银企协作座谈会”等方式,努力在银行与民营企业间架起经常性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尽可能地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在人才方面:通过工商联(商会)网络,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工会等部门建立长期联系,定期帮助民营企业组织人才、员工招聘会,既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员工问题,又为贫困地区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在管理方面:针对民营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定期组织企业间的互访,让经营上规模、管理上水平的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达到资源共享,共同促进的目的。在组织方面:大力实施“对内发展,对外拓展”战略,在全国各主要城市着手建立福州商会网络,同时在有条件的行业开展了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的组建工作。

  二是服务上讲求实效,切实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牢固树立“亲商、富商、安商”理念,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民营企业贷款难、“三乱”、民营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排忧解难。定期组织民营企业出外举办产品展销会、订货会,开拓市场;利用工商联(商会)网络,帮助民营企业在全国各地设立产品分销机构和销售网络,拓展福州产品的国内市场。加大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力度,积极举办民营企业家论坛等活动,并有计划选送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家到中央、省社会主义学院学习进修,着力提高全市民营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

  三是权益上依法保护,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认真贯彻《福州市个体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和《中共福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实行主要领导与民营企业家代表“双月座谈会”制度,并设立了福州市工商联民营企业投诉中心。对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我们明确要求有关部门能够马上给予解决的个案问题,必须迅速办结;需要综合协调解决的问题,综合上报市委、市政府研究解决,决不能既不理又不报。同时,注重发挥工商联作用,着力提升工商联在民营经济人士中的影响力,使之真正成为民营经济的代言人。

  三、今年“6·18”项目成果福州市的签约情况;项目带动战略在福州市的整体推进情况?

  答:项目带动战略在福州市的整体推进情况:福州市坚持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项目带动战略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针对新型工业化水平不够高这一制约福州发展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坚定不移突出发展工业这一主题,以项目集聚生产要素,以项目促进投资增长和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历史性进程。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注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项目载体。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标准厂房作为工业园区启动器、项目落地跳板和外(台)商投资过渡房的作用,集中力量推进金山、江阴、滨海、元洪、青口、软件园等6个市级工业集中区建设,打造产业低成本集聚和生产性项目快速落地的良好载体。当前,六个市级工业集中区已初具规模,呈现出倍增式发展的良好势头,日益成为福州区域发展重要的新增长极。2004年,六个市级工业集中区工业总产值达217.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12亿元;上缴税收10.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63亿美元,内资实际到资30.48亿元。此外,我们积极鼓励县乡大力发展“飞地工业”,支持县(市)区在市级工业集中区内建设、发展“飞地工业园区”,支持乡镇将项目向县、乡工业小区集聚,集中优势、集约用地、集聚发展,形成了强烈的示范效应与连锁效应。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拓展福州工业发展空间、提高工业项目承载能力,我市投入26亿元动工建设了工业用地近5000亩的空港工业集中区,今年底前可望基本建成投入使用。抓住国家批准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的机遇,近期我市还正在积极规划推进琅岐经济区开发,并设立、建设福州、福清出口加工区和江阴B型物流园区等新的产业载体。目前,福州、福清两个出口加工区已正式获批。依托工业集中区载体作用,我们将更加积极地推动项目落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力争经过5~8年努力,使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

  第二,抓好项目招商。近年来,我们坚持把项目招商作为加快发展步伐、增强发展后劲的生命线,充分发挥福州对台、开放等比较优势,坚持以工业项目为主,内资外资并举,大中小项目并举,劳动、资金、技术“三密集”企业并举,集聚市、县、乡各级合力抓招商、抓项目。在推进项目招商中,我们注重做到:一是充分发挥“5·18”、“6·18”、“9·8”等活动的项目合作平台作用,积极推进项目对接。“5·18”活动已成为重要的对台和区域性国际经贸盛会,与厦门“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共同形成福建南北两大盛会。今天开幕的“6·18”活动,福州市可望对接项目350项左右,总投资达70亿元以上。二是突出抓好产业链配套招商,加强牵动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的龙头大项目的引进,加强上中下游关联企业的招商,着力增强产业整体实力、竞争力和配套能力。2004年,全市新批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含增资)达74项,工业项目在新引进内外资项目中的比重达到了70%以上。福清、马尾两个百亿电子城、青口百亿汽车城、长乐百亿纺织城等一批初具规模、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带已经形成;目前福州已成为全国新崛起的汽车生产基地和全球最重要的显示器生产基地之一,在全省当前着力发展的电子信息、汽车、石化三大产业中也占有电子信息、汽车两大产业。三是充分挖掘乡亲资源,做好“亲情招商”的文章。通过“亲情招商”,有力地促进了海内外乡亲回家乡投资兴业。2004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达13.6亿美元,比增15.8%;内资实际到资达268亿元,比增23.4%。当前,我市将继续围绕项目这个核心,全力抓好今年“5·18”活动签约项目的跟进与落实,全力支持办好今年“6·18”、“9·8”活动,同时积极推进代理招商、商会招商、上门招商等项目招商方式的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增量资源,力争尽快形成一批新的大的增长点项目。

  第三,抓好项目推进。为保障项目带动战略顺利实施,近年来我们还注重从领导力量、服务保障、政策扶持等方方面面加大力度,推动项目尽快落实落地。严格项目责任制,按项目业主、县(市)区、市直部门三个层次,将项目建设任务落实到各个具体承办单位和责任人,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工作格局。对重点项目实行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由市、县两级领导干部挂钩重点项目,主要领导总协调,分管领导亲自抓。结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行项目审批代办制,并建立重点项目审批审核办事绿色通道,从规划、立项、核准、选址、征地、拆迁、建设直至项目竣工验收、运行投产的全过程,提供低门槛、高效率、低收费、高质量的服务。同时,针对近年来项目建设中涉及的用地、交地、融资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积极主动地攻坚克难,千方百计保障项目顺利推进。例如,针对工业用地偏紧的问题,我们在全市范围内着力盘整存量土地、盘活闲置厂房,从存量土地中深挖潜力,大力推进集约高效利用土地,有效缓解了用地供求矛盾,促进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动建。中央恢复用地审批后,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坚持以项目定用地、以投资额定用地量,依照法律法规,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项目用地,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动建。又如,针对项目资金紧张问题,我们积极拓宽项目资金来源渠道,特别是千方百计用好金融贷款、民间资金和外(台)资,积极推进银企对接与协作。再如,针对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难问题,我们严格依法依规执行补偿标准与工作程序,专门制定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被征地农民、被拆迁群众合法权益的两份文件,将生活困难的被征地农民纳入城市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通过合理安排农民生产生活预留地、引导被征地农民易地生产、组织“送岗上门”、鼓励被征地农民发展第三产业等多种途径妥善安排好群众生产生活出路,在切实维护、保障被征地农民、被拆迁群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及时妥善化解矛盾,推动项目顺利实施。近期,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我市又对拆迁货币补偿标准作了适当的调高,使调整后的价格加上实行的奖励措施能接近房屋的评估价格,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也有力推动了项目顺利实施。

  四、如何利用对台优势,开展对台经贸、文化交流,特别是农业合作的情况?

  答:海峡西岸经济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独具的对台优势,主要包括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等“五缘”优势。

  福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省会中心城市,在加快发展中,总的来说就是要努力成为区域乃至全国对台经贸交流的桥头堡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尤其是在发展对台经贸上,我们将顺势有为,发挥优势,积极构建海峡西岸对台经贸合作良好平台。

  顺势有为,就是面对当前台海形势、两岸关系出现新的积极变化,主动呼应、主动对接,争取在全面加强和推进区域整体对台经贸合作交流,服务两岸和平发展、祖国统一大业中有更大的作为。

  发挥优势,就是更好地发挥福州的对台优势,尤其是地缘、人缘、商缘、政策等核心优势。从地缘上讲,福州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省会中心城市,同时地处两岸三地和国内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圈联接点,在拓展对台经贸交流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从人缘上讲,福州是全国著名的台胞祖籍地,目前榕籍台湾乡亲有80多万人,台湾每个市、县均设有福州同乡会。从商缘上讲,福州是改革开放以来两岸交流合作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目前在福州落户的台资企业已达2000多家,居全国各城市前列,东南汽车、冠捷电子、华映光电等台湾知名企业已成为带动福州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等支柱产业发展的龙头,形成了“根在福州、枝在两岸、花开亚太、果满世界”的良好态势。同时,福州也是目前祖国大陆对台优惠政策覆盖面最广的地区之一,享有中央赋予的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海上直航试点口岸、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台胞落地办证、“与台湾金马澎地区开展直接经贸往来”等灵活措施,近期中央赋予福建有关便利台胞出入境的优惠政策。近年来,福州市还开辟了“两马”便捷通道,形成“两马先行”的工作格局。在刚刚结束的“5·18”海交会上,福州市又在国台办公布对台湾部分农产品实行“零关税”政策后率先促成了首批台湾农副产品直航登陆销售,实现了两岸贸易的历史性新突破。

  构建平台,也就是更加充分发挥福州对台核心优势,进一步做好发展对台经贸这一篇大文章,更快更好地推进福州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进程。福州市总体设想将着力构建对台经贸合作六大平台,包括产业发展平台、招商引资平台、物流中转平台、贸易展示平台、农业合作平台和旅游协作平台。通过这“六大平台”的建设,我们力求使福州成为海峡两岸间产业的承载地、要素的集聚地、商品的交易地和物流的中转地。

  其中,在构建对台农业合作平台方面:作为福州对台农业合作重要载体的福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成立7年以来,先后建立了福清、闽侯、琅岐、连江、罗源、晋安等6个示范区和30个示范点,现已落地台资农业企业409家,实际利用台资3.1亿美元,引进台湾粮食、水果、蔬菜、花卉、茶叶、水产、畜禽、食用菌等动植物良种八大类800多个,先进农业技术300多项。福州市将抓住这次大陆对台湾农产品实行零关税的新机遇,继续发挥榕台两地地缘、气候、物种相近的优势,密切与台湾尤其是台中、台南等地的农业交流合作。

  五、福州市如何以开放的姿态加强与兄弟城市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答:福州市加强与兄弟城市的交流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

  从福州来讲,我们有鲜明的对台、开放等优势,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先进兄弟城市相比,我们目前还是在“追赶式”的发展,在区域发展中的带动能力、辐射能力都有待增强。因此,对福州而言,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把握机遇,顺势有为,增创优势,加快发展,特别是认真学习借鉴各兄弟城市建设发展的宝贵经验,牢牢坚持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两翼齐飞”,更快更好地推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进程,进一步在集聚中、发展中、创新中实现新的跃升,也使福州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发展与各兄弟城市。当前海峡两岸关系出现积极变化的新形势,为进一步提升福州与兄弟城市合作的空间、层次和水平带来了新机遇。我们总的设想就是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独具的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等“五缘”优势,

  立足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平台,由福州与各兄弟城市先行合作,带动区域优势的互补和资源的整合,形成区域整体板块的联动,构建区域整体对台经贸合作交流平台。同时,在加强和提升区域整体对台经贸交流的基础上,从长远上促进海峡经济区和两岸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的形成。这总体设想可以说是“三部曲”。首先,是福州与兄弟城市在对台经贸上的合作;其次,是通过福州市与兄弟城市的带头、带动、示范、辐射作用,推进区域对台经贸的联动;第三,是海峡东西两岸两大经济板块的对接。

  五、一些网友热衷于比较各城市发展的优劣,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省会中心城市的福州市和其他沿海省会城市相比有何优势和不足?

  答:福州市优势我刚才已经谈过一些,我主要介绍一下福州市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福州市的工业化程度不足。比例占到16%,属于中等水平,和其他大城市相比有明显的不足。工业才是富民强市之路。城市规模不大,无法形成强大的辐射力,无法辐射到福州较偏远的县。

  2、海洋文章做得不够。作为沿海城市,现在福州也拥有大港口,也是十大港口之一,但和厦门、上海相比就相形见绌了。

  3、高素质人才紧缺。福州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但福州高尚社区有限、工资水平等各种客观条件(包括软环境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素质人才来榕工作。

  相关专题:网络媒体福建行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