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民教育负担沉重如山 让孩子读书就像押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09:09 新华网
农民教育负担沉重如山让孩子读书就像押宝

巨鹿县楼张镇中学正在上课的学生,他们的桌凳是自带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农民教育负担沉重如山让孩子读书就像押宝

  村民李静是张家口尚义县黄脑包村人,尽管家门前写着"恭喜发财,招财进宝"八个大字,但却家徒四壁,被村民公认为是全村最穷的人家



  金榜提名是传统的喜庆事之一,在农村,通过上学从而改变身份,是诸多农民曾经普遍选择的方式,然而,昂贵的教育费用逐渐在堵塞着农家孩子鲤鱼跳龙门这条道路。日前,记者历时月余,辗转河北省保定、沧州、邢台、衡水、石家庄、张家口等部分地区,就农村教育状况进行了采访调查。诸多农民反映,让孩子读书就像赌博,押宝押对了是幸运,押错了就意味着血本无归,背负起可能要背负一辈子的债务。目前,教育负担已成他们最沉重的负担,如山高的教育支出使得他们的孩子不能从小学一直走到大学毕业,甚至在不到初中毕业
的时候,就早早地离开了学校。

  村民李静的故事

  尚义县黄脑包村村民李静家,门前写着的“恭喜发财、招财进宝”八个大字是他的愿望。但事实是,他家是全家最穷的人家,住的房子是全村最破的房子,与邻居的砖瓦房相比,三间土坯房显得更加寒酸。李静说,穷的原因就是家里出了个大学生,为了供大儿子上大学,小儿子已经被迫辍学。

  村民李静是张家口尚义县黄脑包村人,尽管家门前写着恭喜发财,招财进宝八个大字,但却家徒四壁,被村民公认为是全村最穷的人家。他家住着三间即使在贫困地区也日益少见的土坯房,是村里最破的房子。给记者带路的村民说,李静家的日子之所以过得如此稀荒,是因为供孩子读书供穷的。

  李静家里没什么摆设,只有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让寒酸的家略有起色,最贵重的产业是一头耕地的黄牛。他家有四口人,两个孩子,大儿子正在河南省许昌市一所学院读大学,今年刚上大一。

  李静说,他的儿子上高中的时候为了考上大学,在石家庄市念了一段时间,欠下一屁股债。上了大学以后费用更高,一年得1.5万元。这是个很大的数字,他常年在外打工,妻子在家种地,即使在好年成,两口子不吃不喝也只能挣5000多元,相当于儿子一年花费的三分之一。

  目前,李静已经欠下外债近2万元,其中有2500元的高利贷。他告诉记者,人们常说,只要孩子考上大学,砸锅卖铁、借钱也要把他供出来,但他认为这句话是不对的。现在他家能借的债已经借遍了,没有人愿意再借钱给他。迫于无奈,他不得不向民间高利贷借款,100元每月吃2分钱的利息,相当于农村信用社的3倍,仅仅是利息,已经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就在记者到他家的前一天,远在许昌的儿子写信来,告诉父亲他的鞋破得快不能穿了,但没有富余的钱买。两口子流着泪坐到深夜,一方面为钱发愁,一方面担心远方的儿子。第二天一早,夫妻俩分头走村串户,走遍了所有可能借钱给他的亲戚朋友,堪堪凑了400元钱,寄到了学校。

  最让李静担忧的是,他不知道能不能把儿子供出大学,仅仅是儿子上大学一年时间,他就已经开始借越滚越大的高利贷。以后漫长的三年内,他不知道能不能筹到令他咋舌的数万元的庞大数字,而即使借到了,他也不知道靠什么办法才能还完。

  即使卖血也得把孩子供出来,李静对记者说。在去年,他已经做出了一个牺牲:强迫他的二儿子辍学了。他说,其实二儿子学习成绩也很好,但老大都供不起,怎么能顾得上老二。于是,老二还没读完初二,就在父亲威吓、哄骗、无奈兼辛酸等诸多复杂感情的命令下,离开了学校,早早地去外省打工。

  押宝式读书:谁是幸运的那个孩子?

  望都县十五里铺村,村民郝俊山两个上初中的女儿正在学习。郝俊山今年58岁,为了供两个女儿上学,常年在外打工。他说,他年纪大了,力气快用完了。等哪一天搬不动砖头了,这两个孩子也就该失学了。

  教育返贫的现象不仅仅只发生在村民李静一家的身上,记者采访发现,由于上学费用昂贵,这种现象在农村、尤其是较为贫困的农村,倒是有一定的普遍性。在经济基础不足的情况下,许多农民也像李静一样,采取了保一个孩子读书,舍一个孩子辍学的方式。这种方式,被农民称为押宝式读书,将宝押到哪个孩子的身上,哪个孩子可能就是幸运的,他有机会凭借努力走出农门;而被放弃的那个孩子,则因为贫困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

  望都县固店镇十五里铺村是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村子,村民付盼福全家四口人,人均只有1亩多耕地,全家靠他打工为生。付盼福说,大儿子16岁初中没毕业就退学了,没到成年就去了呼和浩特打工,主要是家庭状况不好,供两个孩子实在吃力。二儿子今年刚上初一,住在学校,为了省饭费,每天中午跑回家吃,早晚两顿饭一顿也只花一元多一点。

  说到动情处,40多岁的付盼福竟像孩子一样哭了。他对记者说,他知道这样对老大不公平,也并不是偏向老二,手心手背都是肉,做出这种选择是没办法的。他一直觉得对不起老大,据孩子从呼和浩特写回的信中说,同在餐厅打工的同事们都叫他小不点,因为他年龄最小,还是个孩子。付盼福哭着说:让这么小的孩子出去打工,这不是父母造孽吗?

  尚义县黄脑包村,村民刘册线说,大孩子去年初三上半学期就不上了,现在重点培养正在上高中的二孩子。他对记者说,村里人家,能把一个孩子培养出来就不错了,两个孩子都能上学那得有钱的人家。据介绍,该村大部分人家都采取的是这种舍一取一的办法,无它原因,唯经济承受力而定。

  这种无奈体现在很多的家庭中。在许多农村,读书无用论并没有多大市场,读书仍被认为是改变下一代身份和命运的捷径,但由于走这条捷径成本太高,致使许多孩子中途退出,甚至连走上这条路的权利都没有。定州市三十里铺村村民何五成家有两个孩子,他连取一舍一的余地都没有,两个孩子都没上完初中就退学了,原因倒不是读书无用,而是考虑到高中、大学学费太贵,不要说担心考不上白念,就是考上了也供不起。记者在采访他时,他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明智的,至少两个孩子打工,生活不用愁了。

 [1] [2] [下一页]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