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魅力重庆网上行专题 > 正文

黄奇帆答“魅力重庆网上行”记者问(之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09:11 华龙网

  浙江在线记者:浙商评出最适宜投资的城市,重庆很靠前,您怎么评价这个城市?

  黄奇帆:重庆地处西部的东部,离东部最近,工业体系比较齐全,配套方便,如果把上海比作美国的纽约,重庆就是芝加哥。那么,加上成人大学、职业学校、大专院校,有40多所,每年有十多万大学生毕业,也是这个地区现代工业、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各种人才匹配的一个优势所在。西部地区并不是每个城市都有那么多大学的,成都、西安、重庆这三片
相对最集中,其他各个省,就没有那么多的大学,这是第三个。第四个呢,重庆作为一个直辖市,作为一个大城市,它的第三产业相对配套,你到重庆来,一般没有来过的就会想像这个中国西部,但是到重庆主城呆过了,你想想中国东部的一些大城市,不能跟上海、北京比,但是跟中国东部的一般的中坚城市比的话,并不亚于它们,因为它毕竟是有五百多万城市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在西部现在一般省会城市都是一二百万,二三百万,除了成都、重庆、西安规模大一点,其它都才一二百万,重庆现在是五百多万,如果加上流动人口,六百多万城市人口。我讲这个主城,从这个角度,第三产业各个方面配套,又是一个直辖市,很大一个优势,办事效率高,因为重庆市长有点象什么,有点象武汉市长管湖北,也有点象湖北省长直接指挥武汉,它没有那种省会城市人管事,但是有时候也会受制于省会政府权利限制,又有些象省政府在湖北呆着,要直接指挥武汉也不能指挥,要通过省政府。重庆没有这种问题,重庆市长就是等于湖北省长,就等于湖北省长直接指挥武汉市。在这个意义上讲,这个直辖市的体制使得它第三产业、服务业包括行政服务效率会高一点,这是第四个。第五点,这个直辖区有资源也很重要,我们沿海的直辖市有经济资源,有人口资源,但没有地下矿物资源,农村的资源,重庆这个地方,有八万平方公里的农村,地下的矿物资源、土地上的农作物资源,另外大量农村人口的劳动力资源,这个劳动力资源沿海地区现在闹民工荒,重庆不会闹这个民工荒,重庆的棒棒军三百万农民在主城呆着,三百多万在沿海走着,所以这个地方劳动力价格有优势,大农村对大城市的依托和支持作用,资源的配置作用,有比较好的效果,所以我自己认为重庆有这五个非常特殊的其他地方也有,但是没有这么突出的优点。这是沿海地区看好重庆的原因,包括前不久,中国社科院一个评价小组说中国房地产投资环境最好的城市是哪些,前十名是谁,把重庆列为第四名,是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是并列第三名,重庆第四。之所以有这个评价,和这个发展空间有关,浙商呢是中国非常有特殊力量的风格的特征的一个群体,因为浙江人可以说人人想做老板,浙江人很活跃很勤劳,愿意在天下走,在这一点上甚至比重庆人还要好,重庆人最大的优点是什么,重庆的劳动力、重庆的人才最大的优点是愿意在一个大公司里打工并且很稳定的长期的在大公司里显露自己的才气、做事、稳稳当当的打工,他不但会做三年就想自己跳糟做老板,把大公司的本事学了跟大公司叫板,自己去当老板,这个是重庆人的弱点也是重庆人的优点。而浙江几乎人人都想做老板,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弱点,如果大老板跑到浙江招了几千职工,培养了几百个骨干,干了三四年都跳糟了,他也头很晕。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你把企业开到重庆,重庆招聘了职工,他会长期稳定的为你服务,这也是重庆投资环境好的一面。那反过来呢,浙商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一个重要的现象,一方面有上万亿的财力在全中国走,另外一方面脚长手快特别勤快,愿意在全国各地走,在这个背境下,他们瞄准重庆、看准重庆,的确浙商在重庆的投资量和规模在西部来说相对是最大的。所以去年徐建平带了浙江代表团在重庆来,我就觉得不得小看,他这样一来,上千人的队伍把个会场摆得非常满,吃饭的地方是一百多桌,我看重庆还没有拉开过这种阵式,政府官员就只来了几十人,而是浙江的老板、企业来了上千人,这就是浙商的力量,所以对我们来说,我们非常看重浙商,浙商会在重庆活动的地位很高,活动量也很大,很活跃,整个浙商会在重庆很活跃。我觉得浙商现在在重庆的房地产领域很活跃,有很多投资,第二个就在制造业里边。第三个还是讲做他们的贸易生意,推销,这是浙商的一个长项,在重庆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黄市长你能不能用一二句话来评价浙商?

  黄奇帆:我刚才已经很好的评价他了。

  记者:刚才黄市长讲到重庆是重工业基地,目前的发展是以投资拉动为主,就意味着,国有经济占的比例会比较高,这可能是一个优点,但从长远看这也可能存在一些缺陷,我们知道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是非常有活力的,请黄市长介绍一下重庆市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一些发展现状。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国民经济中小企业国民待遇的问题,一个是产业准入,金融信贷方面的国民待遇问题,一个是中小企业除了国民待遇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优惠?谢谢。

  黄奇帆:重庆的民营企业呢,最近八年发展很快,我刚才一开场说的民营企业的比重从25%这八年里增加到45%,增加了二十个百分点的比重,这本身说明了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发展的速度快一倍,所以它的比重会叠加上去。另外呢,就是民营企业现在的市场覆盖范围,我可以这么说,只要民营企业能干的领域,重庆的市场都是同等国民待遇,都是开放的,没有什么过份的限制。市政府正在根据国务院今年三月份关于对民营、个体、私营经济扶持的新的政策条例,我们正在制定一个细则,是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我们现在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从市场领域来说一个是房地产领域,希望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因为现在百分之八十的比重就是民营企业,这一块是民营企业发家地,还可以继续发展。第二块呢,重庆的汽车、摩托车领域,汽车和摩托车的零部件等等,包括机械装备类,就是制造业里边民营企业也是占百分之四十几的比重,这个比重也可以进一步扩张。那么当然,民营企业跟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混合的投份制经济包括外资跟重庆国有企业合资的经济要同步发展,这个发展也属于非公经济发展的范围,这个是又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呢,民营企业在第三产业服务业方面更是他们发挥长处的一些领域。我们现在对民营企业我觉得重庆整体而言要解决四个问题,一个就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全国都存在,重庆也一样存在,所以重庆政府现在正在组建三个100亿的担保,一个跟开发银行组建一个由开发银行资金实力为主的100亿担保,是给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做担保,这是一个。因为开发银行是搞大项目的,现在对民营企业中小项目担保这是一个新的领域。第二个,重庆有三十来个工业开发园区,这个工业开发园区在招商引资的时候会引来大量的民营企业发展工商产业,园区开发公司先用他的资本做担保,帮园区里的中小企业做担保,这个也争取搞他个100亿。第三个呢,就是社会上各个行业部门,工商联啊、中小企业局、有关区县,各方面组建一批担保公司,每个公司假如能够担保个十来个亿,如果有十几个公司,也能担保上百亿。我们通过三个100亿来帮助中小企业融资难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民营企业还处在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体制松散,资金内耗式的竞争太多,比如重庆的摩托车500万辆车有几十个摩托车厂,这里面品牌很杂很多。怎么样增加摩托车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企业之间的联合连手、品牌整合,民营企业品牌企业产品互相之间关联度,重复竞争比较散比较杂的体制,这个方面有他自然的规律,但也有大企业整合的问题。

  第三个,民营企业怎么介入到产业集群中,成为产业集群的佼佼者、龙头。这种现象还不多,现在重庆还有七、八个以百亿销售额以上的集团,基本上都是国有集团或者是国有控股的集团,民营企业现在最大的几个也就四、五十亿,怎么产生民营企业中的产业集群,怎么产生民营企业中龙头企业,百亿的甚至更大规模的产业,这个也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该围绕民营企业中的重点进行一些扶持。

  第四个,民营企业在某些领域要进入市场要有一定门槛一定难度,这个难度怎么帮助它怎么跨过,不是我们歧视它而是它条件没达到,但是它又愿意进去,这个时候就有个政府怎么帮助它不降低门槛的要求,但是帮助它提高跨越门槛的能力,这方面使得它市场准入、行业准入各个方面能够做得更好,我觉得民营企业做点努力在这方面会有更好的发展。

  记者:我想问一个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如今的发展是以人才为本,您刚才讲到了重庆的五个优势之一就是有很多大专院校,但是除了为重庆本地输入人才之外也要为西部其他贫困一些的地方输入人才,这样子相对而言,内地人才应该有些过剩,而很多人宁愿在这儿没有工作或者是找到不是很好的工作也不愿意到西部来,我就想知道重庆有没有出台一些优惠的政策来吸引人才,这些政策的优惠点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而人才到了重庆后在发展空间上有哪些优势?

  黄奇帆:一个地区和一个地区竞争,从技术竞争、产品竞争、企业竞争,归根结底和企业人才的竞争状态有关,我想给大家说一个人才竞争的故事,比如说台湾,现在每年需要的芯片生产、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大学生人才,一年至少要5万人,台湾本土尚只能产生2万人员的补充,每年要短缺3万,这本身就是台湾那么多信息产业的企业往大陆转移的重要原因。就是说光大陆转移,一个就是大陆有市场空间,它到这儿来投资可以占领市场,这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边生产的人员不够,台湾岛内人员有限,他们每年也只能补充这2万多的信息产业人才,如果他人才补充充分的话,他在台湾生产的东西卖到大陆来占领大陆市场也是一样,但他如果人才本身不够了,生产就不能平衡下来,所以台湾大量信息产业往内地转移,重要原因是和人才结构有关,为什么有一些台湾企业到了重庆,看到重庆有个大学城,大学城集聚11个大学,现在是模型,今后几年会有十万左右的大学生在那边。他就觉得在这个大学城旁边搞信息产业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大学生作补充,而他的信息产业基地要的不是几百个大学生而是要几千个大学生,这个中间就产生一个需求,这个案例本身说明一个地方如果有比较充分的大学生它就会吸引高科技产业落户的一个重要条件,这就是人才高地形成高科技产业高地的一个案例,这就像硅谷在斯坦福旁边是一个道理。从重庆来说,吸引人才要靠四个措施,第一个我们希望把大学生的培养逐渐逐渐的扩大规模,我们在2000年的时候,重庆的大学生容量是二十几万,现在是四十几万,增加了一倍,这是全国高校加速扩张的一个过程中,重庆也扩大了一倍。我们希望到2010年时重庆大学生容量大体上到六十多万,到2020年时重庆大学生容量到120万,四个年级加研究生平均每个年级就是二十多万,四个年级就是八十多万,研究生有个三四十万,这样就形成每年二十多万大学毕业生,整个容量加上研究生有个一百二十万。这是重庆的教育方面建设长江上游教育高地,形成人才高地的一个措施。

  第二个措施,要吸引沿海地区方方面面包括国外的各种专家到重庆来工作,所以要建设重庆很好的投资环境,生活环境,要让人家要有好的居住环境、娱乐环境、生活环境,这些高层次的白层人才晚上需要娱乐,你不能光在重庆有那么一个洗脚城,让人家洗脚就算娱乐了,你应该有好的高雅的文化场所,所以重庆市政府在文化方面最近几年拿出了七八十亿建设大剧院、科技馆、图书馆、绘画展览馆包括山城电影院、国泰大戏院,还有三峡博物馆、奥林匹克体育馆等等我们叫作十大标志性的文化建筑,搞好了以后就可以满足大家夜生活之类的文化修养。总的意思要把生活环境、投资环境搞得更好,使得方方面面的老板能够过来,我们最近遇上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一个台商收购了日本一个著名公司的事业部,收购以后这个事业部的上千人为台湾人所用,经营、开放的总部在日本,生产基地就要搬过来,最初他想搬到上海,几百个日本人就要到上海工作,他们还比较满意,觉得上海生活环境好,后来台商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上海,觉得就要放到武汉、深圳、长春或者重庆,这个时候他们做出了决策,放到重庆。回去尽管他已经是老板了,毕竟这个体系是日本的,他要尊重日本的白领、管理层,说我们要到重庆去,日本人就很不理解,说为什么到重庆去,重庆是什么样的,他们没来过,但上海他们知道很愿意去。如果上海不去呢,长春或者深圳他们也比较熟悉,然后就提出为什么要到重庆,台湾人要解释重庆是西部的大城市怎么......,生活环境好怎么怎么......。日本人就来了一个代表团来考察,考察以后没想到重庆是这么一个城市很满意,几百个集装箱不久以后就要运到重庆来,几百个日本人要到重庆工作,所以要通过生活环境、投资环境、城市环境的改善把外边的白领、管理人士引进到重庆来。

  第三个,一定要善待本地的人才,善待本地的白领,已经有的人才一定要充分的发挥作用,任何一个政府如果一天到晚对外眼睛发绿去招商,把人家都招来,对自己已经在身边的人都看不上来,反过来今天他是外地人明天他是当地人,一到当地你就不当一回事,套在里边你就不当一回事,你就不会真正的招得到人。所以任何一个招得到人的地方首先是善待本地人才的地方,所以重庆在这个意义上讲,一定是要让重庆本地的人才包括外来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重庆有个好的文化,我自己体会,因为我从上海到重庆来了四年,自己感觉重庆这个几百年有三次大移民,所以重庆是西部地区的移民城市,就象深圳、上海一样,深圳是二十多年移民的结果,上海是一百多年移民的结果,重庆有二百年移民。为什么呢?因为在清朝的时候,明未清初有一次大移民,叫两广填四川,大量填在重庆,第二个是抗战大移民,第三是三峡建设大移民,这三个大移民使得重庆人你看他好像是重庆人,实际上他的祖宗两代三代以上都是全国各地的,重庆这个地方不忌讳全国各地的人士在这儿,本地的人士大家好像没有什么太多的隔阂,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包容的文化资源。

  第四个,作为政府来说,一定要加强学习型社会的推进,加强人才的再培训,也就是说政府要拿出钱搞培训,企业要拿出自己的经费搞培训,包括社会的家庭自己也要拿钱给自己再充电再培训,让每一个已经读了书的人或者已经工作的人能够在工作岗位上不断的能够得到新的培训,能够充电,能够接受新的知识,通过这个过程使这个地方的人才能够不断的长期的发挥作用。

  相关专题:魅力重庆网上行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