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与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17:52 时代人物周报 | ||||||||
-张远山 儒家的奴隶主义理论偏重于战略,操作性不强,所以在儒家思想已经成型的春秋末期,奴隶主义帝国的一统天下难以建立——于是法家应运而生。法家的奴隶主义理论偏重于战术,操作性极强,所以到了法家思想已经完备的战国末期,奴隶主义帝国的一统天下顺利诞生。
儒家理论教导天下人如何做一个好奴隶——奴性越强越好。法家理论教唆帝王如何做一个好奴隶主——专制越强越好。所以儒、法两家是“中华通宝”的两面:儒家居于正面,主要是奴隶主义;法家居于反面,主要是专制主义。 在帝国职位的分配即分赃中也大抵如此:儒家主要出任大臣——官员,法家主要出任小臣——胥吏。大小奴才,缺一不可。儒家法家,配合默契。儒家使帝王“理直”,法家使帝王“气壮”。儒家使帝王“名正”,法家使帝王“言顺”。名正则言顺,理直则气壮。这就是帝王们战略上更重视儒家,战术上又时刻离不开法家的缘故。儒家的教化洗脑,做通了天下人的思想工作,使天下人相信做帝王的奴隶是“人”之本分,受帝王之奴役是“天经地义”,于是法家奴役起天下人来,就非常顺手了。 《商君书》、《韩非子》等法家经典都没有入选儒家《十三经》,因为法家主要是对帝王做思想工作:教唆他们如何做主子,如何奴役天下人——包括儒家、法家在内。如果只能在做主子或做奴隶之间做选择,当然人人愿意做主子,所以法家对帝王的思想工作一做就通,也不必反复做,在先秦就一劳永逸完成了。打从韩非做通了秦始皇的思想工作以后,对以后的帝王就再也不需要做思想工作了。 由于儒家奴隶主义擅长用“正名”来遮蔽和掩盖天下皆奴的奴隶主义实质,而法家专制主义不屑于遮蔽和掩盖,反而赤裸裸地用“刑名”来强调和揭示天下皆奴的奴隶主义真相,对欺骗和麻痹天下人不利,因此帝王们总是把“中华通宝”的儒家一面朝上,而把法家一面朝下。于是奴隶主义的最高宝典《十三经》被颁行天下,而专制主义的最高宝典《韩非子》成了秘而不宣的大内秘笈。 《十三经》就是儒家对一代又一代天下人反复教化洗脑的思想工作手册。劝人做奴隶,比劝人做主子困难得多,做通了上一代的思想工作,下一代的思想工作还要从头做起,决不可能一劳永逸。然而儒家的思想工作水平之高,堪称世界之最。《十三经》把奴隶主义的天然合理性论述得无比深刻,把做奴隶的好处概括得极为全面,把好奴隶的行为规范阐述得非常具体。儒家让天下人觉得:不是帝王的每个人,天生就是奴隶。谁不肯做奴隶,不肯受奴役,谁就该死。只有先承认自己是天生该死的奴隶,天生就该受奴役,才有机会享受皇恩浩荡,“缓期执行”。谁若敢不承认自己是天生该死的奴隶,天生就该受奴役,就会触怒天威,“立即执行”。 儒家的思想工作最后竟然做到了如此地步,绝大多数天下人都认为:不愿做奴隶的人就“不是人”,不愿做好奴隶的人也“不是人”。只要是人,谁会不愿做奴隶?只要是好人,谁会不愿做好奴隶?——这就是儒家奴隶主义对中国人教化洗脑两千年以后,中华民族形成的集体无意识。批判奴隶主义,就不能不研究《十三经》。然而如果在“有清”没有了一个世纪以后,还把《十三经》奉为中国文化的最高宝典,那么若非天生的贱奴才,就是弱智的十三点。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