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人物周报:《世界大战》引发惊世大恐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15:50 时代人物周报 | ||||||||
-本报记者 陈黎 一个明媚的春日,在环球影城的拍摄场地,世界末日到了。外星人登陆了东海岸,恐惧和灾难的种子已经播下。在新泽西通向马萨诸塞的路上,一群湿漉漉的暴民围攻了一位父亲,并且把他的儿子拖到人行道上。画面上有大量的雨水,一只长脖子恐龙一样的巨鹤在路上扭动。
《世界大战》的原著作者是英国著名作家H·G·威尔斯,创作于1898年。故事发生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描写火星人入侵地球触目惊心的情况。火星人比地球人更为发达,状似章鱼,体大如熊,他们的武器能发射出热线和黑烟。热线过处留下死亡与毁灭,黑烟起处城市顿成废墟。地球上的枪炮炸药对他们都无济于事,一艘英国装甲战舰虽然与他们英勇奋战,结果还是化为一团火焰。火星人没有生殖器官,以分裂繁殖的方式繁衍后代。他们不饮不食,也不会消化,靠把捕获的地球人的血液直接注入血管而生存。正当他们所向披靡,即将把伦敦夷为平地的时候,他们却不战自败。原来他们对地球上的病菌没有免疫能力,一批一批地死去。星球大战、死光武器等等都是现代科幻小说和电影的常见题材。威尔斯的“热线”与后来发现的激光相似,他的“黑烟”也与后来用于战争的毒瓦斯相当;小说所描写的大规模杀戮场面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变为现实。 1938年,奥森·威尔斯制作的广播剧版本《世界大战》在美国电台播出时,英法刚刚签订了《慕尼黑公约》。收听该剧时,上百万美国人还真以为火星人进攻了美国,吓破了胆。 1953年,《世界大战》曾被搬上银幕,虽然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特效奖,不过对于技术超级发达的今天来说,那只是儿戏。经过斯皮尔伯格的最新改编,脚本被更新到了美国当代,成了费里耶(汤姆·克鲁斯饰)一家为了在外星人毁灭性入侵中生存下来的故事。 但是斯皮尔伯格冷静地藏在影像监视器后面,不为这些令人震惊的喧哗所扰动。他的目光锁定在摄像机的镜头之内:一只打斗中的大特写的手——一只举着枪的手。 这五根指头属于汤姆·克鲁斯,风流倜傥的阿汤哥在片中变成了一个不负责的父亲和船坞的蓝领工人,最后却誓死保护了自己的一双儿女。 在72天的连续拍摄中,这只手成为焦点。它必须从混乱中脱颖而出,开枪射击;它既是手枪力量的隐喻,也同时显示出在外星人更强大的智力和武器面前,人的脆弱和无力。 《世界大战》将于6月29日在全球公映,是今年暑期最大的热门之一。正像以前的《世界大战》版本,斯皮尔伯格版也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9·11”之后的美国,民众的心理发生了巨变,一度被恐惧所笼罩。他沿用了原作者的超现实主义风格,讲述了一个普通人被外星人袭击后的本能反应和观察。影评家倾向于把斯皮尔伯格的作品划分为叫好和叫座的两种类型,但这家伙是左右互搏的好手,他想做到的是既叫好又叫座,用冷酷的现实娱乐大众。 《世界大战》的一天 拍摄间隙,汤姆·克鲁斯时不时要和导演开个小会。这位对上亿美金投资负责,而且准备把观众从座位上吓得滚下来的导演,此刻显得完全放松,甚至可以说是快活,他头上戴着棒球帽,一只手上拿着没有点燃的雪茄。男演员则浑身潮湿,像一只小海豹。阿汤哥和斯皮尔伯格轮流举着那把枪,演习射击。 阿汤哥调整了一下姿势,让手指更加突出。斯皮尔伯格看上去挺满意,但他还是不知足。“我需要一个人来和他打斗、撕扯,而他必须随时能握住那支枪。” 恐惧——创造力的源泉 威尔斯的原著经常被看成是对英国殖民主义的批评,在非洲和亚洲的白人殖民主义者被隐喻成无所不能、吞噬一切的火星人。但斯皮尔伯格的看法并不相同。“我认为9·11重构了《世界大战》传递的一切信息。”他说,“我们现在知道恐慌是什么样的……突然间,自从独立战争的第一次,当然也是内战后的第一次,我们知道了两颗门牙被敲掉是什么感受,当他们把我们的世贸炸掉时。” 恐惧,斯皮尔伯格承认,向来是他的创造力源泉。被恶魔般的力量连续追杀,一向是斯皮尔伯格电影的主题之一。“我们如何应对这些毁灭我们的外部力量,让我非常感兴趣。在集体无意识中不断出现的原始噩梦刺激了我们的想象力。被月亮和黑暗震慑的原始人,在山洞里留下了那些绘画。” 他说,如果他自己不是胆小如鼠的话,就不会拍出《侏罗纪公园》或《世界大战》这样的电影,他的本意并非要把观众吓死,只是在和他们分享他自己害怕的东西。 “小时候,我经常吓唬我的妹妹。我知道怎么能把别人吓一跳。” 远离外星人的陈词滥调 改写威尔斯的经典,对斯皮尔伯格,它的“归零处”就是一个家庭的形象。“作为一个电影人,家庭是我能用第一手的方式来描述的惟一形象。从一个家庭对这个事件的反应讲起,讲他们看到电视是什么反应,听到收音机是什么反应,从朋友那儿听到又是什么反应,最后他们亲眼看见是什么反应。到这个时候,我就特别激动了。” 还有一个需要解决的悬念——汤姆·克鲁斯。最初阿汤哥去片场和他商量他们上一部电影《少数派报告》的推广。两人还有接着合作的打算。他们在汽车的后座上聊天,斯皮尔伯格说了三个主题:一个爱情故事,一个西部片,《世界大战》。“我只说了《世界大战》的名字,他立刻说,就是它了,就是它。不用详细说什么。我们一起干吧。” 去年1月,斯皮尔伯格、阿汤哥和著名编剧大卫·凯普关在一个屋子里,车轮战式地讨论剧情。凯普说,“他们太热烈了。有那么多主意!”最后编剧不得不说“够了”,要不非“疯了”不可。 摄制组集体决定,这部新电影要远离所有关于外星人的陈词滥调,远离包括卢卡斯甚至斯皮尔伯格自己的电影。 凯普和斯皮尔伯格配合默契,观点一致。“不会有纽约被袭的场面,不会有著名建筑物被摧毁的场面。不会有电视记者告诉我们世界发生什么。不会有将军在摆弄地图。我们不要看世界大战。让我们看看这家伙的生存故事。” 关于父亲。“阿汤想做一个好父亲,我也是。斯蒂芬也是。这令人厌倦。让我们想想我们做父亲失败的时候。我想写一个有关坏父亲的电影。他很痛苦,他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比如有一个家伙,来自海军空战学校,酗酒,被军队踢了出来,25年中一直为自己感到痛苦,私人生活也被搞得一团糟。我们就这样写。”凯普说。 听到这里,阿汤笑了。阿汤经典的笑声填满了屋子。“我真没这样去想。我以为会是一个伟大的主人公。我没演过这样的人。世界末日的那天,他可绝对不是你想看到的那种可以保卫孩子的父亲。并不是说他是个坏蛋。他只是没什么责任感。是个大孩子。” 也许前期制作中最困难的部分就是想象出外星人和他们的飞船长什么样。但这是所有的创作人员被斯皮尔伯格禁止考虑的一项。没有飞碟,没有太空船。不许和卢卡斯的宇宙有一丝一毫的相似之处。“我想回到威尔斯的原作中。三脚战机。攻击我们的是一个巨大的200英尺的三脚战机。它笼罩在城市的上空,农田的上空,超市的上空,学校和教堂的上空,他们投下了巨大的阴影。”斯皮尔伯格说。 正式拍摄开始了,大雨倾盆。暴徒袭击卡车,阿汤的女儿芬妮坐在里面。紧张的阿汤站在车外,正和一个外星人搏杀,他朝天上放了一枪,想阻止暴徒们。 一幕之后,阿汤高兴地回到斯皮尔伯格身边,头发裹在头皮上…… “你看起来像屈沃塔。”斯皮尔伯格笑着说。 导演对枪很满意。他把它拿回到手上。一遍遍地举起,想干点什么。“为什么不再举慢点呢?” 只有在拖车外吃午餐的短暂时刻,斯皮尔伯格才稍显疲惫。他吃的很少。今年58岁的他,还和年轻时一样清瘦。他导片子时,一般都会减肥,因为这会使他更有精力。 “设想外星人入侵真的发生了,发生在你我身上,而不是发生在政府、总统、军人身上;就是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那里,六天以后外星人将征服地球,他们会怎么样?” 科技也疯狂 “阿汤哥”十岁的小女儿在人群中跌倒了,被捉住。汗水,血,泥土……骚乱。 “停!”从一个小小的蓝色帐篷传出一声叫喊。镜头转向了公园。荒芜的街道被闪烁的洛杉矶闹市淹没了。斯皮尔伯格从帐篷里走出来,“太棒了,老兄!”“完美!” 这是《世界大战》拍摄的第69天,离最后杀青只剩4天。整部片子的制作,从最初的取景、拍摄到后期,总共只有10个月的时间。而类似这样的好莱坞大片最少也需要20个月。 回想30年前,初出茅庐不久的斯皮尔伯格在广阔的海面拍《大白鲨》时,比原定拍摄时间多用了104天,费用差不多是原预算的3倍。但《大白鲨》的非凡成功让斯皮尔伯格迅速成为大导演,与卢卡斯、科波拉、斯科塞斯一起,肩负起好莱坞的所有指望。 为了如期上映,斯皮尔伯格此次启用的全是多年合作的伙伴。从《辛德勒名单》的摄影师,到《E.T.》的视觉特效师。但《世界大战》比他以往的所有电影都更多地依赖于数字技术,制片人和斯皮尔伯格多年的朋友肯尼迪说,“科技是我们的朋友,但是没有人比斯蒂芬更擅长对技术的使用,他是我合作过的效率最高的导演。” 电影本身是极度紧张的,斯皮尔伯格却是十分冷静的。但他承认拍摄工作疯狂极了,“我从来没有以这样的速度拍过电影。”斯皮尔伯格说,“但是我们成功了。高速拍摄没有伤害到影片的质量。这真令人惊奇——我们什么也没有放弃,即使我们再有六个月的时间,也不可能做得更好。” 他承诺他要达到《大白鲨》的效果:激发出人们心里深深的焦虑,只有坐在黑暗的影院里,大力咀嚼爆米花,才有可能减轻这种焦虑感。这次斯皮尔伯格用的可不是假的大白鲨啦,用电脑制作出的外星作战机器和故事本身足以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恐惧。我们可以被在科技上强于我们的外星生物轻而易举地毁灭,就像我们掐死小昆虫一样。外星人对人类毫无感情,正像我们对待地球上别的生物一样。 斯皮尔伯格从小就迷恋“外星人进攻”的题材,在内心深处,他认为任何生命形式如果肯穿越时空,来到地球,它的目的肯定不会是征服,而是探索。“从我的本性来说,我想拍的是《 E.T.》和《第三类接触》这样的片子。但是观众需要我去拍《世界大战》,没有什么比人类和外星人打仗更刺激了。观众要的是这个。” 电影上映前一个最大的秘密是三脚战机——外星人的战争机器。视觉特效总监丹尼斯·摩尔保证说,它将给观众带来极度的视觉震撼。摩尔正看着他面前笔记本上的视觉预览。几百米外,斯皮尔伯格也在他自己的笔记本上观看。所谓“视觉预览”就是在电脑模拟的场景模型中进行摄影机位、镜头角度的试验,最后用动画运行所有已经决定的流程。视觉预览通常被称为电影制作中的“数字故事板”,让导演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展示他对于每个镜头的拍摄计划,从而让演员和工作人员可以在实际拍摄场景之前,更好地理解导演的意图。 影片中最大的一场戏正是阿汤哥首度目击外星来的三脚战机,斯皮尔伯格依靠全新的3D数码视觉预览技术,准确地掌握了拍摄时的感觉,更从纵观场景的不同角度,预览了景观、机位、演员的位置等。简言之,这是将传统的手绘故事板“3D数码化”。 无论是三脚战机从地面爆出,还是不明物体的面积、实感,导演只需在现场播放一次电脑预览的片段,就能让所有演员及工作人员都清楚自己的位置。就连小童星芬妮也说一看就明白外星怪物的位置在哪里,她可以更准确地做出反应。 尽管三脚战机完全是电脑造出来的,但威慑的效果却来自方方面面:“他们移动的方式,闪电,镜头视角,黑暗……”摩尔解释说,“至于哪些建筑物将被毁坏,我不能说。这部电影并不是一个科幻灾难片,当然了,灾难和破坏是相当大的。外星人来了,你得想法逃跑,问题是不知道往哪里逃。” 虽然斯皮尔伯格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技术迷,但他对电影的传统拍摄方式仍是迷信的,这依然是好莱坞的标准。传统的拍摄在好莱坞被尊为正典,但传统的剪辑几乎闻所未闻了,似乎只有斯皮尔伯格还在坚持。对多数导演来说,剪辑火车一样长的胶片是自杀式行为。“我喜欢胶片的气味。我喜欢听刀划在胶片上的声音。在数字时代,我会利用一切技术,但这种陶醉和享受我是不会放弃的。” 突然间,一个助手打断了他的话,递给斯皮尔伯格一只手机。他回到现实中来。 卢卡斯赢得票房斯皮尔伯格笑到最后 -本报记者 李榛 乔治·卢卡斯和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两位好莱坞最有权势的制片人和导演,又一次在同一年度推出新片。不同的是,这是他们首次在同一年度的暑期档推出新片,而且主题如此相似。卢卡斯的《星战前传III——西斯的复仇》5月18日全球公映,斯皮尔伯格的《世界大战》则安排在6月29日。 两位导演又一次激烈交锋。从票房上说,斯皮尔伯格似乎必败无疑。《西斯的复仇》上映仅三周票房已过4亿美元,而业内对《世界大战》的票房预期,最高不会超过3亿美元。 虽然火药味极浓,两人表面上仍和和气气、惺惺相惜,唯恐撕下温情的假面纱。 强弱分明 用“敌对”一词形容斯皮尔伯格和卢卡斯,或许不大合适。两人的关系实际上很微妙,既相互利用又明争暗斗。言不由衷的微笑,勉强应对的拥抱,是两人关系的最好掩饰。 1967年,他们第一次相遇。在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大学生电影节上,18岁的斯皮尔伯格看到了卢卡斯的短片《THX 1138》。此前由于成绩不佳,斯皮尔伯格无缘UCLA,无奈只能到加州学院入学。当他迈入神圣的UCLA校园时,斯皮尔伯格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流水化生产导演的工厂。卢卡斯的《THX 1138》,让他嫉妒到骨髓里。“我18岁,创作了15部短片。但在《THX 1138》面前,我的所有片子一无是处。” 卢卡斯也看过了斯皮尔伯格的短片《Amblin’》,但不觉得有什么。20岁的卢卡斯对斯皮尔伯格不以为意,直到1971年在科波拉家里看到了斯皮尔伯格的电视电影《Duel》,才开始对他刮目相看。“因为我之前见过斯皮尔伯格,所以我就想上楼看上十几分钟。但是当我看了第一眼,我就无法离开了。这家伙确实不错,我应该好好认识他。” 在他们的关系中,斯皮尔伯格甘心让自己处于顺从的地位,对卢卡斯的赞誉有点过分热心。“我简直可以说是嫉妒他,因为我过去认为,现在也还认为,《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是我看过的最棒的美国电影。”他还说卢卡斯是“我们这一代最好的电影制作人”,“他的风格和对观众的亲和力,让我即赞且忌”。 当然他对卢卡斯不是百分百认同。与斯皮尔伯格复杂但顺畅的拍摄技巧相比,卢卡斯显得有点死板呆滞。“借助蒙太奇,乔治让电影视觉栩栩如生。这在我们这一代人里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我们一般通过图像合成、镜头布置做到这一点。”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嘲讽,而不是赞扬。 对卢卡斯倾注全力的星战系列,斯皮尔伯格也是钦佩和嫉妒参半。不过话说回来,当卢卡斯1977年3月在家中试映星战第一部曲时,唯一力挺的只有斯皮尔伯格一人。他对在座的人说:“这部片子将挣上1亿美元。我告诉你们为什么,它是如此天真和浪漫,就像卢卡斯本人一样,观众会喜欢的。” 然而私下里,斯皮尔伯格受到了伤害。据说他有机会成为星战首部曲的附属组导演(second-unit,一个编制完整的制作人员组合,通常负责拍摄不需要导演或主要演员在场的影片部分),但莫名其妙被拒,他认为是卢卡斯搞的鬼。“卢卡斯不会同意的,他对我比我对他更苛刻。他不停地说:‘我确信,星战一定会击败《大白鲨》(Jaws,斯皮尔伯格1975年作品,票房收入在当时排名历史第二)。’他不会让我染指星战系列的。” 1977年秋,斯皮尔伯格的《第三类接触》(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上映前夕,在星战首部曲的压力下,他更是倍感绝望。但斯皮尔伯格还是到夏威夷为星战首映式助兴,不过这更令他心碎。星战首部曲上映第一个周末的收入,让卢卡斯兴奋得有些忘乎所以。谈到未来的拍片计划时,斯皮尔伯格说他想做一部詹姆斯·邦德的电影,卢卡斯则说:“我已经有了一部比詹姆斯·邦德更好的电影,就是《夺宝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你感兴趣吗?”斯皮尔伯格说:“我想执导这部戏。”卢卡斯说:“它是你的了。”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两人的地位很不平衡:卢卡斯高高在上,斯皮尔伯格则是下层谦卑的一员,对“主人”提供的任何残汁碎屑心怀感激。这么说可能有点过分,但星战首部曲完全夺走了斯皮尔伯格因《大白鲨》一片累积的光环和风头,则毫无疑义。 分庭抗礼 当时,斯皮尔伯格的导演生涯似乎不容乐观。《大白鲨》和《第三类接触》远远超出了预算,1979年的《1941》票房更是惨败,这时他急需一部《夺宝奇兵》这样的片子东山再起。卢卡斯,作为该片的执行制片,在说服投资人相信斯皮尔伯格是该片的最佳导演时,更是费了大劲。卢卡斯说:“我们四处找投资,都吃了闭门羹。只有一个人例外,就是Michael Eisner。不过2000万美元的预算,也让他压力很大。” 斯皮尔伯格在做《夺宝奇兵》的画面分镜剧本时,卢卡斯告诫他说:“别老想拍摄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把它当成B级片(低水平电影)就可以了。”拍摄《1941》时,斯皮尔伯格一个镜头的平均镜次是20,到了《夺宝奇兵》,由于卢卡斯在身后监控,降到了4次。“在减少拍摄开销、预算和提高进度上,乔治对我影响很大。”斯皮尔伯格说。 拍完《夺宝奇兵》后,斯皮尔伯格回复了信心。到1982年的《外星人》(E.T.,是当时史上的最卖座电影),完全走出了阴影。这回,轮到卢卡斯恭维斯皮尔伯格了。 与此同时,两人个性差异越来越大。斯皮尔伯格被描述成民主、协作精神强的人,卢卡斯的口碑则不那么好。卢卡斯倾力打造的“特效巫师”工业光魔(Industrial Light & Magic)前董事长罗斯说:“你要记住,乔治大学毕业后,很快便成为大导演,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不是好接触的人,不信任律师、会计师和手下的经理主管人员。这也是他成立电脑特效公司Pixar的原因:用很少的人,就能制作一部电影。把自己关在黑屋子里,一个人既导又编,什么事都自己做。他不信任人。” 十年后,当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重新刷新了票房纪录时,卢卡斯终于坐不住了,走出了那间“小黑屋”。斯皮尔伯格通过《侏罗纪公园》向他展示工业光魔的电脑特效能达到什么效果时,卢卡斯惊呆了。他从未意识到自己公司的特效技艺能这么出神入化。“这是历史上最难忘的时刻,就像电灯和电话的发明一样。” 受《侏罗纪公园》刺激,卢卡斯决定将星战系列进行到底,这就是1999年的《星战前传I魅影危机》。斯皮尔伯格重新表达了他想拍摄星战系列的愿望,但知道这是痴心妄想。“他不会同意的。我知道为什么,星战是乔治一个人的,谁都别想染指。他知道我有《夺宝奇兵》和《侏罗纪公园》,但星战一定是他的。” 但直到《星战前传III》上映的最近几个月,斯皮尔伯格仍继续对卢卡斯表示顺从和恭敬。他在英国的电台上说:“一星期前我看了,太不可思议了。” 这句话与其说是赞扬,不如说是护短,护卢卡斯的短。 至此,两人二十几年的争斗似乎分出了胜负。最后溃败的是卢卡斯,而不是斯皮尔伯格。即使抛开斯皮尔伯格两部更成人化、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辛得勒名单》和《拯救大兵雷恩》不论,单单比较两人对所谓好莱坞大片的贡献,也会发现:卢卡斯一度引以为豪的与观众的亲和力岌岌可危。 可以这么说,卢卡斯一生只拍摄了一部片子,就是1977年的那部星球大战。除此之外的任何东西,对他而言都是失败。相反,斯皮尔伯格无论在题材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比卢卡斯深远和纯熟。 今天夏天,卢卡斯或许赢得了票房,笑到最后的却是斯皮尔伯格。 《世界大战》引发惊世大恐慌 在斯皮尔伯格之前,《世界大战》最有名的改编版本,当属《公民凯恩》的导演奥森·威尔斯的一场“恶作剧”。这就是传播学史上有名的“外星人入侵地球”案例。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事后接见奥森·威尔斯时说:“你知道,奥森,美国最好的演员就是你我两人。” 1938年10月30日下午8点12分,美国。 “噢,上帝啊,那是什么?!太可怕了。这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一场灾难。噢,天哪!……”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水星剧团节目”,突然传出播音员歇斯底里的喊声。他们正在现场直播一则惊人的消息——不明飞行物降临美国新泽西州,一群外星人正在攻击地球。“眼睛黑洞洞、亮晶晶的,好像毒蛇,嘴是V字行的,嘴唇没有边缘……” 广播里传来现场哄乱的声音,播音员惊吓过度无法说话,切入音乐。随后另一个播音员接上来继续直播:战斗激烈,又有几艘宇宙飞船着陆。外星人手持喷火武器,迎战的新泽西警察队被烧成了灰烬。收音机里传出了警察呼痛声、外星人奇异的尖叫声和爆炸声。随后,麦克风似乎失灵,所有声音全部消失了…… 几分钟后通讯恢复,播音员惊慌失措,“根据科学观测和亲眼见证……那些怪物,就是火星人入侵地球的先头部队!”并且宣布陆军航空兵也被消灭了,部分地区开始戒严。大量不明毒气袭击,成群的居民倒下,公路上车流堵塞……收音机里传来警钟乱响,隐约有人在唱圣诗。 随即,节目中场休息,播音员语调平静地告诉听众,刚才播送的是广播剧《世界大战》上集。 此时,整个美国陷入一片恐慌。数十万人跑上街四处逃生,公路大道上人群水泄不通,礼拜堂也挤满了人,哭叫声不绝于耳。“事发地点”新泽西洲北部更是混乱不堪,人们失魂落魄,在野外乱跑。世界末日俨然真的来临了。 这场闹剧的始作俑者,是“水星剧团节目”主持人——奥森·威尔斯。为了扩大节目收听率,四天前威尔斯临时起意,把19世纪作家H·G·威尔斯的科幻小说《世界大战》改编成广播剧。当时公司认为不可行,考虑取消,但威尔斯坚持要做。于是制片人说:那好吧,既然要播,就让它再紧张刺激点,要让人们身临其境,觉得真有这么回事。 威尔斯曾在节目开头,声明此剧改编自科幻小说,但很多人没听到,原因是他们的节目和另一档著名节目“蔡斯和桑伯恩”有时间冲突。那天,“蔡斯和桑伯恩”进行到12分钟时插播了广告。于是,大约600万听众们把收音机调台到“水星剧团节目”,正好听到了这个惊天噩耗。 威尔斯特别引入的一些技巧,也为事态发展推波助澜。比如,当时新闻报道都采用现场直播方式。他在节目开头放了天气预报和舞曲,而后还播送了一些号外新闻,使中断插播的“突发事件”更真实。并且使用了十分逼真的音响效果:人声、爆炸声、激战声、怪叫和政府官员讲话(当然都是模仿的)。更高明的是,在紧要关头做了无声处理,这段空白拖得极长,时间在无声中一分一秒地过去。最后,威尔斯用极其怪异的声音问:“你们好!能听到我吗?有人在吗?”人们早就夺门而出了。 据事后统计,当时约900万人收听了节目,其中175万人在恐慌中采取了行动。尽管节目进行中,纽约各电台已有60%打断各自广播,反复宣布这只不过是一出戏,警察局也派出大队人马把哥广大楼团团包围。官方责令公司立刻澄清事实真相。电台中止了节目,开始播放“公开声明”,但此时,收音机旁已经没有听众了。 这个卑劣玩笑取得的惊人效果,连威尔斯本人也觉得不可思议。公司面临的是无休止的麻烦和巨额的赔偿,广播站被关闭,并烧毁了所有的《世界大战》广播稿,仅存留一份(就是目前这部电影的原稿)。 23岁的威尔斯却因此一夜成名,成为了好莱坞红极一时的人物。后来自编、自导、自演了著名影片《公民凯恩》,这部影片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之一。威尔斯饰演的凯恩出场头一句话就是:“不要相信收音机里的任何东西。” 乔治·卢卡斯 VS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乔治·卢卡斯 主要作品时间全球总票房荣誉 《美国风情画》1973年超过1亿美元当年度美国票房第三 《星球大战1:新希望》1977年7亿9790万美元开创了电影史票房新纪录 《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1980年5亿3420万美元 《星球大战3:绝地大反攻》1983年5亿7227万美元 《星战前传1:魅影危机》1999年9亿2230万美元迄今为止电影史上全球票房第四 《星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2002年6亿4820万美元 《星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2005年上映三周票房已过4亿美元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在公映当天 突破5000万大关的影片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主要作品时间全球总票房荣誉 《大白鲨》1975年4亿7060万美元当时票房纪录排名第二 《E.T.外星人》1982年7亿5670万美元 《侏罗纪公园》1993年9亿1970万美元 《辛德勒名单》1993年3亿2120万美元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失落的世界》1997年6亿1430万美元 《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4亿7930万美元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世界大战》2005年 ? ? (资料收集整理,本报记者许敏)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