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审计报告:四大问题引人注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23:00 人民网 | ||||||||
背景:6月28日,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又一次站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报告席上,向正在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报告2004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 和前两年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相比,这份审计报告读来依然沉重……
问题一: 预算执行问题突出—— 违规金额90亿 手段更加隐蔽 “从今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看,以往存在的许多问题虽然得到纠正和改进,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手段更加隐蔽,有的部门利用职权通过下属单位或相关单位掩盖违法违规事实。”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如是说。 在对38个中央部门2004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中,审计署查出各类违规问题金额90.6亿元,占审计资金总额的6%。有的虚报多领预算资金,有的转移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还有的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 ——26个部门违规转移挪用财政性资金10.75亿元。案例:2003年至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决定,由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向所办的两家公司支付体育彩票发行费,用于彩票印制、发行,但支付的发行费超过实际需要。在扣除全部成本费用后,两公司获利高达5.58亿元。 ——国土资源部、民航总局、国家旅游局违反规定擅自建设办公楼和培训中心。 案例:2003年,民航总局所属空中交通管理局为回避审批,假借所办公司的名义,挪用资金2.1亿元购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银通大厦,然后又以年租金1350万元向该公司“租赁”此大厦作为办公楼。 ——截至2004年底,11个部门单位累计滞留闲置财政资金137亿元。案例:2004年3月,科技部在部门预算中安排科技专项资金76亿元,年初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项目的仅18亿元,占24%;12月25日以后拨付的资金达19亿元。 李金华说,这些现象反映出,部门预算管理还不够严格、规范;部门权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制约,制度和管理上还存在一些漏洞,使少数单位和个人得以利用资金分配和管理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责任追究制度还没有完全落实,对已发现的问题有的整改不彻底。 问题二: 违规收费问题突出—— 高校乱收费上涨1/3 医院多收上千万 一种进口的用于心脏手术的球囊,报关价仅为每个496元,一级代理商批发给二级代理商时达到3600元,二级代理商再转手卖给医院时骤升到7000元,两次倒手加价13倍多。 通过审计报告,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医疗医药等方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 ——审计和调查18所中央部属高校2003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表明,违规和不规范收费仍然存在,基本建设负债增长较快,有些院校财务管理比较混乱。 李金华说:“从审计情况分析,部分高校在招生入学这一环节中违规和不规范收费的现象尤为严重。” 数据:2003年,这18所高校违规收费和不规范收费等共计8.68亿元,比上年增长32%,占当年全部收费的14.5%。截至2003年末,18所高校债务总额72.75亿元,比2002年增长45%。其中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占82%。 ——审计和调查卫生部及北京市所属10家医院2003年度财务收支及相关药品、医疗器械购销情况表明,主要存在四大问题:医药生产企业虚报成本,造成一些药价虚高;流通环节层层加价,牟取暴利;医院采购中收取回扣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医院违规收费,增加患者负担。 李金华说:“2003年,这10家医院平均每门诊人次收费307元,比上年增长8.8%;每病床日平均收费1006元,比上年增长10.9%。” 数据:随机抽查10家医院2003年销售给患者的105种药品发现,因企业虚报其中一些药品的生产成本导致患者多负担1052万元,占医院实际收费3744万元的28%;抽查6类35种进口一次性医疗器械,最终卖给医院的价格平均为报关价的3.34倍;2001年以来,10家医院收取药品和医疗器械厂商等支付的各类折扣、回扣等约3亿元。审计抽查10家医院2003年至2004年8月的部分医疗收费项目,发现违规向患者多收费1127万元。 ——审计和调查水利部及长江水利委员会等7个流域机构和湖南、湖北等15个省(区、市)水利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有三分之一的项目未按期建成,有些项目存在质量隐患。审计抽查354个项目,其中有109个未按计划建成;有21个存在严重质量缺陷。 案例:山西省2003年应完工的20座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因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实际仅完成8座,而且其中7座未达到设计要求,难以实现防洪供水等预期目标。 问题三: 四大资产公司存在违规—— 涉及金额700亿 问题不容忽视 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长城、东方和信达,进入审计视野。 据审计报告,截止2004年末,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6750亿元,处置进度为53.9%,累计回收现金1370亿元,现金回收率20.2%。此次审计共查出各类违规、管理不规范问题和案件线索金额715.49亿元,占审计抽查金额的13%。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违规剥离和收购不良资产。一些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在剥离和收购不良贷款过程中,审查把关不严,致使一些不符合剥离条件的贷款被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不仅造成相当一部分金融债权难以落实,而且由于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责任未予追究,掩盖了贷款过程中的一些违规问题和金融犯罪案件。这次审计共发现不良资产剥离环节违规和不规范问题169·18亿元。4家商业银行借剥离不良贷款之机,掩盖以前年度违规经营问题,转嫁经营损失21·21亿元。 案例:2000年6月中国工商银行要求广东省分行等发放3·28亿元贷款,用于置换其银城、银海、万利、北疆等4家投资基金形成的损失,然后将贷款本息作为不良资产剥离给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广州、沈阳和哈尔滨办事处。 ——违规低价处置不良资产;一些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违反程序、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的现象,致使部分资产被低价处置,造成国有资产不同程度的流失。本次审计共发现资产处置过程中违规和不规范问题272·15亿元。主要表现在,评估、拍卖环节管理不严,走过场,有的甚至弄虚作假,故意低价处置。 案例:2001年12月,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长沙办事处在处置位于广东省南海市的130亩土地资产时,先收取南海裕东龙有限公司的价款,然后才进行评估、发布处置公告和举行拍卖会,而南海裕东龙有限公司是唯一的竞拍人。该土地的基准价为每亩34万元,拍卖评估价为每亩11·63万元,而实际成交价每亩仅5万元。南海裕东龙有限公司购买上述土地后,为取得抵押贷款重新委托评估,评估价为6523万元,是拍卖评估价的4倍多、拍卖成交价的10倍多。 ——一些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混乱,违规挪用资产处置回收资金为职工谋利或公款私存,造成回收资金损失;对抵债资产管理不严,大量帐外存放或违规自用。 案例:长城资产管理公司西安办事处2001年以来,截留处置回收资金2093万元,并违规占用抵债土地,修建办公楼和职工住宅。审计发现,东方资产管理公司2000年至2003年共向财政部虚报职工人数3983人,造成财政部多拨付人员费用1·98亿元,其中仅工资就多拨1·33亿元。 问题四: 10户中央企业—— 决策失误损失逾百亿 2004年,受中组部、国资委委托,审计署对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10户中央企业原领导人员经济责任进行了审计。这10户中央企业资产总额14221亿元,审计资金占51%。 审计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 ——损益不实的问题较为突出。审计发现,有5户企业多计利润46亿元,主要是企业领导人考虑企业经营业绩或者为了完成上级的利润考核指标,人为少计成本费用造成的;5户企业少计利润30亿元,主要是多计成本费用造成的。有的企业弄虚作假,偷逃税款或骗取财政补贴。 案例:常州兰翔机械总厂通过虚报下岗职工人数,累计骗取中央财政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补助资金1110万元,占实际领取补助资金数额的35%。为取得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对其8451万元金融债务的豁免,该厂法人代表擅自决策将100万元公款用于行贿,有关人员涉嫌犯罪。 ——决策失误造成损失较为严重。审计发现,10户企业对外投资、借款、担保等造成损失145亿元。主要是由于不按程序决策、违规决策和管理不善造成的。 案例:1997年8月,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在民营企业——北京三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无力偿还2000万元借款的情况下,仍为其2000万元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因该公司已停业,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替它偿还银行贷款本息2226万元。以上借款、担保共形成损失4226万元。 ——违规处置资产、关联方交易让利、违规经营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20亿。 案例:1998年至2002年4月,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国华电力公司将退役发电机组无偿交给其多经企业——北京华明热电工程公司经营,并纳入主业生产计划上网发电,挤占主业赢利空间,华明热电工程公司获利8825万元,并用其中的4092万元为国华电力公司中上层干部购置商品房。本报记者吴兢 石国胜 相关专题:2004年审计报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