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在美国掀起波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11:28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驻华盛顿记者王振华报道 自从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6月23日宣布竞购美国优尼科公司以后,这一普通的跨国并购案在美国掀起了少见的波澜。美国国会40多名议员联名给布什总统写信,要求政府对此进行严格审查,实际用意显然是要求政府阻止中海油的并购计划。

  中海油计划以185亿美元的价格竞购的优尼科石油公司,在今年《财富》杂志以收入排
名的500家大公司中仅名列第268位,去年的经营收入只有82亿美元。但它的利润却高达12亿多美元,排名高居第122位。

  政客作梗,商界欢迎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引发美政界人士的过敏反应不外乎以下几点:首先是目前中美经贸关系处于相对比较敏感的时期;其次,目前世界石油价格处于飙升期,最近已经在每桶60美元上下徘徊,达历史最高水平——能源问题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和国会最为关注同时也是分歧严重的的经济战略问题;第三是竞购能源公司敏感;此外,美国一些政界人士对中海油背后的政府行为敏感,又将中国并购美国公司同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购买美国”风潮联系在一起,为纯属空穴来风的中国威胁论找根据。

  与政客们的“疑虑”相反,美国商界和民众对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普遍持公正态度。除了中海油的竞争对手雪佛龙外,大多数公司和民众认为,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仅仅是一个纯商业的举措,符合优尼科公司股东和员工的利益,政客们没有必要说三道四。

  股东高兴,审查扫兴

  从目前来看,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最终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一些当前尚难确定的因素。

  从优尼科公司及其股票持有者的角度来看,虽然优尼科此前已经同意接受雪佛龙的报价,但是中海油的竞购价格比雪佛龙高出15亿美元,每股多2美元。按照最基本的商业规则,对于优尼科公司和股票持有者来说,应该是何乐而不为的事情。

  但是,在当前的中美经贸关系处于相对比较困难的总体形势下,也不能小视政治因素对商业问题的影响和侵蚀。毫无疑问,见于来自国会压力和对国家能源安全的长期考虑,美国政府对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并购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势在必然。负责审查外国并购美国企业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主席、财政部长斯诺已经表示如果中海油竞购成功将对这一并购计划进行审查。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是根据美国1950年制定的防卫产品法中的相关条款于1975年成立的,目的是审查外国兼并美国公司案件中是否存在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可能。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购买美国”风潮时期,其主要审查重点集中于日本企业。

  布什政府试金石?

  从实际情况看,美国对外国企业并购美国公司如何危及“国家安全”的认定并没有明确的标准,随意性很大。从事实看,日本对美国企业并购威胁基本消除后,中国目前已经成为该委员会防范的主要对象。从当前形势看,能源安全已经早就包括在美国国家安全的范畴之内,如果美国政府认定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会损害美国的能源安全也即国家安全,这一并购的前景就很不乐观。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主席乔·巴顿28日公开声称,中海油并购优尼科标志着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明显威胁”(clear threat),应该被阻止。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近年始终是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严格防备的重点国家。该委员会成立以来的约30年中,美国总统下令阻止的外国并购美国公司的案例只有唯一一个,恰涉及中国。1990年2月,老布什根据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提供的报告下令禁止将西雅图一家公司飞机零件公司出售给中国的计划,使拟议中的并购计划流产。

  从目前看,即使中海油在同雪佛龙竞购优尼科中获胜,也必然遭到美国政府的严格审查,最终结果如何尚难预料。从最新情况看,布什政府对中海油并购优尼科的态度极为谨慎。美国白宫发言人麦克来伦27日曾表示,美国政府将按照的正常的程序、即只有在中海油的并购报价被优尼科接受之后才准备审查这一并购案。这使中海油要求美国政府提前审查这一并购的希望变得渺茫。中海油公司曾要求美国政府在中海油赢得对优尼科公司的竞购报价之前审查这一并购案。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认为,这是因为提前得到政府审查可以减少中海油竞购前景的不确定性,从而有利于优尼科公司及其股票持有者接受中海油的竞购价格。但是,白宫对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一事迟迟未能明确表态,说明布什政府已经将优尼科看作是对华政策的一块试金石,必须慎之又慎,最后的结果可能是:由于白宫的犹豫不决,将导致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一事也久拖不决,中海油和优尼科都成为牺牲者。

  优尼科的“优”与“忧”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王锦报道 优尼科公司(Union Oil Co. of California,Unocal,加利福尼亚联合石油公司,简称“优尼科”)身为美国十大油气生产商之一。熟悉中国东海天然气开发的读者都不会忘记:2004年秋天,优尼科与壳牌公司一道宣布退出东海天然气项目。它和壳牌给予中方的突然袭击当时在业界曾引起震动。

  优:不存在马六甲困局

  优尼科在北美的墨西哥湾、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进行油气生产。但是该公司的主要油气来源还是海外。根据该公司2004年的数据,优尼科在北美以外的七个国家进行油气生产和合作开发,包括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阿塞拜疆和越南等。2004年,该公司62%的天然气和56%的液态能源来自国际合作项目。

  优尼科现有储量的70%位于亚洲,它在东南亚尤其活跃。泰国是优尼科美国本土以外的首要天然气产地。它在当地平均日产天然气超过10亿立方英尺。它的100个钻井满足了泰国30%的能源需求,并于今年开始进行石油生产。

  印尼是近年来中海油与包括日本公司在内的西方国家油气公司的主要油气竞标舞台之一。而35年来,优尼科在印度尼西亚已投资约50亿美元。早在1970年,优尼科就发现了当时印尼最大的油气田,如今它在近2.7万平方公里的海上油气区有份额。优尼科在印尼将天然气加工成液化天然气后主要供应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值得一提的是,优尼科在印尼展现了优良的海上勘探技术:在1970年,它首先在印尼东加里曼丹使用海上钻探船;在望加锡海峡创造了印尼的勘探纪录,对水深约2049米处进行钻探。

  1996年起,优尼科在越南进行海上油气开发。

  显见的是,优尼科在东南亚的主要油气产区在向东北亚运送产品时,都不用从马六甲海峡通行,因而不存在所谓的“马六甲困局”,这是优尼科最具吸引力的一大优点。

  忧:阿格土管道

  美国苦心经营的巴库(阿塞拜疆)—第比利斯(格鲁吉亚)—杰伊汉(土耳其)输油管(也称“阿格土管道”)5月25日正式开通。这条1760公里,蜿蜒于西亚高山、高原的管道绕过俄罗斯,直接从里海“掏油”,是美国在中亚的重要战略工程。负责该管道建设与运营的美国最大资方恰是优尼科公司。它占有管道权益的8.9%。

  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势必挑动美国政客的“阿格土神经”。

  日前,中海油表示,在不使优尼科遭受重大经济影响的前提下,准备出售或处置优尼科的少数输油管道权益和储油资产。在适当的时候,中海油也会向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做出这一承诺。中海油乐于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讨论,有关将非勘探与开发性资产由美国管理等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经常批准的处理方式。6月24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傅成玉表示,中海油已做好准备,一旦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愿意,中海油会马上开始讨论这些问题。

  “中国公司的收购并不反常”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张妍报道 中海油为什么要收购优尼科?简单的回答是:为了提高、掌握油气开发、生产的技术,获得其海外油气份额。

  尤其是,优尼科的最主要天然气产地在泰国,在印度尼西亚和越南也有油气开采项目,将油气产品运到中国,或依旧卖往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都不需考虑所谓“马六甲困局”。

  这些都是从个案出发考虑问题得到的答案。以近期频频发生的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的实例来看,这后面似乎还有更为普遍的原因。

  “蒙代尔三角”理论的解释

  “从‘蒙代尔三角’理论来看,近期发生的中国公司海外并购案有其必然性。”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告诉记者。

  20世纪6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蒙代尔对固定汇率制下使用的货币政策进行了经典分析。“蒙代尔三角”理论认为,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1999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以“永恒的三角形”对该原理进行了更清晰的展示)。“简单地说,根据‘蒙代尔三角’理论,在目前人民币汇率和利率都基本不动的情况下,资本必须流动起来。外汇储备迟早要用,中国应趁美元还基本稳定的时候,及早使用美元储备扩大进口,或鼓励收购。”王建认为。

  “中国比日本精明得多”

  “上半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比较大的顺差,中国的外汇储备仍在继续大幅增长。我们以前拿外汇储备买美国债券,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保值、增值的各种问题。现在考虑外汇储备问题时,我们为什么不拿它买实物资产呢?毕竟我们的企业需要技术,需要信息渠道和资源。尤其是我们的石油问题很突出。”在这点上,王建与克鲁格曼的想法相近。

  克鲁格曼如今是“媒体超级明星中最出色的经济学家”(英国《经济学家》语)。他于6月27日在《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中感叹,今天的中国比当年的日本“似乎要精明得多”。“从初步迹象来看,中国人不会像日本人那样乱花钱。当年的日本人往往追求名气较大的投资项目,致使美国卖家得到大把大把的钱但买家始终收益甚微。结果,这些投资事实上捐给了美国……更重要的差别在于,中国跟日本不同,它似乎真的逐渐成为美国的战略对手并同美国争夺各种紧缺资源”。

  美国经济学家的“假如”

  不过,克鲁格曼也说“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竞购优尼科公司不仅仅是一桩生意而已”。看来,中国公司的一系列收购已经让美国的某些人“担心”了。有必要吗?

  “中国公司的收购并无反常。韩国最近的外汇储备刚超过2000亿美元,它就拿出300亿美元成立海外投资基金。最近中国公司购买澳大利亚铁矿和哈尔滨民营企业到俄罗斯秋明油田从事开采、冶炼就是正确的举措。”王建介绍。4月11日,韩国财政经济部表示,韩国政府计划于7月1日设立韩国投资公司,鼓励对外投资。

  通过类比,王建认为中国企业完全无须对美国的“担心”感到理亏,“美国如果不出售好的资产,而美元债券又不总是有利可图,中国完全可以选择欧元、日元债券。”

  王建的说法也是克鲁格曼的“痛点”。从美国的利益出发,克鲁格曼认为应该防止中海油收购成功,但他显然也认识“假如中国淡漠美元债券”的严重性。他认为,在过去的太长的时间里,美国已经成为了一个依赖进口大于出口的国家,而且,“美国一直都在依靠外债生存”。“我们应当感到欣慰的是,中国人至少目前还没有倾销美元,而是把它们用来购买美国公司”。“假如让我作主,我会阻止中国人竞购优尼科。但假如美国当前不这么依赖中国购买我国债券和在我国军队陷入伊拉克泥潭之际帮助我们解决朝鲜半岛问题,采取这种立场就会容易得多”。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