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日本须走出战俘心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11:38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周庆安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以德报怨”是中国人作为胜利者所一贯奉行的哲学,无论这个胜利来得多么惨重,但是中国人在得到结果之后,往往将对痛苦过程的追索,变成道德的奉献。抗日战争之后,日本战俘在华的遭遇,就凸现出国人的这种心态。

  以德报怨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对于当年的战犯绵贯好男个人来说。在他记忆中那些中国式的礼遇和感化,那些带着仇恨泪水的微笑,足以震撼任何还有一点点良知的人,无论犯了多大的罪,都足以让他忏悔后半生。这种方式,实际上是把肉体的责罚转化为精神的责罚。但是,尽管几乎所有的战俘回国之后,都对中国充满了感激的心态,但是中日关系这些年来的风雨,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远离战争之后,中日关系仍然在为战争的记忆而争论不休。

  对照当年的日本战俘和今天的日本政府,很显然,那些年逾花甲却仍在反省的人们值得我们尊敬,而今天的日本政府反而在为历史真相设置各种障碍,他们的做法与那些战争的执行者差距如此之大。让人不禁要问,难道只有离战争最近的人,才能真正从战争中走出来吗?

  从肉体上改造一个战俘容易,改造一种战俘心态则要难得多。所谓的战俘心态,是那种失败后不能承认其所犯战争罪行的心态,是一种仍然深陷战争得失输赢的心态,更是一种为了从战争中走出来而强迫自己和他人忘记战争真相的心态。简单地说,就是在历史空间中“输不起”。这种心态不但影响了战后多年的日本对外关系,也对日本民族的健康成长心理埋下了阴影。

  直至今天,仍然有许多当年的日军战俘像绵贯好男一样,回到当年的集中营,去向那些曾经被奸淫掳掠的中国人表达他们的歉意。之所以能够回过头来反思那段历史,正是因为这些当年的战俘已经真正了解战争对于中日双方的伤害。老人们们已经坦然地从战俘心态中走出来,同样作为战争的受害者,他们在执行那么残暴的使命时,也屠杀过自己的良心。

  从战俘到受害者,再到和平捍卫者的角色转变,是日本老人绵贯好男走出战俘心态的一种途径,也是日本民族选择正常国家发展道路的必然阶段。在中日关系中也是一样,不可能一方为主,而另一方为俘。双边关系,应当在平等健康的交往心态下开展。而历史观念对于这种健康心态的形成,则十分重要。

  今天已经没有人仍然把日本作为战争的俘虏来看待,但是日本政府能不能走出战俘心态,则决定了日本民族发展的历史观。一个民族历史观的形成,不但要以史为鉴,更要面向未来。如果对于一场战争中的罪行都不能坦然面对,那么对于未来的对错得失,也不可避免地会用局部利益进行衡量。这种衡量的结果往往是放弃了大原则,而重拾小伎俩,甚至因此抛弃一些必要的尊严和体面。这种战俘心态会贻害长远。

  解决一个人的心灵不难,但是解决一个民族的心灵则并不容易。因此,日本如果不能超越战俘心态,那么以德报怨顶多只能对于个人有效,而对群体来说,则要困难得多。那么尽管现在日本政府能够走上国际政治的舞台,长久以往还会永远沉沦于历史的战俘营中,这将是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噩梦。

[上一页] [1] [2] [3] [4] [5] [6]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