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京晨报聚焦栏目专题 > 正文

肯尼亚女孩来到郑和当年出海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05:42 南京晨报

  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带领他的水手七下西洋,并在东非肯尼亚地区创建了“上家”华人村,当年的水手们也在“上家”留下了他们的后裔。600年后,水手的非洲后裔———19岁的肯尼亚女孩沙里夫来到了郑和当年的出海港与招募水手的太仓刘家港。

  39岁的周绵玉是郑和下西洋的卫将军周闻的传人,获悉沙里夫已经来到太仓,她激动地称:这是600年后姐妹的相认!

  “上家”可能是今天的“海塘”

  2005年7月5日,江苏太仓浏河镇长江出海口,75岁的许老汉站在江堤上,指着前方烟波浩瀚的江海交汇处称:“这就是郑和船队当年的出海口,海塘。”而位于“海塘”西边的太仓海塘村(刘家港)在明清史志中有“六国码头”之称,该处江面宽8.5公里到16公里不等,与上海崇明岛隔江而望。

  “海塘”筑于公元1267年,形成于公元1543年,江不为患,患自“海潮”,这是“海塘”纪念碑文上的铭记。75岁的许老汉称,元末明初,海塘村居民深受海潮之患,传说外地女子都不愿嫁到海塘来,说那里是“上海潮”水患之地,后来有人干脆叫“海塘”为“上海”,明朝初年政府修固海塘江堤,疏浚刘家河后,这里俨然成了一个天然出海港与漕运盐运以及南粮北运的重要交通枢纽,“海塘”的叫法也重新正统起来。

  而位于非洲东海岸肯尼亚的“上家”村,当地土著语音为“shang hai”译为“有蜜蜂的地方”,而事实上,那里从没有发现蜜蜂,其发音与今天的中国“上海”完全一样,海塘村的许多老者称,当年郑和来到海塘,招募了海塘村的许多水手,这些水手与郑和一道七下西洋,肯尼亚的“上家”村,极有可能就是来自太仓海塘村的水手建造的。

  肯尼亚与西方学者已认定肯尼亚的“上家”村系明朝水手修建。

  史载下西洋生还会受封

  太仓公园内至今有一座古墓,墓主名叫“周闻”,《太仓县志》称“周闻为明太仓副千户,墓志全称为《明武略将军太仓卫副千户尚侯声远墓志铭》,正方形,51厘米×51厘米,厚11厘米,行文28行,669字,缺篆盖。1983年10月由当地狄斗南先生提供线索发现,现藏于太仓郑和纪念馆内,碑文记载周闻第二次至第七次6次随郑和下西洋的情况。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太仓郑和纪念馆内,见到了那块墓志铭。上面称“呜呼西洋诸国去中华数千万里,琼波弥漫,天涯绝域宿茂人迹,屡危险,生还者甚少,凡往回抵境者,金帛加禄……”

  发现下西洋的周将军的后人

  郑和纪念馆39岁的讲解员周绵玉对记者称,这是她的祖先周闻六下西洋生前的铭文。据周绵玉介绍,他们家世世代代生活在太仓,童年的时候,常听祖父讲起祖先“副千户”周闻六下西洋的故事。

  “我的祖先周闻先后6次下西洋,每次前往东非古麻林国时,都要在那里生活2到3年时间,祖辈们称,许多水手在那里买了当地黑人女奴,并与她们繁衍后代,祖先周闻也极有可能在那里留下了自己的血脉……”周绵玉称。

  据周绵玉家老人介绍:当地一户周姓家族曾保留明朝至今的家谱,家谱上有“周闻”的名字以及“下西洋”的简介,遗憾的是,这户人家在解放前去了台湾,周绵玉家与去台湾的这户周姓家族系同根。

  记者从太仓市宣传部提供的史料上看到:当年郑和使团的军卒、水手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有不少是来自太仓及邻近地区,其中知名的有:太仓卫事通(即翻译)费信,他曾三次跟随郑和出使西洋,著有《星槎胜览》一书,为后代留下了研究郑和下西洋及中外关系史的宝贵资料。还有太仓副千户(相当于副团长)周闻,曾6次随郑和下西洋(周闻就是周绵玉的祖先),此外还有医官医愚、陈常、郁震等。

  跨越600年水手后裔相聚

  “我在郑和纪念馆工作了20个年头,建馆的那年,我就来到这里上班,曾经有3次更好的就业机会,可随着对祖先周闻的了解,以及对伟大航海家郑和的敬仰,我放弃了3次更好的就业机会,前天从网上看到晨报的《肯尼亚女孩南京寻根》一文后,我非常感动,说不定肯尼亚女孩与我流淌着同一祖先的血脉,我愿意认这位异国他乡的妹妹,如果和沙里夫相认,这不仅是600年的缘分,也是中非友谊600年后的一次拥抱……”周绵玉激动地说。

  据周绵玉称,假如沙里夫来到太仓读书,她愿意照顾这位异国他乡的妹妹,她会将沙里夫带回家中,给她讲祖先周闻的故事,给女孩烧最好吃的家乡菜,给她买最好看的衣服……

  郑和副手传人的发现,使郑和水手后裔南京寻根一行,烙上了传奇色彩。昨日下午,记者在太仓市财政局再次见到了郑和水手后裔、肯尼亚女孩沙里夫,记者将当年随同郑和下西洋的周闻的故事告知她后,异国他乡的女孩露出了异样的神情。当获悉周闻的传人周绵玉要认她这位来自肯尼亚的妹妹时,沙里夫连连说了三个“OK”,并称,她非常想见周绵玉姐姐,在中国有这样一位姐姐,家乡的父老乡亲会为她高兴的,她祈盼着这一天到来……

  沙里夫收到爱心助学款

  太仓:“欢迎沙里夫回家”

  非洲的郑和水手后裔中国寻根,成了中肯两国民众关注的焦点。昨日,记者陪同19岁的肯尼亚女孩沙里夫在其祖先生活的故园,江苏太仓市继续寻祖。江苏太仓市打出了“欢迎沙里夫回家……”的口号。

  沙里夫写下“我回家了”

  昨日上午,在太仓市有关部门的安排下,沙里夫来到了太仓市高级中学高三学生薛玮家中做客。

  跨进薛玮家的豪华别墅时,沙里夫大声对翻译称“太仓最富有!我羡慕太仓!”沙里夫与薛玮及其同学相拥而坐,一番相互问候后,沙里夫告诉故园的同龄人,她最大的心愿是来中国留学,能在太仓读书,她将有一种“回家”的感觉。随后,沙里夫应邀拿起话筒,为祖先故园的同龄人唱了一首《上帝最伟大》的歌曲,薛玮的同学用古筝为沙里夫弹奏了一曲《出水莲》。

  接下来,中肯两国的孩子交流达到了高潮,薛玮向沙里夫献了鲜花,并教她弹奏古筝,而沙里夫一时兴起,要求薛玮教她撰写中国的书法,很快“文房四宝”摆在了案头,在薛玮的指导下,郑和水手后裔、肯尼亚女孩沙里夫写下了“我回家了”四个毛笔字,顿时薛玮家中掌声雷动。

  财政局为沙里夫捐资助学

  昨日下午4时整,江苏太仓市财政局会议大厅里济济一堂,大红条幅“欢迎沙里夫回家”显得特别醒目,随着该局领导一声“为水手后裔捐资助学活动正式开始”,沙里夫从太仓市财政局工会主席手中接过了2万元的助学捐款。

  江苏太仓市财政局的袁国强局长称:这2万元捐款是太仓市财政局所有员工自发捐助的,这笔钱可以解决水手后裔来太仓念书的生活费用,至于沙里夫的学费,财政局将集体垫付。

  “沙里夫的出现,不仅代表了中肯两国的友谊,更是600年的一个美丽传说,太仓财政局为沙里夫捐资助学,就是要让这位异国他乡的女孩有一种真正回家的感觉……”袁称。

  昨日,19岁的肯尼亚女孩沙里夫从太仓财政局工会主席手中接过那2万元助学捐款时,激动地称,“谢谢祖先家乡的人们,这里就是我的家,在肯尼亚的父母知道此事后,他们一定会为我感动的,我爱中国,我爱太仓……”

  沙里夫将在太仓学汉语

  据太仓市财政局袁局长以及太仓市政府有关人士介绍:19岁的肯尼亚女孩沙里夫,将于今年9月左右前往太仓市“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留学一年,主要学习汉语语言知识,待学业完成后,将前往南京或者上海相关的医学类高校学习。

  由于太仓市“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尚没有接受留学生留学的资格,昨日,太仓市财政局袁局长称,就此事,太仓市有关部门正与上级有关部门积极协调。

  昨日记者曾就沙里夫前往太仓学习汉语语言一事,特采访了“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院办的一位苏姓主任,他称尚不知沙里夫前来留学一事,至少学校还没有得到这方面的信息,倘若沙里夫愿意来他们学校学习,学校肯定欢迎,但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学校愿意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让水手后裔求学之梦成真!”

  -新闻链接

  太仓刘家港———古时“百万仓”

  位于太仓市东南,东临大海,为太湖主要泄水通道,长江入海口南岸。元末明初,成为海运漕粮去北京的要冲,同时与琉球、日本国交通,时人称刘家港为“天下第一码头”、“百万仓”,郑和下西洋船队自南京龙江关起航,从刘家港出海南下,至福建长乐候风出洋,在郑和下西洋伟大航行中,刘家港为出海港,与南京龙江关始发港、长乐候风出洋港齐名。

  相关专题:南京晨报聚焦栏目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