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全球陷入“水深火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12:24 新民周刊

  “极端”水深火热

  50年不遇的洪水、40度以上的高温、数月干旱、沙尘暴、龙卷风……面目狰狞的极端天气频频出现,灾害性气候夺去了生命和财产。

  极端天气会越来越多吗?我们是不是应该准备好应对更多的气象灾害?

  撰稿/黄 祺(记者)

  全球陷入“水深火热”

  最近几年里,“极端天气”一词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也许超过过去任何时候。

  2003年年初,欧洲一些地区遭受暴风雨和严寒的袭击,意大利著名的圣马可广场被泡在水中,俄罗斯部分地区的气温达到零下48℃。5月上旬,美国中、东部频繁出现龙卷风,在19个州内发生412次,是近50年来同期内出现龙卷风次数最多的。这年夏天,热浪又向欧洲袭来,估计导致2万人死亡,仅农业上的损失就达100亿美元以上。

  2005年6月,热浪席卷到南亚,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受热浪所困,印度的新德里、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的气温曾经升至摄氏45度,个别城镇气温高达50℃以上,已经有数百人死于炎热。

  极端天气在中国同样导致了灾害。

  2005年6月10日,一场暴雨突然降临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沙兰镇小学103名学生和2名幼儿园的孩子最终被洪水吞没。

  6月18日至25日特大暴雨袭击中国南部地区,福建建瓯、建宁,广西象州、梧州,广东龙门、河源等地一周降水达500毫米以上,是该区域常年6月份降水量的2倍,其中龙门一周降水量达1300毫米,接近去年一年的降水量。几天强降水使许多城镇变成一片汪洋。

  南方一片泽国的同时,北方的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安徽、陕西、内蒙的部分地区骄阳似火,高温达到了历史同期的最大值。在北京、石家庄、济南,人们感受到了几乎无法忍受的酷热,天气预报的最高气温达到了40摄氏度。因为持续时间长,高温加重了北方旱情。刚刚进入夏季,全国气候就已经“水深火热”。

  各地的天气反常现象接连不断。

  6月,上海人度过了60年以来最奇怪的“梅雨季”,以往20多天的雨季变成了13天,而且几乎没有下雨,累计雨量只有常年梅雨量的9.4%,连续6天的高温直接把上海的季节从梅雨拉到了盛夏。

  在此之前,春末的北京,一场20年不遇的冰雹从天而降,冰雹有鸡蛋般大小,奇异的大冰雹让年轻人兴奋不已,但数千车主却愁眉不展,因为很多来不及躲避的汽车被砸出大大小小的坑。

  北京并不是特例,入夏以来,宁夏、甘肃、内蒙古、辽宁等20多个省(市、区)发生了雷雨、大风、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

  据初步统计(截至6月28日),6月以来,我国因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雹、雷击等气象灾害及由降水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6300多万人(次)受灾,死亡632人,失踪175人,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亿元。总的灾害损失超过2004年同期水平,南方的暴雨洪涝灾害较2004年同期偏重。

  “极端”越来越多?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真的越来越多了吗?气候会不会越来越糟糕?气候异常的担忧从理论落到了现实世界中。

  事实上,对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还没有严格的定义。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主任张强说,一般而言,与历史同期相比较,比较少见的小概率天气气候事件,比如20年以上一遇的,或对人类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天气气候事件,就可以称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今年广西、广东6月份降水量达到近50年的最大和次大值,可以叫做极端气候事件,河南、山西、河北南部的一些地区出现异常的高温天气,也可以认为是极端天气事件。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任国玉提供的资料显示,全国平均的炎热日数出现先降后升趋势,近20多年上升较明显。自1950年以来,全国平均霜冻日数减少了10天左右,这与日最低气温比日最高气温增暖更明显的事实是一致的。中国近50年来的寒潮事件频数显著下降。

  与降水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近50年来长江中下游流域和东南丘陵地区夏季暴雨日数增多较明显,西北地区强降水事件频率也有所增多;西北东部、华北大部和东北南部干旱面积呈增加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登陆我国的台风数量呈现下降趋势,近50年来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台风造成的降水量也有减少现象。我国北方包括沙尘暴在内的沙尘天气事件出现频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这份材料的分析结论是,近50年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出现了明显变化。从全国范围来看,一些表现出增加,一些则表现为下降。

  今年6月在“上海气象灾害防御对策探讨会”上,中国气象局丁一汇研究员的报告预测了21世纪极端气候现象的变化以及出现的可能性。他的预测是,几乎所有地区陆地最高温度上升,热日和高温天气很可能更多;许多地区可能有更强的降水事件;大多数中纬内陆腹地夏季变干的情况以及引起的干旱风险可能增加。

  如果这些极端气候现象增加,它们可能带来的影响将牵涉到整个社会机制。丁一汇的预测认为,高温天气增多,对老龄人群和城市中的穷人会带来更多的疾病和死亡,旅游地点也会因为各地气温的变化而变动,而高温让制冷所需的电力增加,将给能源供应带来压力。

  强降水的影响事实上已经开始出现。更多的强降水将使洪水、滑坡、泥石流和雪崩破坏增加,土壤也更容易被侵蚀。对于保险系统来说,政府和私人保险系统和政策部门可能也会因为越来越多的水灾而压力重重。干旱出现的风险增加,可能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水资源减少。地面的干裂和收缩还会引起建筑物的基础破坏。

  丁一汇还对中国的气候变化做了详细的预测:到2020年,地表温度相对于1961年到1990年的平均值要升高1.03到2.1摄氏度,2030年,将升高1.5到2.8摄氏度,到2100年,地表温度比平均值要高出3.9到6摄氏度。到这一年,年降水量也将比1961年到1990年的平均值增加11%-17%。

  这些变化将使得2100年的中国北方降水日数增加,南方大雨日数增加,局部地区强降水时间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变暖带来“极端”

  专家们从各个不同角度研究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极端天气的增加。很多研究都指向全球变暖的趋势,认为这可能是导致极端天气增加的原因。

  资料证明,20世纪是过去2000年中全球最温暖的100年。1860年到2000年,全球地表温度上升了0.4-0.8摄氏度。而这种快速变暖的趋势在最近的十多年中又加快了速度。

  近百年间,最温暖的10年均出现在1990年以后。20世纪以来,1998年最暖,2002年和2003年分别为第二和第三暖年,2004年为第四暖年。和温度升高相对应的是,近百年全球平均年降水呈增加的趋势。

  全球冰川退缩是另一个明显的特征,全世界有20条冰川明显退缩。1920年以前,非洲的乞里马扎罗山脉冰川面积有12平方公里左右,1980年下降到5平方公里左右,2000年只有2平方公里左右。北极海冰面积也在这100年中明显减小,春季海冰厚度减少40%。南极海冰面积1970年代有显著减小,之后趋势不明显。

  欧亚地区的积雪面积持续减少,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出现明显的突变。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速度也在加快,20世纪上升速度最快,从1900年起,全球平均上升10-20厘米。

  丁一汇的预测是,未来10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4-5.8摄氏度,地球将进入近1万年以来增温最快的一段时间。温度的升高可能会加速冰川的融解,也会带来更多的降水。

  全球气候是一个互相关联的循环系统,任何环节的异常现象,都可能打乱平衡,造成气候的“紊乱”。“后天”就是电影幻想中一个极端的气候“紊乱”带来的灾难。

  海水淹没城市,气温骤降,陆地被坚冰覆盖的“后天”真的会出现吗?

  丁一汇介绍说,维系全球气候系统能量平衡的一个重要“调节器”是“温盐环流”,如果有太多的淡水注入北部海洋,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降低,造成海洋环流热量输送放缓甚至停止,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无法从低纬度的海水中获得热量,最终导致地区气温下降。而如果输送热量的这个循环停止,北半球气温就会骤降,然后进入冰期。有研究证明,温盐环流的确有衰弱的趋势。

  应对未来危机

  不管是“后天”还是“未来水世界”,专家预测,这些极端的气候突变发生概率还非常小,我们需要应对的,是暴雨、高温、冰雹等等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

  专家提出,气象预警的重要性应该引起人们更多的重视。国家气候中心张强研究员介绍说,极端天气的预测目前还有很大困难。

  国家气象部门已经开始加强气象预测能力的建设,目前我国拥有2000多个气象站,规划中将来要加密达到3万多个自动气象站,以及覆盖全国的雷达网建设、气象卫星探测。所有这些高科技的应用,将大大增强对气象灾害的预测预警能力,从而有效减少极端天气事件可能产生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极端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在一些国家已被提高到国家安全的高度。2004年,美国五角大楼的一份报告警告说:今后20年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构成的威胁要超过恐怖主义。

  更多的专家同意只有控制全球变暖的趋势才能扼住气候异常的咽喉,所以,五角大楼报告给美国总统布什政府带来了压力,因为布什政府否认气候变化的存在,并且拒绝在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协约——《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美国国内的分析人士认为,布什将由于他对气候问题的态度而失去一些人的信任。

  控制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被认为是最有可能防止气候变暖的举动。有专家认为,过去100年中,地球增温的原因有三分之二是来自人类的活动,只有三分之一是自然本身的原因。数据可以证明,1750年工业化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明显增加。南极东方站的测量数据说明,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42万年以来的最大值,在83万年的背景下,仍然是最大值。

  工厂、汽车、城市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但也给全球升温和气候变化埋下了“定时炸弹”,改善人类活动对于气候的影响,将是未来全球最重要的难题。

  “气候变化已经不是一种预测,而是实在的危险,还在不断增长,给人类带来痛苦和经济困难。”

  “像2003年出现在欧洲的酷热夏天,到本世纪中可能会成为正常现象。”

  谁也不希望魔咒似的预测成为现实,我们必须准备好应对可能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事件和气候异常带来的灾害。-

[上一页] [1] [2] [3]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