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史实网站开通 新浪显示社会责任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8日07:20 第一财经日报 | |||||||||
新浪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及龙虎网联合推出“南京大屠杀史实网站”,超越自我,超越商业,成为门户网站无法回避的课题 昨日,新浪显示了一个门户网站的社会责任心。在“七·七”卢沟桥事变纪念日,新浪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及龙虎网联合推出了“南京大屠杀史实网站”,将大量史料搬至网上,供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士查阅和追思。
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曹劲松在网站开通仪式上表示,建立南京大屠杀史实网站,在网络世界还原这段惨痛的历史,为的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促进发展。 新浪CEO汪延在网站开通仪式上激情演讲,眼泪几欲夺眶而出。他高声呼吁全世界都要正视历史,维护和平;他呼吁中华民族应该牢记历史,警惕日本右翼势力和法西斯余孽。 超越时空的纪念碑 今年春节前,三方就有了共同建立南京大屠杀史实网站的意向。 “知情的老人家不断故去,抢救和整理抗日史料的工作刻不容缓。”作为这个网站项目小组的召集人,新浪新闻中心总监梁春元受命之时,颇感荣耀。新浪副总级的人物都是这个小组的成员,新浪CEO汪延每个星期都要过问一次。 最初的设想是,通过新浪网的传播能力,建立一个网站来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同胞纪念馆征集史料,同时也起到网上纪念馆的作用。一开始还曾设想做成整个中国抗日史的网站,但后来还是决定做得更专更细。现在这个网站,不仅有丰富的史料,还能够网上献花、点歌、留言,功能非常齐全。 梁春元还专门去以色列考察了二战遇害犹太人纪念馆。“主页上蜡烛的构思就是来源于这个纪念馆,以色列人用蜡烛来寄托哀思,非常有表现力。” 网站还使用了台湾地区各界积极提供的史料。实际上,在这个域名中文含义为“永不忘却”(www.neverforget.com.cn)的网站之前,全世界有几十个同样主题的网站,但都是一些民间团体或个人操办的。“永不忘却”力图成为这些网站的集大成者。 近10个年轻人经过3个多月的连续奋战,网站终于在“七·七”纪念日之前通过验收。 “我们的这项举动,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梁春元说。北京市委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先后给新浪发来正式批文,支持这项建造“网上纪念馆”的壮举,并要求一定要把这件事件办好。 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曹劲松表示,网站以巨量的内容空间,利用网络的纪实性和互动性的优势,面向世界展现了一幅悲壮的历史画卷,不仅使这段历史为更多热爱和平的人们所了解和认识,而且为进一步收集相关史料,警示后人不忘历史、珍爱和平,提供了一个新的网络平台。 我是一个中国人 “汪延平时平和而且低调,今天的事情,应该说是在南京目睹的大量的史实,引爆了他的情感。”昨天下午6时许,新浪公关部的孟先生说。 本来,汪延的演讲稿是由下属代劳,但汪延感觉演讲稿不能抒发自己的感情,于是就花费大量时间准备。“汪延说这是一个意义很重大的演讲,作为一个中国人,感情不能表达不透,也不能过火。”孟先生说。 根据新浪一些内部人士的看法,汪延是一个有强烈民族情感的人。 在昨天上午的演说结束后,汪延被问到,开办这样的一个网站,是否与前几年一直流传的新浪有日资背景的传闻有关。汪延已经回复了他惯有的平和,表示“这个传闻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再澄清了”,“我们做这个网站完全是为了尽新浪这个企业公民的责任心,是公益行动”。 “我还不能不说的是,30万遭受苦难的冤魂,时过68年之后仍远未得到安息。”汪延在昨日的演讲中如此强调,“种种言行表明了他们(某些日本人)对其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的漠视,更重要的是对历史现实的抹杀,是对中华民族和人类正义的公然挑衅。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应该拍案而起,誓将罪恶清算到底!” “汪延是有刻骨之痛的,他爷爷辈的一位亲人就是当年日军屠刀下的幸存者。”知情人透露。 今后每年,汪延都会给南京这个纪念馆捐款。他成为继二战老兵史东郎等两名日本人和一名香港人之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第四名荣誉馆员。 门户的责任 “新浪的能力大了,责任也大了。”梁春元说。 今年4月,新浪发起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网上签名活动,反对日本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活动得到了全球4000多万网友的积极响应。签名结果目前已经送交联合国。 新浪将这件事情完全作为公益事业来做,没有任何商业收入。“但实际上,新浪赢得了大众的支持,这就是公益事业的产出。”有网友评论说。 作为门户网站,新浪此前推出过环保频道,宣传环境保护。“这是门户网站里面唯一在公益内容方面的大投入。”孟先生说,“汪延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理事会执行理事,他非常看重环保。” 实际上,超越自我,超越商业,是中国国情下门户网站的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一位媒体界高层如此评说:“在严肃话题的引入和容纳上,门户网站需要更多的慎重。这是相对过去海量的社会新闻、财经新闻和娱乐报道而言的。不过,新浪CEO汪延的真情投入,使新浪的这次壮举趋于圆满。”本报记者汪小意发自上海 相关专题:南京大屠杀史实网站开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