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京大屠杀史实网站开通专题 > 正文

江东门纪念馆各界共缅怀 纪念卢沟桥事变68周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8日09:21 龙虎网

  7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史学家、市民代表、青少年代表等南京各界人士,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了纪念“七·七”事变68周年的活动。“让世界看不到黑暗……”南京和平鸽合唱团的20多位小学生手捧烛台,神情专注,齐声唱着《祈祷》。在他们的歌声中,纪念活动拉开了帷幕。

  纪念馆遇难同胞祭奠广场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佘子清、常志强、骆中洋
等含着泪水,向遇难者敬献了鲜花。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7月7日是一个令国人不能忘却的日子,68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此后的8年中,他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犯下了许多令人发指的罪行,南京大屠杀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惨案。我们一定要铭记这段历史,维护世界和平。

  7日,长江水利委员会直属单位的30多名共青团员,专程从湖北武汉赶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勿忘国耻,爱我中华!”是他们此行的主题。

  在纪念活动现场放飞和平鸽的几位小学生表示:“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绝不让祖国再受人凌辱。”

  “当!当!当……”纪念馆悼念广场的和平大钟响起,绵长悠扬的钟声警醒着世人:铭记历史,维护和平!

  【现场】

  天,阴阴的,很闷,一如人们的心情,堵得发慌。祭奠广场上,洁白的和平鸽不时地在低空中掠过。一群来自上海国致中学的学生们正在向遇难同胞们默哀。人们不断地从外面涌进来,但馆内却显得异样的平静。据统计,昨天馆内共接待参观者7787人次,比平时多了三分之一。

  留言纸上留下和平祈祷

  在遗骨陈列室里,有一棵人造松树。绿绿的树叶早被一张张白色的留言纸片淹没,南京、济南、上海、北京……甚至国外,可以说树上承载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声音。“我向中国人民道歉,我希望中日友好,我希望世界和平。落款:一位日本人”“愿你们的灵魂永远安息在天堂,落款:济南张艳”、“尊重历史,就是尊重自己!落款:南师大学生。”

  期间,有位正在写纸片留言的女孩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看了玻璃柜中的骨头,我很难受!写出来会好受些。”记者翻看了她的纸片,上面写着:“遇难的同胞们,你们的鲜血不会白流,我们将不忘历史,为祖国富强努力!”

  “万人坑”遗址让人揪心

  “万人坑”遗址前人不是很多,一些参观者告诉记者,“这个地方不能久留,看着看着就想哭,太惨了。心像猫抓一样,哪是一个恨字所能表达的啊!”人心是相通的,外国友人也不例外。昨天,有位美国友人就在“坑”前流下了眼泪。一件红底黑花的连衣裙,高高的个子,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不停地擦拭着眼睛。“坑”内大大小小的骨架,非常地触目惊心,“这都是一个个生命啊,你看,这副骨架这么小,那死去的小孩该是多小啊!”记者顺着她的手看过去,确是一具完整的小孩骨架,胸口的肋骨却断了好几根。她还告诉记者,她不喜欢这种死亡的气息,她向往的是和平,她希望日本人能多来看看这个纪念馆,反省一下侵华日军当年犯下的滔天罪行。

  幸存者的脚印控诉罪恶

  在馆内,有一条长长的刻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脚印的铜版路。由于刚下过雨,一个个脚印里盛满了水。有个四岁的小男孩一脸纯真地用自己的小脚丫在脚印里一一比试着。

  这时,过来一群身着蓝色T恤的小学生,T恤上印有一行很有意思的字:了不起的中国人。他们是来自山东淄博“爱国夏令营”的学生,特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赶到南京,实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们在铜版路上仔细地看着,仔细地走着。突然,有个小学生叫起来,“咦,这个人怎么只有一只脚?”没等老师回答,那个四岁的小男孩却在一边抬起一只脚奶声奶气地说:“这个老奶奶的一只脚被日本侵略者砍断了,所以就剩下了一个脚印,我妈妈告诉我的。”一句句稚嫩的话语在这些泣血的脚印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声音】要让人们铭记那段历史

  大屠杀幸存者佘子清:68年前我才6岁,但记忆中留下的是血腥和惨无人道,我母亲被日本兵残忍地杀害了,父亲逃到江北而幸免遇难。从去年起,我已经成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志愿者,我的任务是带领队伍参观,讲解我的经历,每次走到幸存者脚印铜版路上,我都要站在自己的脚印上,向参观者讲述我曾经经历的一切,我要让下一代人都永远记住1937年发生的事。

  山东滨州市博兴县二年级学生杨常乐:我爸爸是导游,我是跟他们旅游团来南京的,爸爸说这次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我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过南京大屠杀的,今天到实地看了,才更明白是怎么回事,我会让爸爸再给我多讲一些关于南京的故事。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主题展开幕

  据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7日上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展览开幕式。

  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开幕式上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民族牺牲。展览运用翔实的历史史实,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讴歌中国人民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七·七”卢沟桥事变

  据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记者刘江)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在卢沟桥畔中国守军防区内进行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日军借口失踪一名士兵,无理要求进入中国军队防守的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遂向位于桥东的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攻击,并企图强夺卢沟桥。这就是“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中国守军二十九军官兵,在日军蛮横无理的挑衅和攻击下,忍无可忍,奋起抗击,打响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从此,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同时,抗日战争也使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目前,宛平城与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起,成为纪念抗日战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让更多人通过网络铭记历史,南京大屠杀史料网站昨天开通

  昨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笼罩在一片烟雨中。江苏省委外宣办副主任徐发波、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曹劲松、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嵬、新浪CEO兼总裁汪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龙虎网副总经理陈伟东、以及大屠杀幸存者代表们共同来此见证“永不忘却”南京大屠杀史料网站的开通。

  当绿色的橄榄枝被和平鸽衔起,www.neverforget.com.cn灯光闪亮,在孩子们整齐的“祈祷”歌声中,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网络纪念馆”向全世界开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表示,建立南京大屠杀史料网站是一项“抢救性”行动,目的在于搜集全世界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同时也借助网络平台向世人还原这段历史的真相。

  网络纪念馆让更多人铭记历史

  朱成山馆长介绍说,能够到南京实地来见证历史、缅怀遇难者的毕竟是少数,20年来纪念馆共接待了1100多万参观者,但是通过网络,没法来南京的人也可以“身临其境”。他表示,现在虽然网上已有很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网站,但“网站的规模、影响力都和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不太相称”,而这次与新浪网的联合,他预言“可能一年、也可能半年之内就能达到我们20年的参观量!”朱成山也透露,纪念馆的扩建工作目前已经启动,计划在3年内完成,届时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将有很大的改观。

  为抢救历史资料提供了新平台

  谈到南京大屠杀史料的征集,朱成山坦言“我们起步太晚了”!像奥斯威辛纪念馆,它是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向外征集史料的,而南京这项工作真正启动是在大屠杀发生了50多年、纪念馆建馆之后,当时在南京10个城区共征集到1756位幸存者。“但由于间隔太久,很多资料已经不复存在,所以现在我们通过网络这一快速信息平台来征集史料,实际是一项抢救性措施。”朱成山强调说,“当初曾见证大屠杀历史的幸存者,现在都年事已高,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再不去做史料收集工作的话,我们下一代花多少钱也买不到了!”

  将向全世界收寻幸存者和史料

  随着前两天南京大屠杀两位海外幸存者的被发现,更多人开始关注南京大屠杀海外幸存者的搜寻情况。朱成山说,这是目前史料收集和研究的一个新问题,以前大家的视野基本上集中在南京市内、江苏省内,国内北京、广西、上海也陆续发现有幸存者。而在南京大屠杀研究会成立后,在新西兰、西班牙等地也发现了幸存者。但截至目前,在海外发现的幸存者不到10名。因此,通过网站向全世界收寻幸存者和史料将是网站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pgtop(gb/longhoo/news2004/njnews/city/index.html,都市);

  江东门纪念馆各界共缅怀 纪念卢沟桥事变68周年

  作者:都怡文 徐机玲 蔡玉高 毛丽萍

  (来源:现代快报)

  相关专题:南京大屠杀史实网站开通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