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七十二英烈血洒山东利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07:47 大众网-齐鲁晚报

  1943年,日本侵略者为了挽救其行将灭亡的命运,更加穷凶极恶地对抗日根据地频繁“扫荡”、“蚕食”,抗日斗争进入异常艰苦的阶段。这年12月,在利津县北张村,八路军清河军区垦区军分区独立团二营六连的战士同敌人遭遇,一场血战后,72名英雄壮烈殉国。

  7月1日下午2时,山东抗日战争纪念地寻访团来到东营利津县明集乡北张村。“抗日寇功载百世,救中华英灵永存”,在七十二烈士墓的陵园入口处,这副气壮山河的楹联格外
引人注目。墓地中央的花岗岩纪念碑后,是72名抗日英烈的长眠之处。大小一致的水泥坟头四个一排,整整排了18排!立足于此,触目惊心的同时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力量悬殊,战士们腹背受敌

  在七十二烈士墓前,利津县原党史办副主任罗先哲向寻访团介绍了北张战斗的前后经过。

  1943年11月18日至12月8日,日军华北派遣军山东敌酋第十二军团长喜多指挥第七混成旅团和三十二旅团、五十九旅团及四、五旅团各一部,加上各地伪军计2600余人,配以飞机十余架、坦克十余辆、军舰2艘、汽艇12艘、汽车900余辆和骑兵一部,采取铁壁合围的梳篦战术,对清河区抗日军民进行了空前残酷的“二十一天大扫荡”。

  12月6日,日寇扫荡后期,天刚拂晓,寒风凛冽,日军骑兵第四旅团一部千余人扫荡至利津县西部地区。这时,八路军清河军区垦区军分区独立团二营六连在二营副营长樊宝生、六连连长王普安、指导员李杰三的带领下,刚刚离开马镇广村,向南部迂回转移以摆脱敌人,不料却被日军的骑兵部队发现。

  当六连部队撤至北张村西侧时,部分追击的敌人已经非常接近,双方随即展开了短兵相接的战斗。由于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在村外交战于我军不利,六连连长王普安立即命令二排排长贾文修率一个班加强火力进行掩护,其余部队迅速撤至北张村土围墙的西门以内。凭借土围墙的掩护,战士们向追击靠近的群敌进行了猛烈的射击和投弹。日军指挥官山野大佐被贾文修击中头部,当场落马毙命。狡猾的鬼子改变了进攻策略,另派出一股骑兵200余人,悄悄绕到北张村的土围墙东门,迂回着从村内插入,造成了六连战士的腹背受敌。

  经过整整十几个小时的连续战斗,除了樊宝生、贾文修等10人幸运脱险外,连长王普安、指导员李杰三等72名英雄战士壮烈殉国。敌人死伤160余人。

  最后关头,众英雄血战到底

  据罗先哲整理的资料,在激烈的北张战斗中,战士们都表现出宁死不屈、与敌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

  战斗打到白热化阶段时,在纵横穿插的巷战中,我军指战员子弹打光了,就打白刃战,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手榴弹甩完了,就从敌人的尸体堆里拿来刀枪,继续消灭敌人。战士尹凤君中弹负伤多处,满身血迹仍坚持战斗,光着脊梁与几名敌人白刃肉搏,拼死了两名鬼子后壮烈牺牲。战士孙长龄拉响最后一枚手榴弹后扑向几名敌人同归于尽。连长王普安在战斗中负了重伤,左腿被敌人的枪弹打断,不能站立的他拖着伤腿,趴在一堵土墙后面,侧卧着身子击毙了3名鬼子后以身殉国。

  连队里的其他人员也义无反顾地加入战斗。司务长老李没有武器,就从烈士的身上摘下枪弹同敌人拼杀,直到牺牲后,他的手指上还挂满了手榴弹的拉线。卫生员刘展英负伤后被敌人抓住,一个翻译学着他日本主子的话说:“皇军说,只要你说出哪里还有八路,就放了你。”刘展英愤怒地回答说:“八路到处都是,你们这伙杀人的狗强盗很快就要完蛋了!”敌人听后气急败坏地把刘展英活埋了。

  追忆当年,村民们群情激愤

  7月1日,寻访团在七十二烈士墓前采访时,北张村几位上了年纪的村民自发地聚拢来,向寻访团回忆了60多年前的那场战斗。

  79岁的辛兰春和85岁的张安存两位老大娘对那场战斗发生的时间记忆犹新:“那天是农历十一月初十,大冬天儿的,正是没活的时候,听到枪声,我们都躲在屋里,紧紧地护着小孩子。”

  当时只有7岁的村民张兰斋说:“鬼子用马匹拉着大炮,一路追过来,八路军对这一带的地形不熟,在5里之外的一个村子里,伪村长为了私心,告诉八路军北张村的地势比较容易防守还击,实际上并非如此。”“当时一位姓徐的村民在田里干活,亲眼看到鬼子的两架飞机飞过来。”

  北张村的村支部书记崔学江说,当时战斗从早晨就打响了,村里人听到枪声后都不知所措,一些胆儿大的青壮年村民都逃向别的村,但大部分村民都待在家里不敢动弹。残暴的鬼子杀人不眨眼,在村里见了人就开枪射击。“当时,20多岁的村民崔希孔家里最惨,一家三口都死在了鬼子的枪下。”战斗打响后,崔希孔突然发现自己的小女儿没了踪影,在外出寻找女儿时被鬼子开枪打死。更为不幸的是,他的妻子和小女儿也于当天死在鬼子的枪口下。

  张兰斋回忆说,北张战斗结束后,72位烈士的遗体当时被白布包裹着零零散散地埋在村头苇子沟里,后来,共产党又组织群众将烈士的遗体整理到一块儿。

  为了表彰革命烈士的英雄业绩,利津县人民政府于1963年在北张村建立了“七十二烈士墓”,后来又在墓地中央立了花岗岩纪念碑,成为当地的革命纪念地。每年清明节,前来祭扫烈士墓的干部群众及学校师生络绎不绝。在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中,先烈的英雄事迹仍时时在人们的耳际萦绕,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本报记者吕华远 陈文进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