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台湾新党访问大陆专题 > 正文

新党主席郁慕明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实录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08:36 人民网
新党主席郁慕明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实录一)

新党主席郁慕明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新党主席郁慕明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实录一)

演讲会现场


  7月12日上午9时左右,新党主席郁慕明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发表演讲,以下是文字直播实录:

  [人民网]:新党主席郁慕明9时将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发表演讲。人民网将进行实时报道。敬请关注。 [08:46]

  [人民网前方记者]:新党主席郁慕明已经抵达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 [08:46]

  [人民网前方记者]:郁慕明主席在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陪同下进入演讲会场。 [09:03]

  [纪宝成]:女士们、先生们、老师们、同学们,新党主席郁慕明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演讲会现在开始! [09:03]

  [纪宝成]:今天我很荣幸的介绍在主席台就坐的两位嘉宾:新党主席郁慕明先生;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陈云林先生。 [09:04]

  [纪宝成]:现在我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致欢迎词。 [09:05]

  [纪宝成]:尊敬的新党主席郁慕明先生,尊敬的“新党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陆访问团”各位嘉宾,尊敬的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陈云林先生,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09:05]

  [纪宝成]: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今天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以火一般的热情在这里欢迎郁慕明先生一行,以及聆听郁慕明即将带给我们的精彩演讲。郁慕明先生生于大陆,长于台湾,喝两岸水、怀两岸情,少学聪明,博学多才,关注民生、立足统一,豪气干云。 [09:07]

  [纪宝成]:我们学校深感荣幸在抗战60周年这样一个特殊时刻,成为郁慕明先生“民族之旅”的一站。与郁慕明先生一同展望未来,成为这样一个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09:07]

  [纪宝成]:中国人民大学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当中,自诞生之日起,就以救亡图存之理念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民族精英,从而被赋予了一所优秀大学最为重要的品质。1950年,学校更是得以中国人民这个伟大的称呼命名,从此人民、人本、人文就成了学校永恒的追求。 [09:08]

  [纪宝成]:实事求是是我们的校训,正是秉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人大站在时代前列,艰苦奋斗勇于探索,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09:08]

  [纪宝成]:今天我们也是秉持这样的一种精神看待、对待两岸关系。中国人民大学是大陆最早与台湾高等学校开展交流的学校之一,交流积极有效,互动亲切频繁,正是在交流过程中,我们深刻感悟到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不是任何因素可以割裂的。 [09:09]

  [纪宝成]: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我们身上打下的烙印不是时间和空间可以消磨的。今天新党的访问成员和我们的师生坐在一起,又有谁能辨别出你我,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09:09]

  [纪宝成]:今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这样的纪念对中华民族尤其具有意义,我们是在全民族同仇敌忾的基础上,实现驱逐外侮,保卫中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胜利。 [09:11]

  [纪宝成]:在新的时代,也只有在国家统一、民族和合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才能把我们的理想推向世界。在我理解,这是在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也是郁先生一行民族之旅的良苦用心。 [09:12]

  [纪宝成]:2002年1月我到台湾进行学术访问,在从垦丁到高雄的途中曾经做一首小诗《大尖山感怀》: [09:12]

  [纪宝成]:“山势昂扬欲问天,中华何日又团圆?峡分两岸波涛涌,情系双边血脉连。统独相争非小义,交融与共理当然。长风万里恒春在,不信群花不亮鲜!” [09:13]

  [纪宝成]:我们坚信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历史大潮是不可阻挡的,同根、同族、同文化的两岸同胞一定能同心同力,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明天。 [09:13]

  [纪宝成]:女士们、先生们,新党的“民族之旅”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相信这次新党的“民族之旅”一定推动两岸关系向和平稳定、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新党主席郁慕明先生为我们讲演。 [09:13]

  [郁慕明]:纪校长、陈主任、程书记、各位长官、各位朋友,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早安!刚才在用词方面或许和纪校长的称呼有些微不同,但是都是中国人所说的话,都是中国人所用的文字。 [09:14]

  [郁慕明]:这么多年来到中国大陆,每次在聚会开场主持人、主人都开场说“尊敬的”,在台湾我们非常习惯于开场用“亲爱的”。无论是“尊敬的”,无论是“亲爱的”,我们都是“一家人”。 [09:15]

  [郁慕明]:在来之前,说要来中国人民大学演讲诚惶诚恐,因为面对着在座的各位师长,各位法律系、新闻系为主的同学,我这个毕业于医学院,留在医学院任教的,我的本行和各位不太一样,我的本行,用最通俗的话:“我是专门把人切成一块一块的解剖学的老师”。 [09:16]

  [郁慕明]:当时我要来这里演讲,我很紧张,请了一些朋友大家一起商量,我们原来准备演讲的内容和题目是“21世纪中国人面临的挑战与契机”,从对日抗战谈起。 [09:16]

  [郁慕明]:但是经过这七天在中国大陆的“民族之旅”,看到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碧血黄花,浩气长存。到了中山陵,新党一直追随孙中山先生的理念,中山先生告诉我们“和平奋斗救中国”,告诉我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到了南京大屠杀的现场看到多少无辜的民众在抗争中牺牲生命。 [09:17]

  [郁慕明]:我们到了大连日俄监狱,在万众瞩目下又看到了日本人的、俄国人的战争是在我们的领土上牺牲我们同胞的生命和财产。 [09:17]

  [郁慕明]:我们到了卢沟桥,昨天走在那一段石板上面崎岖不平,但是我们走过一段坎坷路,我们觉得今天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演讲堂里面,面对着年轻朋友,我们应该抬起头来,过去我们的年轻人牺牲生命扬着脸走进历史,今天我们的年轻人应该抬起头、扬起脸写下中华民族的历史。 [09:18]

  [郁慕明]:所以昨天在抗战胜利纪念馆的现场我有感而发,引用了陆游、引用了李白的诗句,昨天在抗战胜利纪念馆所提到的“江声不盖英雄泪,晓月卢沟缺又圆。旭日中天神州照,吾辈岂是蓬蒿人”。 [09:19]

  [郁慕明]:为什么要用这句,李白这个诗句,其实它的上一句并不是很恰当,但是我们引用这句,因为从这句看到李白的自信心。 [09:19]

  [郁慕明]:它的上一句是“仰天大笑出门去”,但是新党这一次到大陆来,我们没有那种得意的心情。我们认为此行是弘扬民族精神,就像后面的横幅上写的一样“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09:20]

  [郁慕明]:我刚才说了这次所走过的地方,我们的目的是要扬眉吐气,而不是仰天大笑,我们要“扬眉吐气出头天”。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我们今天要“扬眉吐气出头天,吾辈岂是蓬蒿人”。 [09:21]

  [郁慕明]:所以各位年轻的朋友,新党此行很多人关心,我出来有人问我说:“你这次追随国民党、亲民党的连战、宋楚瑜两位主席到大陆,你会跟谁见面”。我觉得我们要谈收获,不是谈一己之收获,也不是谈一党之收获,我今天到中国人民大学来,我要“画龙点睛”。 [09:22]

  [郁慕明]:我何德何能,能够有这样的荣幸,带着新党的30位团员到中国大陆,郁慕明何德何能到中国人民大学来演讲。 [09:22]

  [郁慕明]:我们不是追求一己之私,一党之私,我们期盼藉由这样的交流和沟通,尤其是激发我们中国人,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激发我们的民族精神,因为我们要像红色布条上面写的那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09:23]

  [郁慕明]:各位年轻朋友,我也是走过年轻,我在1990年来到大陆,我从北京到上海,我坐在飞机上看着整个锦绣河山,我当时非常感触,我生在抗战时期1940年,1948年我离开上海到了台北,1948年我是跟我父亲到台北去经商、做生意。 [09:23]

  [郁慕明]:我父亲带了最小的小孩就是我,我们兄弟姐妹17位,我有12个姐姐、4个哥哥,同父同母,一个爸爸、一个妈妈。我是排行第17,我父亲从上海到台北经商,带了最小的儿子。我在上海念到小学三年级,我到台北去念小学“三夏”。 [09:24]

  [郁慕明]:可是我没有想到的是,我1948年12月24日到基隆,1949年5月我就没有办法回家来。那是因为在那段内战时期所造成的跟母亲的分隔,这是那段时间的经历。 [09:24]

  [郁慕明]:当我1990年在中国的天空上看到祖国的锦绣河山,当时非常感触。这么大的一片土地,几个月我就不能回到我自己的家。但是我们再来看看抗战时候,八年抗战,日本人欺负我们,侵略中国。中国人,无论是中国国民党的国军,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共军,大家团结起来全面抗战,坚持下去,赢得最后的胜利。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惟有团结才带来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 [09:25]

  [郁慕明]:所以,昨天我到了卢沟桥,看了抗战胜利纪念馆,我觉得我要把我原来准备的讲稿丢掉。尤其昨天有一位年轻朋友要来找我,要给我一封信,但是因为我在前面走,他没有办法交给我,他交给我们的团员,今天早上我来到这里的时候,他们把这封信交给我,我打开来稍微看了一下。这封信里面告诉我,让我非常的感动,我觉得我必须要说一下。 [09:27]

  [郁慕明]:或许你们认为,你刚才才开的信,还没有看。我有看,但是我昨天晚上看。因为他不仅给我,还给了我们的雷倩委员,所以昨天晚上我先看到他给雷倩的这封信。我决定今天不用稿子演讲,我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大家共同分享,希望我们共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09:28]

  [郁慕明]:中华两岸青年共生共荣,共谋台海和平,民族振兴。第一句“千古中华情,中华千古魂”,我们从民族的演绎下来,我们有“千古情”。但是我们民族里面有“千古魂”,是多少人的血、多少人的泪所凝聚出来的。 [09:29]

  [郁慕明]:年轻朋友们对新党此行的期望,希望大家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新党从来就是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09:29]

  [郁慕明]:在台湾,我们的党政上面写着:“新党——中国人的政党”。我们所希望做的不仅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们来自于台湾,我们要做一个快快乐乐的台湾人。我们也希望大陆的每一个地方,我们都要做一个快快乐乐的中国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09:30]

  [郁慕明]:那里面引用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各位无论是师长、无论是年轻朋友,今天给我这样一个荣耀,让我能够在各位面前班门弄斧,在各位面前抒发我从1948年离开,1990年回来,看看大陆的每一步、每一寸、每一刻,都让我们感触很多。 [09:31]

  [郁慕明]:我来这里,和新党的朋友一起来,真的很多人关心,你到底有什么收获?你会带一些什么回去?能够像连主席、宋主席带来一些具体的成果吗? [09:32]

  [郁慕明]:我跟各位报告,在中华民族精神上我一定会有成果。我刚才说我何德何能,新党何德何能,但是我今天站在这里,我就代表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民族,我们一定要不分彼此。 [09:32]

  [郁慕明]:两岸信守合作、共生共荣,必须要为未来的民族统一、国家的统一尽一份心力。在台湾媒体最近非常关心说我们回去要带什么?我带的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回到台湾去。 [09:32]

  [郁慕明]: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历史上其实我们有三次和平崛起的机会。可是因为当时的明朝、清朝当时他们眼光的短视。 [09:34]

  [郁慕明]:今年正好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大家想想中国人的智慧是绝顶的,郑和能够在那个时代以他的造船技术,他的船队能够经过海洋到世界各地,能够经过印度洋到东非,那是何等伟大!但是明朝的皇室他们没有这样的想法,这样一次让中国成为海洋大国的契机失掉了。 [09:35]

  [郁慕明]:荷兰人占据了台湾,只占了一点点的时间。郑成功1662年到了台湾,当时台湾的移民社会成为一个商贸口岸,丝绸、瓷器都经过台湾到其他地方。又可以去推展第二次成为一个海洋国家的契机,又失掉了。 [09:36]

  [郁慕明]:清朝,台湾在那个时候已经因为通商而在康熙的时候,台湾钱、羊角木就已经是非常流行的用语。沈葆祯在奏折上面也说:“台湾海外孤悬,以七省为口岸,关系非浅。”所以在第三次成为海洋大国的机会,台湾可以作为商贸的跳板,这个机会又错失掉了。 [09:38]

  [郁慕明]:历史慢慢过去,今天我们非常珍惜,因为过去八年战争,也因为过去在大陆和台湾军事对峙之下,大家都体会到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中国人应该帮助中国人。 [09:38]

  [郁慕明]:所以从军事对峙到开放,到交流,这样的一个契机我们不能再丢失掉了。我们应该重视到,中国从一个内陆大国,发展成一个海洋大国,把握这样的契机来振兴中华。 [09:39]

  [郁慕明]: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一次选择在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时候,选择“七·七”这个时刻到中国大陆来。我们也希望能够呼吁,能够让所有中国人,尤其是我们的年轻朋友,我们不仅在西方文化的侵蚀之下,我们也应该再次的振兴我们自己中华的文化。 [09:39]

  [郁慕明]:前两天记者问我,说你会不会很难过。我说什么难过?他说你们来大陆,台湾好象报道的不多。反而是台湾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小姐,她在大连受伤,媒体都去了,你不觉得难过吗? [09:40]

  [郁慕明]:我说我不会觉得任何一点点的比较性的难过,因为现在开放多元化的社会每个行业都有它突出的、杰出的人才。今天作为关心国事、关心民族大事的我们,我们代表这个多元社会里面一部分的声音,一部分的力量,我们勿须在意其他行业、其他的杰出人士,我们只要在意我们自己是不是像我们进来中国人民大学的时候看到那块大石头上所刻的“实事求是”这四个字。 [09:41]

  [郁慕明]:我们作为一个热爱中国,热爱民族,这样一个政党,我们期盼的是经由故乡的交流、沟通,把我们的意见互相交换以后,就像昨天我们和海协、海研中心有一个座谈会,我们的团员提出来,60年前日本侵华战争,60年过去了。未来的一甲子,是否又可能因为列强担忧中国的崛起,而会有又一次战争发生。 [09:42]

  [郁慕明]:60年的抗争我们用军事对抗,我们付出了多少代价。60年后我们再看看,现在有些国家不断的在强调“中国威胁论”,强调中国的崛起,年轻朋友们,任何一个机会、任何一个场所,让我们大声说出来: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所追求的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我们要告诉外国人不要担心我们的崛起,因为我们代表和平,我们代表世界。 [09:44]

  [郁慕明]:中山先生创建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民国16年北伐成功以后,中国要变成大家团结在一起,列强就担忧,今天两岸开放交流以后又要团结在一起,列强又担忧。我们应该要有心理准备,从昨天讨论的一个项目,钓鱼岛、东海油田,可以看到未来的世界真正会引爆的是日渐缺乏的能源,大家都要争能源。我们在未来可能在争取能源上产生的危机,我们要先有心理准备,未雨绸缪。 [09:44]

  [郁慕明]:我们期盼大陆、台湾在领土、在资源上能够团结起来,我们要保卫自己的固有家园,我们要保卫我们自己该有的权益。过去我们曾经受过伤害,但是现在我们不能再让我们的下一代,隔了几十年以后还要保卫钓鱼岛,30多年前我们保卫它,60多年前我们保卫它,我们今天应该期望几十年以后我们的年轻朋友很骄傲的把自己的故土家园完整的抓在我们的手里。把我们的人民权益完整的拿在我们的手里,这是我们的期盼。 [09:46]

  [郁慕明]:牢记历史,不要忘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到了南京大屠杀的现场,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大多数的日本人也爱好和平。我们要结合爱好和平世界上各民族的朋友,但是我们要防范那些少数的、以为中国是好欺负的、中国人是好欺负的那些少数的军国主义、帝国主义。我们要面对未来,所以我最后一段是要让青年朋友们了解台湾,了解台湾人的想法。 [09:46]

  [郁慕明]:台湾是个移民社会,台湾人大多数是纯朴的、是勤劳的、是爱好和平的。但是同样的有少数,我用比较严厉的话:“数典忘祖”,分裂我们的固有家园。 [09:47]

  [郁慕明]:所以我今天站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讲台上,我要让大家了解大多数的台湾人是我们的同胞,是可爱的、是勤劳的、是纯朴的。我作为代表,我和他们接触,我讲是这样,太可爱了。 [09:47]

  [郁慕明]:但是当我接触到少数仍然有当年日本统治时代残余的日本统治思想、皇家思维的少数人的时候,我无法接受。所以新党在台湾是代表一部分的力量,反对那些当年残留日本皇民的心态,反对那些皇民的心态看不起中国人。很抱歉,就好象岩里正男。 [09:48]

  [郁慕明]:我看台下反映不热烈,因为你们不了解那个名词代表什么?代表李登辉。我刚才说了大多数台湾人是我们可爱的同胞。但是我无法接受的是李登辉公然说钓鱼台群岛是日本人的! [09:48]

  [郁慕明]:各位,今天作为一个年轻一代的中国人,我们要了解台湾为什么会有“台独”,这是历史留下来的一部分原因和一部分现代化社会里面的原因。历史留下的一部分原因是当年日本残留的势力,现在的原因是有政治野心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希望“独立”。 [09:49]

  [郁慕明]:他们怎么来发展?我用最简单的让大家非常清楚了解到,其实这股势力不需要我们去担忧它,在一个民族的大熔炉里面它是无法存在的。他们过去“以民主之名,行夺权之实,以本土之名,行民粹之实,以主权之名,行独立之实”。 [09:50]

  [郁慕明]:“以民主之名、行夺权之实”是“去国民党”,因为国民党那个时候是当家作主;“以本土之名,行民粹之实”是“去大陆化”;“以主权之名、行独立之实”是“去中国化”。 [09:51]

  [郁慕明]:但是反过来讲我们看它是无法存在的。今天大陆和台湾都是我们的固有家园。各位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首要的,当我们能够把我们固有的传统文化,传承的伦理能够发扬光大,我们就可以从道德层面去告诉:出卖国家、出卖民族、数典忘祖的,无法溶于中华民族的大熔炉里面。 [09:52]

  [郁慕明]:所以在这里和大家交换这些意见,时间是很快的。我无法再做更多的补充。但是我刚才不用任何讲稿,我只要表达我一个心意,我们今天要扬眉吐气。 [09:52]

  [郁慕明]:我用李白的诗句开场,他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开场是用“扬眉吐气出头天,吾辈岂是蓬蒿人”。我们要结论的是,因为我知道,或许回到这段时间在处理新闻的台湾社会,或许我要回到那个非常担忧我、担忧新党到中国大陆来、共同来弘扬民族精神那些人,我们回去以后他们或许会对我有所批评,甚至于“污名化”,但是无关紧要,作为一个中国人,堂堂正正中国人,只要我们路走的对,我就会“仰天大笑回家去,吾辈岂是蓬蒿人”。 [09:54]

  [郁慕明]:各位相信我们,作为新党在台湾我们每一位团员会“仰天大笑回家去,因为吾辈都是中国人”。谢谢大家! [09:54]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台湾新党访问大陆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