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师启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6日15:28 时代人物周报 | |||||||||
吾师启功 -王强口述 实习记者 汤涌 采访整理 在别人眼里,我的老师启功先生是一位国学家、书法家、画家,但是在我和我的同学眼中,他就是一个非常棒的老师,他的课讲得真好,我从来没把他当什么大师来崇拜过,因
我们同学聚会的时候经常会说,我们77届实在太幸运了,入学教育的时候就有幸听启功先生讲话,后几届的学生都没这么好的运气。记得正式开学不久,我们就听说启功老师会为书法兴趣小组上课,我自己从小就练习写大字,就第一个报了名。小组组织起来,每个星期日都进行活动,先生当时还住在小乘巷,过来要坐好几站公共汽车,毕竟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我就负责每日去车站接他。 我还能想起来有一次去接他的场景:天气已经挺冷了,公共汽车缓慢地开进站,先生穿一件蓝色中式对襟棉袄,上面已经有不少油渍。他低下头,却把挂在胸前的月票夹高高地举着,甚至举过了头顶,以便售票员能够看清,那姿势当时看起来有些滑稽,却是我今天最难忘的一个身影。 每周先生都是这样来到学校,上书法辅导课,给我们做书法的示范。先生写,我们练,先生的字真是漂亮,我们也慢慢进步了。不过当时谁也没有想着把先生写的字留下来,先生的字和我们的字一起,都卖给收废纸的了。只有一次先生给我示范了“自强不息”四个字,我觉得很好看,就留下来了,在我床头一直挂到毕业。 多年之后我跟他提起来这个字我还留着,他非常不满地说:“你拿来,我扯了它,给你重写一个,那就是个小纸条,是练笔随便写的,也没落款盖章,没保留价值。”我说不行,我就要留着当时的那一幅,这个最有价值。 先生不喜欢拘泥于规矩。我小时候学书法,大人都是教怎么握笔,握标准了才开始写。先生就不太在意这个,他说,“怎么舒服怎么来,跟拿筷子夹菜是一样的。” 毕业之后我经常去先生家里拜访,星期天经常一坐就是半天,我们学生是不去要字的,我们更喜欢帮先生裁裁纸,铺铺纸,请教几个学问上的问题,他有一次跟我谈诗歌,说唐之前的诗歌是“长出来的”,唐人诗歌是“嚷出来的”(是感情上要宣泄),宋人诗歌是“想出来的”(要说理),宋后诗歌是“写出来的”。短短几句话,细细品味,就是一部古代诗歌史啊! 后来先生家的客人越来越多,经常是好几拨的人坐在小客厅里,大多都是来求字的。先生是很讲礼数的老人,总是满足人家的要求,所以非常忙。那时候我的工作也逐渐忙了,去的就逐渐少了,只是经常打电话过去陪他聊聊,有一次我请教他一个关于词人周邦彦的问题,他觉得自己不够了解,他就向我推荐他所知道的一位更有研究的老师,这种胸怀是我非常佩服的。 6月30日我收到了先生去世的噩耗,虽然早就知道他身体状况不好,但接到消息的一刻还是有肝肠寸断的感觉。我们学院一共有11位老师受过启功先生的教诲,7月1日上午我代表大家写了一副联:“谁道人师难得而我得也,应知教诲长溉由您溉之。” 当年教过我们课的老师很多,最受我们爱戴的,就是启功先生。我们的人生都受到了先生学问、人品的影响,有这样一位好老师,真是一生的幸事。 (王强:北师大中文系本科77届学生,现任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