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书情:一个彻底的异议分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11:38 国际先驱导报 | |||||||||
【作者】周运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提起克里斯托弗·希钦斯(Christopher Hitchens)的大名,美国人对他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美国最有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公众人物,他被《纽约时报》认为是现代记者里最无与伦比和有力的声音。他往往不从流俗,话语大胆,行事无畏。有位听过希钦斯演讲的听众事后感叹说:天哪,克里斯托弗·希钦斯有那样一副
就在美国“9·11”惨剧发生后,举国哀悼之际,希钦斯语惊四邻,他说:在阿尔萨斯和洛林被德国占领期间,法国人常说的一句话是:多想少说。对于现在的美国人也需要如此。不能空喊爱国,要付诸实际行动。对“9·11”的悼念非要以这样的方式吗?难道除了美国人伤亡以外,别的国家就没有伤亡吗?然而最终他坚决支持发动对恐怖主义的战争,有论者谓其“9·11之后戏剧性地从左转右了”(他以前可是个忠实的托洛茨基信徒)。 他不畏权势人物,对大人物的暴行坚决揭露,例如众所周知的“审判基辛格”事件。对于犯下反人道罪行的皮诺切特政府,当时的担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资助了皮诺切特的政变,支持了智利在全球暗杀异议份子,姑息皮诺切特在华府谋杀政敌。希钦斯对基辛格恨之入骨,他认为基辛格对人类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其罪恶并不在皮诺切特之下。因而到处搜集基辛格在国外的罪证,并于2002年出版了《审判基辛格》一书,揭露基辛格在越南、柬埔寨等国所犯下的战争罪行。还推出了《审判基辛格》的纪录片,书和纪录片畅销一时。 正如希钦斯所说,他这个“反对者”(contrarian)与“异议分子”(dissent)不同之处在于其具有不随波逐流的坚定信念,对一切既有事物抱持质疑而不轻信的态度。由于社会上许多不幸与不义皆由人为所致,而不是天生既定无法改变的,因此要不要忍受下去就成了一种人生决定。希钦斯勇于反抗既定现实,揭发社会不公,并坚持成为一位国际主义者。 而最近希钦斯出版了自己最新的散文政论集《爱,贫困与战争》(Love, Poverty and War)书中开篇明义:有个古老的格言说一个人除非经历过爱、贫困和战争,否则就没有生活过(欧·亨利甚至写过一个短篇小说讲一个不幸的纽约人一夜之间卷入了这三者之中)。不过这可不是关于作者自己的恋爱经历或与贫穷抗争的故事。 该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爱的,主要都是文学评论,其范围广泛,包括了从博尔赫斯、普鲁斯特到拜伦、吉卜林、伊夫林·沃和亚米斯等作家。作者希望文学能替代宗教,成为我们道德的源泉,可以不断地进行一种令人愉悦的研究来追求其正义。 而在“贫困”一章里,作者主要关注他厌恶和蔑视的宗教,尤其是宗教性的东西。贫困正是指心灵和想象力的贫困,正象实际的贫困、愚昧、疾病和宗教导致的无知一样。 书的第三部分直接关注最近极为激烈的战争,也就是这场对“圣战”虚无主义的战争。对于那些高喊“死亡万岁”的恐怖主义分子,希钦斯巧妙的回答道:“我会一直说:他们渴望成为殉教者,我们一定会用任何办法帮助他们实现殉教。” 整部书贯穿着作者的批判精神和昂扬斗志,正如书结末写到:我的抱负是在文学和诗歌领域获得荣誉。同时也致力于公共论题,我试图揭露神的虚伪和作为精神慰藉的其他幻象,并尽我所能促进公众对事物进行观照。我也希望能写些东西可以为文明反对野蛮的斗争提供切实的帮助。 通过这部论题广泛,直面现实的新著,我们不禁对这位《名利场》以及《国家》的专栏作家肃然起敬了。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