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新华网:267名考生数学得零分说明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1日21:16 新华网

  作者:燕农

  广东梅州市一郑姓考生对今年高考数学成绩得零分甚感困惑,经省考试中心再次组织数学专家对其数学原始试卷进行反复查实,该考生成绩确为零分。据统计,今年广东省高考数学得零分的考生共有267人。(7月19日《广州日报》)

  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走来,怎么能在毕其功于一役的高考中得零分呢?而且,今年广东的数学试卷,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一般来讲,即使不会做,在选择题上蒙也能蒙得几分,在解答题上答对一步也可以得几分,遑论“试卷中有不少题属于‘送分型’的”。但是,经过华南师大专家对郑同学原始试卷从头到尾的再次查阅,却“找都找不出一个可以给分的地方”。

  在笔者看来,267名考生数学得零分,大抵有如下可能:或者考生缺考,或者故意为之,或者填涂考生信息错误,或者考试作弊,或者在高考重压之下考蒙了头……凡此种种,除考蒙了头之外,基本属于小概率事件。正如复查试卷的华南师大教授分析的:零分答卷只能说明考生“完全失常”,“数学考试一向是超常发挥很难,而超常失误却很常见”。如此多考生“完全失常”,从教育层面来看,原因至少有二:

  首先,人才选拔模式和选拔标准给考生的超强重压。有别于香港大学考试成绩与面视成绩并重的取人观念,我们在选拔模式上,“一考定终身”;在选拔标准上,“分数一根线”,高考的分数成了考生的“命根”。社会、家长、教师按照这种模式和标准,在高考之前不停地拧紧考生头脑中的“发条”,各方面的自我意愿综合作用在考生身上,给一部分考生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而“发条”的崩溃,只需一声重复的叮咛或者一道不会做的题。高考前7天,青海省西宁市一名高三男生不堪母亲的叨唠,将亲生母亲杀死。在此之前,北京延庆一中一男生因为高考压力过大,刺杀室友,造成一死两伤。如此多考生在数学考试中“完全失常”,与心理重压不无干系。

  其次,基础教育中知识教育一元化,心理教育被严重挤压。实际上,有如神童王思涵“中学生活=学习+睡觉”的基础教育模式,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孩子们的生活空间被文化学习填充得满满堂堂,几乎没有任何心理教育即情商教育的空间。一个完全从智商教育中走出来的孩子,其情绪控制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激励能力等情商指标严重偏低,并不为奇。

  我们曾经一度认为,“高考指挥棒”和“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孩子们死记硬背和应试能力。但是,267名考生数学得了零分,足以说明许多考生连“应试能力”也缺失了。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